回覆列表
  • 1 # 夢北圖南

    這兩天我都在查閱這方面的資料文件,又問了幾個同學朋友,其中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

    “這是什麼鬼?”

    “說實話,我也理解不了,因為他說的不是人話。”

    哈哈,當時讓我苦笑不得!

    但是我覺得很好理解購物場景與零售生態的關係。舒適且讓人眼前一亮的購物場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線下零售消費額度。在第一商業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它的標題很醒目:《缺乏“場景感”的購物中心將必死無疑》。

    文章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1、缺乏場景感,沒有故事的產品必死無疑;

    2、購物中心魅力的塑造在於:故事、情懷和場景。場景賦予產品以意義;

    3、場景革命有四大表徵: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即連線、流行即流量。

    由此觀之,場景化的購物中心對於線下銷售至關重要。而且按現在大多數人們的消費觀念來看,我們更希望去溫馨,充滿各種有趣好玩的東西,怎麼逛都不嫌累的購物中心。這樣的購物中心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精神層次上的體驗。然而對於如何創新購物場景,可以參考幾個例子:

    去年3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了VR購物戰略及Buy+(敗家)計劃,備受關注,而在同年7月22-24日於浦東舉辦的淘寶“造物節”上,Buy+的6個體驗房間門口排隊人數一直沒有減少過,許多粉絲不惜排隊兩小時只為體驗Buy+。Buy+採用的是目前大多數VR遊戲使用的“瞬移”功能,進入Buy+,眼前立刻出現由3D建模技術搭建的三維虛擬的夢幻般的購物景象,可以自由觀看整個虛擬商店。藉助HTC Vive的空間定位,可以透過實際走動去購物,也可以透過Vive手柄“瞬移”。

    Buy+配備了一個機器人導購“小雨”,能夠與你對話。按照“小雨”的提示,你可以在店內四處走動觀看,透過手柄拿取喜歡的包包,進行360度無死角隨意欣賞。你還可以嘗試不同的顏色尺寸,讓模特展示內衣穿著效果,甚至還可以檢視“買家秀”影片。之後如果對商品滿意,你就可以點選購買鍵進行支付了。

    義大利inVRsion公司為大型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設計的一個VR應用ShelfZone,已能提供一種 “逛超市” 的感覺,消費者面對超市裡琳琅滿目、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商品時,ShelfZone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比較並完成購買。這相當於 實現了 線下超市的“熱賣”、“推薦”等便利導購功能。

    相比傳統超市而言,更直觀的一點的是,比如你對花生過敏,那麼在 VR 環境裡,系統會幫你很快識別出不含花生的商品,而不需要一個個翻看。還有,比如買洗髮水不知道什麼牌子好,那就看看自己的朋友買了啥,以及他們的評價吧。

    VR購物聽上去非常高大上,但短期內很難普及。在VR虛擬購物演示中消費者可以直接實現虛擬支付,但真正的技術實現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最直接的比如:支付功能接入VR硬體後,如何保障使用者資金賬號的安全性。Buy+透過手柄和頭戴裝置連線了聽覺和視覺,但與觸覺相關的“虛擬試衣”功能沒有呈現,不能夠觸控到商品的材質;只能看到模特試穿的效果,但不能看到自己試衣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今年九月底阿里巴巴釋出的關於線下零售新生態的報告。

    聯商網訊息:9月28日,阿里旗下本地生活平臺口碑聯合CBNData釋出《2017線下零售新生態報告》。報告指出,中國零售業的發展與現狀呈現八大特點:

    1、電子商務增長勢頭不減,將持續擠佔線下零售的份額。

    2、線下仍舊是現階段零售的主力陣地,但不同渠道有著明顯不同的表現。

    3、消費者訴求催生了中國便利店開店潮。

    4、傳統大賣場邁進小時代。

    5、下線城市消費升級潛力巨大。

    6、消費升級對快消品市場增長貢獻的重要性正在進一步提升。

    7、18-35歲的年輕人成零售新生態的核心人群。

    8、線上線下融合格局已經到來,並將成為常態化存在。

    從這八點特徵中我們不難看出,2、3、4、5、7、8這六個特徵都體現了線下零售新生態的重要性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所以,如何創新購物場景引領零售新生態,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找突破點,以及借鑑Buy+和義大利inVRsion公司的VR應用ShelfZone方案。

  • 2 # 愛合夥

    創業“新”物種被發現!辦公室零售會是場景零售的突破口嗎?

    17年即將接近尾聲,要說今年最火熱的創業風口之一非新零售莫屬了。 近期合夥君也是對新零售非常感興趣,分析了不少的新零售案例。之前提到過場景電商,那麼本文就來談談場景零售,如果說無人便利店是新零售在場景零售下的試水,那麼辦公室零售才真正拉開了新零售領域競爭的序幕。

    其實,仔細分析無人便利店和辦公室零售都會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零售商到消費者的距離正在不斷縮短,從大賣場到小超市,從商鋪到辦公室,消費正在變得觸手可及。而這恰恰彌補了電商“最後一公里”在食品領域的短板,那就是即時快消品。

    雖然網購已經成為年輕人主流的消費方式之一,但是消費頻次和生活即時快消品還是有天壤之別。渴了想喝飲料,饞了想吃零食,加班累了吃碗泡麵諸如此類突如其來的需求,人們第一時間肯定不會想著去網購,而是就近選擇周邊的超市或者便利店,這讓創業者們聯想到了突破“8小時工作時間”消費場景。

    目前市面上的辦公室零售終端主要有開放式貨架、自助販賣機、冰箱三種類型。花樣繁多的辦公室零售機器陳列在各大辦公場所,寫字樓,佔位體積小,除了少量的機器維護成本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額外支出,在這樣封閉化的消費場景中,無論是消費頻次還是在轉化率上都有很大優勢。

    那麼,辦公室零售真的有市場嗎?還是說又是一個創業風口的“噱頭”而已?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辦公室零售的需求邏輯。

    - 1 -市場規模

    前面說到過,辦公室零售的場景基礎是即時需求消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時之需,這樣的需求是不能夠透過網購來滿足的,辦公室零售的商品往往為零食小吃,食品飲料,雖然不能算是必需品,但也屬於次必需品,辦公場所陳列零售終端寥寥無幾,辦公人群每年也是隻增不減,市場規模絕對不小。

    - 2 -消費方式

    這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手機移動支付的消費方式已經司空見慣,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出門基本上很少帶現金了。傳統的零售場景離消費者遠,停留時間短,而辦公室場景恰恰相反,離消費者近,在辦公室的時間至少有8個小時,無論怎麼看辦公室場景都更勝一籌。

    - 3 -競爭分析

    對於場景零售來說,消費者購買商品除了考慮產品價格,還有時間成本,消費習慣等因素。辦公室零售最大的競爭對手仍然是傳統街邊的便利店和超市,包括同樣是新零售範疇的無人便利店,這其實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從時間成本上來看辦公室零售更適合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人群比較精準。

    零售的本質是預測,預測和把握消費者的需求。辦公室零售最大的好處是在零售的基礎上融合了大資料,這才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傳統超市便利店由於顧客的人群多樣,要想透過大資料來整合消費者的喜好基本不太可能,因為你不知道進店消費的顧客到底是隨機性消費還是復購消費,通俗點說就是消費規律難覓。

    於是便利店和超市只能把暢銷的商品擺在顯眼的位置,迎合大多數的人的需要。辦公室零售不同,消費人群相對固定(同一辦公樓),零售終端商品擺放靈活,於是創業者可以透過整合大資料分析出這一片辦公區域的人最喜愛的商品有哪些,從而調整商品策略,這些資料還可以標籤化從而展開針對性的促銷活動。

    試想一下,傳統電商透過分析多年累積下來的消費資料,得出消費者行為和習慣的結果,如今只需要一個辦公室零售終端就可以輕鬆解決,一旦這樣的機器搶佔各大城市的辦公區域,威力該有多大,而且這樣的消費人群一旦成為忠實使用者,復購率和持續購買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這說不定真的可以成為新零售在場景零售下的一個突破口,只要能找到獲取新流量的方式就有新的商機。但這樣的新零售模式有個問題,就是辦公場所區域是有限的,如果有多個玩家跑步入場,勢必會形成競爭,如果一個辦公區域辦公零售終端過多反而會過度佔用辦公空間,形成反效果。

    雖然這樣的小型零售終端精美小巧,但並不意味著成本很低。據市場調查,普通的自動售賣機單個成本2萬元以上,還不包括商品的價格;但與之相悖的是,辦公室零售競爭門檻不高,而且商品差異性不大,毫不誇張的只要能持續“燒錢”,快速搶佔市場就能夠率先跑贏競爭對手,後入場的再要趕超就很難了。

    但不管怎麼說,辦公零售這個“新”花樣倒是挺有趣的,經過市場化的探索未必不能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你怎麼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護膚品適合高中生用而且刺激性不大適合乾性面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