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戶外探險OUTDOOR
-
2 # 務本立
在登山途中產生的垃圾,遊人難免隨意丟棄的,與遊人的素質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的。至於怎麼處理登山途中產生的垃圾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商榷:
擬態環境的垃圾屋風景區入口立擬態環境的標誌牌,展示景區遊覽勝地圖,標註醒目的垃圾屋布點位置,分割槽規劃建設垃圾屋,儘可能在使用功能是垃圾屋,在視角效果上仿製花鳥蟲魚,或是飛禽走獸,或是其他園林小品建築,這樣既增添沿途風景,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志願者勸導遊人自律機制提倡志願者全民參與意識。
導遊組團遊的導遊志願勸導;自駕遊的志願隨行勸導其他遊人崗前培訓;散遊人志願勸導遊人等等。志願者由景區管理人員作具體的崗前培訓,志願者熟悉和掌握了勸導遊人自律的規則。根據景區面積、綠化密度和垃圾屋視線通視情況,考慮沿途的景點安排景區志願者多少,並設定垃圾處置導向牌。
研發食品製品包裝盒新型材料遊人沿途的丟棄垃圾,多半是食品製品包裝盒,現在有沒有隨著空氣溼度變化自動分解的包裝盒,這種新材料自動減量化處理垃圾。這樣既節約了人力資源,又從源頭上改善生態環境。綜上所述,強調是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強調的是建設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既然在規劃理念上高階大氣上檔次,在建設管理上專業規範,那麼很好的生態環境成果很快就轉化“好的環境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自動約束遊人自律”,這種客觀上自律比主觀上自律會更有意義的,這樣你還能在登山途中看到垃圾嗎?還要去想著怎麼分類處理垃圾嗎?
當我們進行戶外運動時,產生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們會吃喝拉撒,使用紙巾,留下糞便和塑膠垃圾品等等。毫無疑問,如果不加處理便將這些垃圾留在戶外環境中,久而久之,再優美的生態環境都將會遭到破壞。神聖的聖地被垃圾掩蓋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
特別是在登山過程中,垃圾處理的問題尤為重要,因為登山所去的高海拔地區本身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特別是冰川上,基本是沒有自潔能力的。攀登者留下的垃圾痕跡都會被儲存。
對於登山的垃圾處理,首選的原則肯定是“LNT”——除了腳印不留任何痕跡。所有不可降解的垃圾都帶回有垃圾處理能力的城市地區,包括排洩物。
雖然排洩物也能夠降解,但是實際上因為攀登者所食用的食物大多並非當地生態系統中產出的,所以這些糞便需要遠超於正常的時間降解。在這個過程中將極有可能汙染水源、傳播疾病等。因此對於排洩物有專門的類似於貓砂一樣的處理工具,將它密封、打包之後帶回。特別是在冰川環境中,將所有的垃圾全部帶走是最好的處理措施。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無法做到這一點。比如攀登珠峰的登山者留下的大量垃圾、排洩物,就因為極高的海拔和巨大的回收成本,無法做到全部回收。
珠峰上的遺留垃圾所以在實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儘量將不可降解的物品(塑膠、玻璃製品)帶走,將可降解的物品(紙製品、食物殘餘)掩埋在遠離水源的地方。對於糞便,絕對不要放置在靠近水源地方。《登山手冊》中提到,如果可行,可以將糞便用薄石片塗抹在大塊手頭上,使其儘量風乾、降解。
總而言之,不可否認,進行登山等戶外活動對生態環境有著一定的破壞。因此,正確的垃圾處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