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國成
-
2 # 笑點很特別
以前的生活水平和條件相對來說差現在很多,唯有過年可以吃些好吃的,這就行成了一種期盼,我們小時候都是盼過年吧,平時沒零食吃,沒有壓歲錢,也沒有新衣服,過年可以跟父母趕集看電影,看川劇,還可以放鞭炮,說起來,回憶起來都開心啦。
現代人都是事業為重,有的為了事業,怕回家匆匆匆忙忙而復略了家人,把父母孩子帶在身邊,過年就可以可以節約了時間和金錢。
要說過年美食,現代生活,平時什麼美食都有,過年美食平時都可以享受,我家昨晚團年臘肉香腸都沒人喜歡吃,傳統食品已沒有了熱度。
回家過年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有來自親朋好友的壓力,比如回家開什麼車?問在大城市的收入,哎呀,某某回家了,現在肯定收入高吧,個月也有個一萬兩吧!侄兒侄女給多少紅包!還有給父母姨媽多少紅包?年輕人回家如果沒有戀愛更尷尬,七大姑八大姨不斷問,今年怎麼還是沒帶物件回家,爸媽一波又一波相親安排,都沒應付不過來,假期就到了。
時代是發展的,隨著時代的變化,節日熱鬧的背後,總有人會有節日的壓力。壓力就演變成了回家的阻力。
-
3 # 三月物語
我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小的時候數著算著盼著過年的到來,小時候過年總是有無窮的樂趣。
因為能穿新衣服了,能吃好吃的,能掙到壓歲錢,還能和小夥伴們一起放鞭炮,能去走親戚,還能到處各種玩耍。
也許因為我是一個小農村的孩子吧,從小家裡就窮。也就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買一套新衣服,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好吃的。
所以才會這麼期盼著過年的到來,直到漸漸長大了,家庭條件也好了,並不是那麼想著過年了。
直到上中學開始,就開始有厭煩過年的這種感覺了,每次過年親戚朋友都會問:學的怎麼樣?考了多少分?然後就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聽著都頭痛。
後來工作了,每次過年回家,就遭到家裡的逼婚,七大姑八大姨給介紹物件,真是頭疼啊。
現在成家了,更是厭煩過年了,兩邊的親戚都要走,去了又得喝酒,各種煩,反正每次過年,我也就是在年三十在家住一晚,其餘時間我感覺都是在夢中度過的!!!
-
4 # 依挑仙羽
為什麼以前人盼著過年,現在的人怕過年呢?
我覺得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生活壓力,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先說一說生活壓力未婚男女,現在年齡是不是更大了?
親朋好友見面的第一句是不是你物件呢?
然後各種安排相親,各種推脫?
這是我們一直在說的逼婚,也是一直在說的剩男剩女的問題。
莘莘學子!成績如何了?考了多少分,班上排多少名?
以前雖然也有問,但是似乎沒有這麼嚴重。
而立之人!今天賺了多少錢?在什麼單位?
各種各樣的問題,過年還是年嗎?
成了什麼,有沒有一種三堂會審的趕腳?
過去會有這樣嗎?那時候家裡的長輩都忙著這個那個,哪裡有那麼多時間關心這麼多?
至少我上學的時候,完全就是散養狀態,哪裡有如今這麼多這裡補課,那裡補課的!
再說說經濟方面的壓力八零後、九零後。這是最悲催的一代,計劃生育趕上了,大學分配沒趕上。
改革開放的先機沒有趕上,電商網路很多也沒有趕上。
趕上了什麼?趕上了人口老齡化,趕上了生二胎的風潮,趕上了房價比天高。
而現在回家過年的主體物件,不正是這些八零後,九零後麼?
本來在都市,一個人生活的也有滋有味,回家各種消費不說,還得接受那麼多的盤問,糾結……
所以很多人已經不是不喜歡過節,而是怕過節了。
現在的春節在很多人的心中隱隱有成為“春劫”的味道。
為什麼以前不會?以前一年四季的生活條件都只有那麼好,過年的時候可以什麼,穿新衣戴新帽,大口吃肉。
而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想要這樣的話還是難一些的。
那個時候接個小夥伴幹嘛?堆雪人,玩泥巴。
現在的小夥伴幹嘛?打麻將,牌桌上滾一滾。
我們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我們,世界也不是二十年前的世界。
而且現在連鞭炮都沒了,過年的氣氛就更差了。
以前盼過年,是因為有盼頭,有吃有穿。現在怕過年是因為平常也有吃有穿,天天過年,何必要輪到這一天?
-
5 # 知足常樂36207
為什麼以前人盼過年呢?我是最有感覺的,兒時一首童歌極有說服力:“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殺年豬,放鞭炮。”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絕大多數華人生活水平不高,為了過好春節這一傳統節曰,人們只好平時節儉,捨不得吃,把好一點喜歡吃東西留到春節,尤其是計劃經濟年代,物質缺乏,人們日常生活用品要憑國家發票,例如糧票,油票,布票等,由於物質匱乏,人們生活水平低下,平時節儉捨不得吃物質(其實也少得可憐)留到春節享受,這是當時這一代華人的最高享受,現在六.七十年代人還回味無窮。所以那時的華人沒幾個不掛念過年,說實在點,過年家家殺上一條過年豬,吃上平時幾乎吃不上的豬肉,還可少量享受平時吃不到東西如瓜子,花生,糖等,所以過年是一種超級享受,誰不掛念。而現在人為什麼不那麼去掛念春節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隨著改革開放的國策不斷昇華,人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物質生活水平和改革開放前比較已完全不同,現在過春節幾乎沒人惦記所謂的好東西,這說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是掛念過年減弱的一大因素。
二.隨著社會轉型和高度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根本的變化,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春節來臨,有的選擇團聚,有的選擇旅遊過春節,有的選擇在值班單位團體過,由原來單一方式轉化為多樣化,這間接淡化個春節這個節日,也間接說明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發生較大變化。總之,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一定要繼承,決不能淡化。
-
6 # 快樂春天15
謝邀請。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比較簡單,以前的人盼著過年,是那時在經濟上收入低,導致生活水平低,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好的菜餚和大米飯白麵餃子,穿上新衣服,現在的人怕過年,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啦,現在不論城市還是農村,生活水平和收入都普遍提高了,平時吃的穿的都和過年沒什麼區別,所以說現在的人怕過年的原因之一,還有哪些原因敬請朋友們參加討論吧!
-
7 # 墨存雪
因為事業無成,物件無人,工資也不高。當然害怕過年了。一回家,家裡就有人問,工作的時候,有沒有談物件。現實情況是沒有。但是相親吧,現在的人,眼光很高。要求也蠻多的。真正找一個志趣相投的人,真是難上加難。
而且現在人,看的是錢。人品也看,但是更關注經濟水平。誰也不想跟誰吃苦,這是無可厚非的。同齡的人,孩子都有了。而自己卻還是孑然一身,當然著急了。
回覆列表
一,最主要原因,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可望,和期盼,熱度高了,以前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和期盼不高,報著,抱著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去看生活,看問題,從事工作,勞動單調,環境差,勞動強高,現在打工在單位,超市,冬天,夏天都不怕,所以,盼望將來更好,產生一切責任感,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生活習慣,和生活,工作,社會活動的軌跡,也就是經濟觀念,核心價觀點,都發生改變。
二,以前可盼過年,期盼放假,可盼國家發一斤豆腐票,半斤豬肉票,節日多發一斤雞旦票,過年吃上紅燒,一噸餃子,是莫的快事和幸福,自然而然的,就在心中想起,產生一種熱流,更望更好,為此人的思想,認識,加平時生活條件又好,降低了認識標準,就不把過年當回事,無所謂過年,過去春節是大年,沒錢時代,忙的不以樂呼,操著這,操著那,現在孩子都不象以前,操著過年,能盼望做一雙鞋,做一件新衣服,真是一種佘望,難得不可求的事,這樣講,很多年青人麻木,不解,算了,就少說那。
三,現在人產生一種厭惡感,徑過長期較的生活,和大魚大肉時代,總想找到原來,人們稱綠色的東西,以前不懂綠色,而東西,吃的都綠色,一碗菲菜炒好噴香50米,一碗花米妙好香100,那半斤老白乾下去,真感覺香,快活的象神仙,這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們對綠色的可望,歸真,心情特別強烈,到菜場都熱買到綠色,土的東西,土的菜真的好多了,任何一樣不用說,確實入口,噴香,好東吃多,對過年不過年,沒那麼親切感了。
四,特別是社會發展,經濟騰飛了,消費水平提高了,物價高,攀比高,臉面問題也提高了,窮富距離拉大了,困難的人心情上,情緒上失落,沒法面對,過年帶來的,人情大事在,壓力,精力,面子,都受到傷害過,青年人,被車子,房子,老婆,孩子讀書,加課補習,未來物件的財理,沒著落,這個年想過嗎!不錯,有錢,無錢回家過年,那是暫時的,年過後,危機壓在每個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