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執堂賈保榮
-
2 # 陳詩劍書法
謝謝邀請!我覺得如果是在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是正常的。例如一個班的同學都是從顏體開始學習的,臨摹某個顏體字帖,就成為大家練習的一個共同方法,這有利於消除各自不良的書寫習慣,其結果是大家寫的字型都趨向於一個體,即顏體。隨著學習的深入,個人的風格興趣與學習到的技法開始融合,而逐步形成不同風格的字型。
-
3 # 翰墨書道
說的字形型都一樣,是什麼意思?如果說字形都是規範、清晰、整齊、看著和諧舒暢的話,那可能是最正常不過,還有是象報紙上的印刷字型一樣,字與字的排列橫有行,豎有列,都有可能。這就是他們學書法的結果。所謂的行家一身手,便知有沒有,也說明學與不學是明顯不一樣的。以隨機選取的上面的作品和日常書信一封做比較,更是非常清晰明顯。
再者,你說的一樣是否是表面上的一一樣,就是整體印象上的一樣,並沒有仔細檢視每位同學的字是否如印刷體一樣如初一轍,這似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所以有的同學都是在學習同一本字帖,其學習能力和悟性都相差無幾。
學習在說書法多為因材施教,都學習同一本字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這裡對其中的一些原因存疑。
-
4 # 子衿書法
因為有可能是學習相同的一個人的字帖。
個人的風格是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隨著對書法的理解加深,逐步形成的。學習之初,不能帶有絲毫的個人習性。那怕你有很多想法,也不能帶進去,否則便失去了學習的意義,這一點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學習之初先要知道書法是什麼。它不是結果。往往我們現在都把書法當成了結果來看待。它實際是書寫的法規法則,利用法則法規來書寫,才不會造成文字的混亂,我們臨帖學習,就是為了認識書法中的規矩,掌握筆法,瞭解漢字結構的規則和書寫格式,章法佈局。在利用他人的範本學會規矩後,才能應用規則,實現自我的昇華。
在僅僅起步的時候,就要拋棄柺杖,突出自我,這怎麼成?我們臨的帖,是別人經過數十年專研磨練而成的東西,學習他就是避免自己去沒有方向的探索。把他現成的,經過歷史考驗的東西拿過來為己所用。這是最快捷的一條路,只需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根本不用自己去考慮個性,你的個性都會自然流露出來。
在沒有學會規矩之前,以庖丁解牛為榜樣,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及其眾妙羅列於胸,變化無窮於筆尖,情志合於紙上,心手協調,自然而然便能離開字帖而不會失誤,盡情揮灑仍然工整。世上只有學了以後還不會的。沒有不學就會的事。先把臨帖這件事做好,相同只是初期暫時的。時間會改變所有的一切。
-
5 # 孫偉129821113
你身邊有很多同學學習書法,學過以後字型包括字型都一樣是什麼意思啊?除了楷書,隸書,和篆書外,(上述三類屬於楷書的範疇!)行書和草書是不可能寫的一樣的!書法講究變化,寫的一模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練的有套路的,田楷,啟功體,瘦金體之類的書法,表面上看著一模一樣,但是筆力也是不同的!用筆的筆鋒也不可能都一樣,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行家還是能看出來不同之處的!書法書法書無定法,就算是他們的書法看上去似乎一樣,但也有微妙的變換,你說的他們得書法都千篇一律看樣他們還處在書法的入門級階段,是個初學者,開始學習書法就是臨摹,比著葫蘆畫瓢,等成熟的以後就會有自己得東西融入其中的!這就是後期的書法創作了!沒有求同存異和創新書法怎麼能進步呢!(當然胡亂寫的的“醜書”除外)以上是個人觀點和看法,不對的地方和不足之處還請業內人士批評指正!謝謝!
-
6 # 大魔康夫
謝謝邀請。我這樣看。一是當代的書法圈子很小很窄,普遍學養欠缺。絕大多數學習書法的都是從書法班、速成培訓班上來的,這本身就有很大的功利性和藝術上的單一性。比如楷書都是教授學習歐體,結果練成了不像歐體也不像館閣體,千篇一律且以訛傳訛,很多的基本筆法都沒有掌握。趙松雪說過,很多書家尚不知筆法。他還指的是元朝,那時的書法環境比現在要清正很多,現在的書法水平就更可想而知了。二是浮競。浮競這個詞起源於西晉二十四友。指的是追求浮華相尚,名利輻輳,互作參商,敗壞士風書風。早已沒有了書屆應有的高爽風氣。三是耐不住寂寞,不能靜心。現在的人們書法寫字不是成人的基本名片,而是成了浮競的手段,不能潛心研究筆法結勢以及古今兼修,很多號稱書家的人連基本的筆法結勢都沒有掌握,反而把功夫用在了書法以外的事情上,那麼醜書遍地、字形千篇一律就是必然的和不難理解的了。
-
7 # 書法影響力
這個問題我跟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在學習之初的臨摹狀態下,臨寫字帖筆筆求神似是沒錯的,字字求形近也沒問題。與其說後來寫字的字型跟練習的一樣是學習過程的必經之路,不如說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當然如果說你的目標是為了寫好字,不跟書法二個字較真,那也沒錯,無可厚非。
至於學過以後為什麼字形寫法一樣,那肯定是臨摹的成果,對臨摹的理解只理解了一層,就是形近,幾乎逼真的形似是臨寫的追求。下功夫之後,結果就是如此了。
如果你是奔著書法家的方向努力的話,這麼學習還是有一些誤區的。你確實可以專門喜歡某個人的字,比如歐體,但是喜歡練習之前,要搞清楚歐體的藝術特色,師承源流,以及取法借鑑等這些問題,因為你在臨摹的時候不但要臨摹歐體,還要在臨摹的間歇時間仔細研究歐體的師承和取法問題,有這些因素的輔助,你的學習效果會加倍。最關鍵的是絕對不會出現寫什麼像什麼,這就是廣泛涉獵的結果。當然,如果在特殊環境下想專門寫歐體,那也會形神具備,畢竟這方面下過功夫。
臨摹一個人的字型,最終結果並不是為了能寫一手這個人的字,無論風格取法還是筆意筆勢都像極了這個人,這種理解更是有偏頗。王羲之為何學鍾繇能獨立出來開宗立派?除了深厚的臨摹功底之外,還廣泛涉獵,他的書法地位除了天資外,應該是在臨寫,摹寫,其他涉獵的臨寫,創作,再臨寫之間慢慢形成的一種結果。
古代書倫裡有很對關於書法學習的表述,很多的書法大家都對書法學習做過相應的描述。如《書法雅言》裡有云:米書之源,出自顏,褚,如要學米,先柳入歐,由歐入虞,自虞入褚,,學至於是。由此可見這個臨摹學習的順序與廣發涉獵的重要性。
所以說,同樣是學習,一定要好好了解古人的學習方法,即使沒有詳細記錄,也要理智的去分析,成就書法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全憑古書記載和所謂的正確方法即可成為書法家的話,那麼當代應該是遍地書法家了,因為學習下苦功的人太多了。
我說這些肯定會有人說不知天高地厚的瞎說,當然這是我個人學書經驗而已。確實不能用於所有人,發這些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
-
8 # 老範愛書法
首先提問者說學過書法的後,字型、字型都一樣,這只是第一眼的感覺而已,是和沒有學過書法的字有區別。每個人都不同,仔細看得話,每個人寫的字也是不同的,這需要仔細觀察。
初學書法的入門法帖基本上都是歷經時代檢驗得到認同的法帖,隸書有禮器、曹全、張遷碑等,楷書有顏勤禮、玄秘塔、九成宮、膽巴碑,行書有聖教序、蘭亭序、千字文等,草書有書譜、十七帖等,這些法帖都是入門必選,大部分書法家也多是由此開始。
開始是實臨,追求逼肖,掌握用筆、結體、章法,多是技術層面的技巧。這時候要求是“無我”,所以這個階段寫的字看上去都很近似,提問者可能也就是問的這個問題。
這只是書法學習的最初階段,因為要掌握的東西太多,這個階段週期會很長,沒有毅力或才疏學淺的人也就停滯在這個階段了。
後面還有出帖的階段,因不涉及所提問,暫且不聊。
-
9 # 觀海于濤
謝邀請!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臨摹字帖的要求就是為了達到臨近字帖的效果,再加上我們長期的臨摹練習後,形成有模式的字型,如果說自己的書法學習成果有了相當的水平以後,可以多接觸其他的一些名家書法字帖,只有不斷練習不斷吸取精華,還有就是自己要學會貫通所學,在達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進成自己的風格。
-
10 # 馮沫2
學過書法後,絕多數人寫得一樣的原因不外乎有兩種。其一,是一般的書法愛好者在學習同一本或相似的法帖產生的一種雷同,這種現象楷書最為嚴重,但這是可以諒解的,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懂的。第二種是跟書法大獎賽入選作品的標準有關,君不見每次《蘭亭獎》的作品不就是差不多千人一面麼!這是人們希望透過這些所謂的重要展出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所以就投其所好地迎合評委的口味,大家都朝這個標準去刻苦練習,當然也就殊途同歸了,君不見多少有才華的書學志士折戟沉沙在這塊兵不刃血的陣地上,充分體現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古語。當然學習書法的人萬萬千,要想有自己的風貌談何容易,它不是你刻苦就能得來的,它往往是與天份掛鉤的,歷史有自家面目的都是流傳千古的,而有著相同面貌的書奴也許會風光一時但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徒增笑料耳!
身邊有好多同學是學書法的,學過以後平時寫字的字型包括字型都一樣,這是為什麼?其實我覺得每個人的字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學過書法的同學寫字會那麼像是什麼原因,每個人都會這樣嗎?
回覆列表
老師教學方法的問題。書法藝術最怕的是千篇一律。老師傳授給學生的是千篇一律的知識技巧,比如現在很多學生開始學書法先學筆畫,先學起筆收筆,卻忽略了行筆的過程。而且老師教的太具體的技巧,是具體的筆畫或者字怎麼寫,而不是引導學生學會去控制毛筆,靈活的使用毛筆。
還有的老師給學生做示範,讓學生臨摹老師所臨摹的字。書法中有句話,師其上者得其中,師其中者得其下。所以學書法不要亦步亦趨的學老師,而是要學老師審美的理念,
最好的辦法是要讓學生直接面對古人字帖臨摹。老師只要指出其中書寫過程中的問題,但是不要講太多具體的技法。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對比,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感受毛筆如何提如何按才能出字帖中的效果。現在的小學生很聰明的,而我們的很多老師就是講得太多了,太具體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新鮮感,就沒有了興趣。
最後,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講究個性張揚的時代,寫得千篇一律對書法沒有好處,只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