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這個是選自《韓非子-喻老》裡的寓言故事

    蔡桓公:齊國國君,田氏代齊後的齊桓公,不是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小白。因遷移國都至河南上蔡被稱為蔡桓公,下文稱“桓侯”。

  • 2 # 司徒佛爺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這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扁鵲故事,故事內容在此不贅。

    關於扁鵲見為之診病的國君,古籍中的記載並不一致,《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說是齊桓公,而《韓非子·喻老》中則是蔡桓公,中學課本里的《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就選自《韓非子·喻老》。當時扁鵲見的究竟是哪位諸侯?歷史上的齊桓公與蔡桓公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若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理順以下幾個人物的時代背景和主要經歷。 

     扁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見諸史籍的古代名醫,太史公司馬遷曾在《史記》中為其立傳。扁鵲本名秦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省任丘)人,又因家於盧國(今山東長清一帶),所以另外還有個名字叫盧醫。據考證,扁鵲大約生於公元前407年,卒於前310年。他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善於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後人尊為中華醫祖。

    中國古代有兩位齊桓公,第一個是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其人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比扁鵲要早300多年,時代明顯不符。另一個是戰國時的齊桓公,田姓,名午,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田午是田氏代齊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其諡號為“齊桓公”,因與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田午在位時曾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間人才薈萃盛極一時。據史書記載,扁鵲正是生活在這個時代。   

    歷史上的蔡桓公是春秋時蔡國(現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的第七代國君,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事蹟不詳,蔡國在扁鵲時代早已湮滅。  

    由此可見,與扁鵲同時代的只有戰國時的齊桓公田午一人,據此我們可以斷定“諱疾忌醫”中的那位主角就是此人。既然如此,為什麼《韓非子》中卻將其記為“蔡桓公”呢?原來當時對身份高貴的人一般用封地為號,而國君則用都城來做號,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姓田名文,字孟,封於嘗邑,故號孟嘗君。因為田午時期的齊國都城是上蔡,所以此處用蔡桓公來代指齊桓公,扁鵲所見的齊桓公和蔡桓公其實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君田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21日後薛之謙還會迴應此事嗎?日後星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