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林6733755
-
2 # 英雄無淚7775
要拯救中國產電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些年來,無論是內地電影還是香港電影的發展並不是很好,曾經的香港電影是多麼的輝煌,然而當年的輝煌已經過去了,我們也不必懷念和嘆息。想要重振輝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現在的中國產電影也有一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贏得了很好的票房,然而並不是有好的票房就是一部好的電影,現在我們許多的中國產電影水平還是需要很大的提高,很多專業方面的技術也需要改進,和國際水平還是有一些差距的。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從事電影行業的人員多多提供自己的專業水平,拍攝出更好的作品,而普通人就多多支援我們的中國產電影,共同創造中國產電影的美好明天。
-
3 # 遊戲在塵寰
拯救這個詞用的有點大,其實應該用怎麼提升中國產電影的品質更好。
首先中國產電影不太好,是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以及時間較早一點翻拍版的《智取威虎山》,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也讓我們窺探到了不是觀眾不願意去為了好片子付賬,而是實在口碑,品質都不好,大家憑什麼去支援呢。
其次,既然只要是好的電影,市場會給與應有的票房保障,那麼我們不妨從好電影開始逐漸提升,比如給電影採取分級制度,這樣可以擴寬電影拍攝題材的範圍。比如在相對演員片酬適當的提高其他電影從業人員的待遇,讓他們能更好的提示自己,從而更好的為電影服務。
再次,引導觀眾欣賞好電影的水平,讓大眾逐漸知道什麼樣子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好作品好在哪裡,是怎麼實現這些好作品的。觀眾水平逐漸提高,不好的片子會得不到市場,沒有市場,自然產量就會減少,觀眾知道好的作品怎麼來的,也就能尊重創造者的不容易,也能很自然的支援正版,從而更自覺的拒絕盜版。
一個繁榮的電影市場,不是一朝一夕既能實現的,但是隻要每個相關的人,機構能從自己做起,多出好的電影,好的劇本,自然就有好的票房,作為普通觀眾面對好的作品,也就更加願意貢獻票房,畢竟好的精神食糧能帶給人好的享受。
-
4 # 老木不可雕
首先感謝受邀答題
中國產電影真的沒落到了需要拯救的境地嗎?這個問題有點沉重和悲觀。
我覺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追溯一下中國電影的前世今生。
中國電影的萌芽最早應該是以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為標誌,由此開始了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1905年中國才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京劇老旦譚鑫培先生的京劇《定軍山》是那個時代的經典代表作。之後的中國電影經歷了一系列電影史上的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程序:
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橋》,由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基地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拍攝製作完成,它開啟了中國電影史上的故事片電影先河。
由此往後,在新中國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中國電影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反應當時時代風貌的經典代表作,這個階段的中國電影更多的是關注社會改造、弘揚愛國主義等方面的主題,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到了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又湧現出了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由此迎來了中國電影創作的第二次高潮。
而電影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並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迴圈的軌道。
這個時期拍攝的影視作品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並且還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一些諸如《英雄》《神話》等中國產大片開始在世界電影中展露頭角,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蹟。之後的中國電影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各種世界級的電影節上並屢次獲獎,中國電影由此迎來第三次高潮。
至今21世紀,中國電影呈現出了更為明顯的產業化發展勢頭。除了贏得國內觀眾之外,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的增強,海外市場的拓展和持續上升趨勢,也讓中國電影的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據相關機構的資料統計,2017 年1-10 月中國產片分賬票房約244.42 億元,同比增長6.7%;同比增長28.1%。中國產影片市場份額為54.4%,票房排名前二十的影片中有中國產電影7 部,共實現票房128.73 億元,現象級的中國電影大片《戰狼2》更是以53.1 億元的票房完美收官,而觀影人次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9 億,創國內影史之最
至此,如果還要談如何拯救中國產電影,我想談如何讓中國產化電影走出海外競爭力偏弱,加強創作能力,將主旋律、藝術性、商業性三者更好地融合貫通,形成具有中國民族主流核心價值理念的中國大片可能更能體現出中國電影的現狀。
-
5 # 影視口碑榜
最近幾年,綜藝節目迎來了井噴式發展。無論是競技類節目、歌唱類還是慢綜藝以及文化類綜藝節目不僅綜藝型別多樣而且在收視率和社會影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相當一部分院線電影直接將國外電影劇本直接拿來中國產化,然後再掛上改編的名義。只是相較於綜藝節目,電影劇本的抄襲更加隱蔽,更加難以區分,因而看上去沒有綜藝節目那種抄襲成風的不良影響大,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以今年暑期檔和國慶檔的電影為例,開心麻花的喜劇電影《西紅柿首富》和《李茶的姑媽》,《西紅柿首富》改編自1985上映的美國電影《釀酒師的百萬橫財》,這部電影由環球影業授權開心麻花改編,而《李茶的姑媽》則改編自由百老匯經典話劇《查理的姑媽》。
國慶檔電影《找到你》則改編自南韓電影《消失的女人》,即使是張藝謀的《影》在創意上也能看到黑澤明的《影子武士》的影子。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今年的中國產電影中,在以往的許多中國產電影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回覆列表
要拯救中國產電影,就得選好題材,電影內容可看性要提高,像戰狼2,紅海行動之類的電影能引起共鳴,彰顯國家實力,體現軍隊和人民的愛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