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中,黃軒的角色都很討喜而且對角色的詮釋也是很到位的。但老實說,他在這兩部電影中的角色,顯得太中規中矩不夠驚豔,我想這和劇本本身也有關係吧。
先來說《芳華》中黃軒飾演的劉峰。這個角色不論是形象還是性格都太完美了,沒有一絲絲缺陷,不管是在文工團時的“活雷鋒”形象還是後來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再到文工團解散後他落魄後的滄桑卻正直。這樣完美的形象在觀眾看來會有不適,覺得很單薄很假(當然這個形象是符合當時社會的)。在《芳華》中,劉峰不論是什麼時期,他的眼中總有一絲冷漠,縱使他的形象多麼正面多麼高大。在我看來黃軒在電影后半段中的表演才讓我看到了演技和真實感。
電影開始時的少年感是不足的,雖然笑著,但讓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經歷過時間的成熟陰鬱,這和其他演員的年輕感相比顯得很違和。
但最讓人驚喜的是,劉峰在受誹謗時,他內心純潔正義受到侮辱時的憤怒。這個眼神十分震撼,這是觸動我的一點。
還有一處驚喜是他準備用噴火器來和敵人最後決鬥時的一個長鏡頭,這個鏡頭裡的黃軒是又堅毅又絕望,這一刻的人物是豐富的,具有充分的人性。
說到這部電影最不喜歡黃軒的鏡頭,可能就是電影最後的他在訴說著自己一段時間來的苦悶不易,妻子和別人跑了的時候,黃軒讓我看不到一個“活雷鋒”在經歷世事磨難,萬千心酸後的變化,似乎這一切發生在劉峰身上的都只是別人的事。(仔細想來這和角色也是相符的,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總之,這部電影本身就有著年代感,也許正值今天的我們無法真切的體會到這些人經歷過那麼多磨難後的情感吧!或者說年齡大點的觀眾才能真正的知道黃軒飾演的劉峰是不是那個時代“活雷鋒”的命運。
再來說說《妖貓傳》,這部電影中黃軒飾演的白居易是意氣風發,偏執又具有浪漫色彩的詩人。
這部電影有很多線,我就拿和白居易寫《長恨歌》這條線來說說黃軒的表現。
電影開始時,白居易對於自己寫出的《長恨歌》滿心期待,他想用這詩比肩李白,成為大唐最有名的詩人。這時的他肆意張狂,對大唐盛世有著瘋狂痴迷。
而當他一直以為的故事出現質疑和差錯時,他備受打擊,懷疑人生,想要放棄自己的《長恨歌》。
最後當他得知貴妃之死真相時,他釋懷又一如既往的放浪形骸。
這部電影裡的黃軒是符合觀眾心目中的白居易形象的,當然我們得知的白居易只能從詩裡來,在詩裡的白居易“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詩魔,他熱衷於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妖貓傳》中的黃軒是符合觀眾心目中的形象的。
但這個既定的形象對黃軒來說,只能規規矩矩的完成角色,沒給人一點驚喜。
老實說,這兩部電影中黃軒的角色都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雖然都是主角,但是《芳華》故事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情景,他這樣的角色在電影中也是可有可無。而《妖貓傳》中故事的宏大和場景的炫目實在是蓋過電影中所有演員的表演。
總的來說,我更喜歡黃軒飾演有血有肉的角色,有著充分的人性,而不是像劉峰和白居易這樣十足正確的角色,太假且不驚豔。
像《黃金時代》裡黃軒在電影最後的特寫鏡頭可以說是他最好的一次表演,這樣寫滿複雜情緒的臉才是黃軒的正確開啟方式。
這部電影中,黃軒的角色都很討喜而且對角色的詮釋也是很到位的。但老實說,他在這兩部電影中的角色,顯得太中規中矩不夠驚豔,我想這和劇本本身也有關係吧。
先來說《芳華》中黃軒飾演的劉峰。這個角色不論是形象還是性格都太完美了,沒有一絲絲缺陷,不管是在文工團時的“活雷鋒”形象還是後來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再到文工團解散後他落魄後的滄桑卻正直。這樣完美的形象在觀眾看來會有不適,覺得很單薄很假(當然這個形象是符合當時社會的)。在《芳華》中,劉峰不論是什麼時期,他的眼中總有一絲冷漠,縱使他的形象多麼正面多麼高大。在我看來黃軒在電影后半段中的表演才讓我看到了演技和真實感。
電影開始時的少年感是不足的,雖然笑著,但讓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經歷過時間的成熟陰鬱,這和其他演員的年輕感相比顯得很違和。
但最讓人驚喜的是,劉峰在受誹謗時,他內心純潔正義受到侮辱時的憤怒。這個眼神十分震撼,這是觸動我的一點。
還有一處驚喜是他準備用噴火器來和敵人最後決鬥時的一個長鏡頭,這個鏡頭裡的黃軒是又堅毅又絕望,這一刻的人物是豐富的,具有充分的人性。
說到這部電影最不喜歡黃軒的鏡頭,可能就是電影最後的他在訴說著自己一段時間來的苦悶不易,妻子和別人跑了的時候,黃軒讓我看不到一個“活雷鋒”在經歷世事磨難,萬千心酸後的變化,似乎這一切發生在劉峰身上的都只是別人的事。(仔細想來這和角色也是相符的,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總之,這部電影本身就有著年代感,也許正值今天的我們無法真切的體會到這些人經歷過那麼多磨難後的情感吧!或者說年齡大點的觀眾才能真正的知道黃軒飾演的劉峰是不是那個時代“活雷鋒”的命運。
再來說說《妖貓傳》,這部電影中黃軒飾演的白居易是意氣風發,偏執又具有浪漫色彩的詩人。
這部電影有很多線,我就拿和白居易寫《長恨歌》這條線來說說黃軒的表現。
電影開始時,白居易對於自己寫出的《長恨歌》滿心期待,他想用這詩比肩李白,成為大唐最有名的詩人。這時的他肆意張狂,對大唐盛世有著瘋狂痴迷。
而當他一直以為的故事出現質疑和差錯時,他備受打擊,懷疑人生,想要放棄自己的《長恨歌》。
最後當他得知貴妃之死真相時,他釋懷又一如既往的放浪形骸。
這部電影裡的黃軒是符合觀眾心目中的白居易形象的,當然我們得知的白居易只能從詩裡來,在詩裡的白居易“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詩魔,他熱衷於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妖貓傳》中的黃軒是符合觀眾心目中的形象的。
但這個既定的形象對黃軒來說,只能規規矩矩的完成角色,沒給人一點驚喜。
老實說,這兩部電影中黃軒的角色都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雖然都是主角,但是《芳華》故事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情景,他這樣的角色在電影中也是可有可無。而《妖貓傳》中故事的宏大和場景的炫目實在是蓋過電影中所有演員的表演。
總的來說,我更喜歡黃軒飾演有血有肉的角色,有著充分的人性,而不是像劉峰和白居易這樣十足正確的角色,太假且不驚豔。
像《黃金時代》裡黃軒在電影最後的特寫鏡頭可以說是他最好的一次表演,這樣寫滿複雜情緒的臉才是黃軒的正確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