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香醉人
-
2 # 煙火石頭城
亂世中一個內心清高自傲之人。回首百年,故人已逝,曾經奮發有為的胡適先生,其美式思維再造中國之思想,可以擋得住南京城下的日軍坦克?如是太平盛世之時胡先生可以成一方大家,生逢亂世實為百無一用之人耳。
亂世中一個內心清高自傲之人。回首百年,故人已逝,曾經奮發有為的胡適先生,其美式思維再造中國之思想,可以擋得住南京城下的日軍坦克?如是太平盛世之時胡先生可以成一方大家,生逢亂世實為百無一用之人耳。
看到胡適先生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想起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還有葉挺的《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更有一則成語: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這些話語的共性是把人的精追求看得高於生命,當面臨必須二選一時,寧願以捨棄生命為代價來保全心中的崇高理念。
胡適先生中西合壁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他的"鳴"指的是用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的理念改造中國,併為之大聲吶喊,身體力行。當然他的改造更多地指文化改良,反對暴力革命,這是胡適在大陸被"批倒批臭"的主要原因。
胡適一生堅守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以筆為武器,與封建文化與專制獨裁作鬥爭。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中國用白話文寫作第一人,為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寫作和交流起了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它的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是五四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標杆式人物。
胡適先生一生為思想和言論自由呼嘯,餘音穿越時間,永久迴盪在歷史和未來的天空。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誌銘,或許是對它"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最好的詮釋: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