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中可能會找出為什麼中醫之前會淪落的原因。
8
回覆列表
  • 1 # 隱士申子源

    《傷寒論》《黃帝內經》在建國前後,沒有什麼遺失重新找到是說法。

    其實,就是國家對中醫的重視程度而已,

    對於中醫科大學的辦學和圖書館收藏,這一點一直沒有什麼變動,

    只不過在實際教學中,

    大學生的學習重視與否,

    中醫消沉多年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對傷寒論,桂林古本的爭議,一直都有。

    這個問題,不是問題。

    是整個中醫界在國家的重視程度,才是個問題、

  • 2 # 豹小白的雜貨鋪

    沒太明白題主的意思。

    那就說說看距離建國最近的一個《傷寒論》版本吧。這個版本,一般被稱作“桂林古本”。

    一部分憤青中間流傳著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那麼,一部分憤中醫粉中間也流傳著一句話,“宋朝之後無中醫”。

    認為“宋朝之後無中醫”的,一般也認為《傷寒論》是古中醫的巔峰。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傷寒論》出現了多個版本。

    而“桂林古本”,則是和通行版比較之下,變化最大的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的全名是《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那麼,這個版本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序言裡,講了一個近乎傳奇的故事。

    清代,一個叫左盛德的桂林讀書人,自幼喜好方術,曾經學過針灸。後來跟著當官的父親到嶺南上任,認識了一個叫張紹祖的人。因為左盛德經常捧著一本宋本《傷寒論》研讀,張紹祖就說,“吾有世傳抄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向不示人,得人不傳,恐成墜緒”。

    原來,這個張紹祖竟然是張仲景的第四十六世孫,而張紹祖稱“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有十三稿……茲所存者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相傳為第七次稿”。

    這裡面提到的“叔和”,就是《傷寒論》大家王叔和。據說,王叔和正是得到了《傷寒論》真本,醫術才會突飛猛進,佼佼於時人。

    知道張紹祖來歷以後,左盛德就拜了師,得到了這個珍貴的抄本。

    光緒廾年(1894年),左盛德將此書傳於同樣愛好針灸的同邑羅哲初,併為該書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桂林古本”卷首署名“漢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述……桂林羅哲初手抄”。

    1934 年,羅哲初借予黃竹齋抄寫成《白雲閣藏本》(略稱《白雲閣本》), 1939 年由張伯英資助而方校刊公世——這是第一次出版,民國時期。

    羅哲初病逝前,把這本書給了次子羅繼壽。

    1956年羅繼壽將該書獻出,於1960年出版——這是第二次出版,解放後。

    所以,“桂林古本”是發現日期和出版日期都距離解放最近的《傷寒論》版本。

    但是,這個版本從出版之日起,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比如,現代中醫學者如劉渡舟認為《桂林古本》乃偽書,寫作時間不早於明清二代,是後世傷寒派醫家增補傷寒論條文而成。

    為什麼呢?因為《桂林古本》一共十六卷。前五卷中,第一、二卷為平脈,第三至第五卷系論述溫病內容,凡傷暑、溫病、傷燥、傷風、熱病均已述之,約佔全書三分之一。

    此書第七至十六卷,則與刊行於世的《傷寒雜病論》內容,除少數文字上略有出入外,內容上並無改動。

    因此,《桂林古本》與通行本之差別,主要是增加了溫病學內容。而溫病學的內容,起於明朝盛於清代。

    而另一位當代著名傷寒學者郝萬山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凡是在《傷寒論》中,像剛才這一條不能夠解釋的,或者懷疑有錯簡的,在那本書裡都修改得天衣無縫。……在這本書裡,凡是在《傷寒論》中難以盡如人意、難以解釋的地方,它都改得特別好,所以這就覺得是後人經過精心學習之後修改。”

    不過,對於以上疑點,也有人一一反駁。

    答主不是學中醫的,只是略瞭解一點關於“桂林古本”的爭議,因此就在這回答一下,拋磚引玉了。

  • 3 # 五味0

    首先說傷寒,傷寒論是東漢仲景所寫,因年代過於久遠的原因,後世之人多有整理,所以版本有很多。但是傷寒論並沒有遺失過!

    再說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並沒有遺失,但是有黃帝外經確實是沒有流傳下來。

    所有的古籍經典因年代原因,有些錯漏都是很正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心如都跟哪些女明星合作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