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花不是豬
-
2 # 柿子椒小姐
聽完整首歌。發現整首歌詞就像是一首詠物詩!歌詠的物件就是第一場春雷雨,那驚蟄的美麗。
在悶了一整個午後,一場雷雨就這樣氣勢滂沱而來,滋潤了萬物,更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生機。
春雨承載著許多人的希望,也承載著許多人的夢想,當然也承載著作者的夢想。對於我們很多敢於做夢,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不也正期待著一場真正的春雨來臨嗎?
蘇打綠用音樂不僅來歌頌春雨,還寫出了自己的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只要細細品味,就會深深的感動。
我覺得要理解這句歌詞,首先要結合整首歌的意境。整首歌詞,完全是一首充滿意境的詩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筆和思維。如若把歌詞當做一首詩歌來理解,就不難讀懂其中的意思。
首先縱觀整首歌詞,可以看出,這是在描寫春雨,而且是雷雨。作者用極其細膩的描寫,讚美了春天,也描述出了自己的夢。
首先開頭,“午後時分,睡得很沉”點明瞭時間,是在一日的午後。
“嘈雜的鳥兒,也完全充耳不聞”,這句歌詞,一是寫出春天的鳥鳴,同時也映襯出了歌詞第一句“睡得很沉”,正因為如此,所以鳥兒的鳴叫才充耳不聞。
“行板如歌,歌裡在等”,行板是音樂術語,是指是指緩慢的速度而含有優雅的情緒,屬於慢板。這句就是在描寫在午後閒適的聽著優雅的歌,想想就愜意。
“等你來和,和一篇雨季解渴”,雨季能用來解渴,不僅僅是寫雨季來了,萬物復甦,久旱甘霖,也是在寫自己的內心,正等待著雨季的到來,來解渴。
“雷聲鋪陳,嘹亮的哼”嘹亮的雷聲……一改人們對於雷聲的一貫看法,用嘹亮一詞來形容雷聲,多了一些生機,少了一些沉悶!
“大地與河,萬物屏息這一刻”,萬物屏息,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寫出了萬物對於春雨的期待,也表達除了自己對於夢想得期待。
“蟄睡了一世紀的下午被你驚醒”,作者這裡用了“蟄睡”,彷彿就像是動物冬眠一樣,凸顯出睡得“沉”,下午的時光在“蟄睡”中,就像一個世紀那麼長,但被這雷雨給驚醒了。
“迷霧從身後穿起,扣成水珠”,下雨前都是霧濛濛的,這雨水彷彿就是這迷霧“扣”成的水珠。一個“扣”字,生動形象。
接下來就是“透明的傷口,漂亮的殘忍,藏到土壤裡”。雨水滴到土地上,溼了土地,就好像是劃破了大地,落下的傷口,就是透明的。而這傷口看似殘忍,可卻漂亮。慢慢的滲入泥土。就有點想郭敬明寫的“明媚的憂傷”一般,即使憂傷,但是隻要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那麼憂傷也可以明媚。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或許詩人總是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吧。
“雨的鏗鏘臨盆比夢的合奏還靜”,明明是久違的雨,明明是鏗鏘的雨,可是作者卻說比夢還靜,其實就像那句話一樣,境隨心動。只要心是靜的,那麼雨也自然是靜的。
“阡陌牧車,因你饒舌”,“饒舌”顧名思義是快歌,前面還是“行板”,而到了這裡就變成了“饒舌”,意味著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萬物也都歡快了起來。
“雷聲如燈,敲開了一年興奮,急板成歌,歌落成河,河在狂奔,奔擊了乾涸混沌 ”。歌曲到這裡到了高潮,也彷彿是交響樂到達了高潮。春雨終於淋漓盡致的下了下來,真是酣暢淋漓。
“棉絮爬上了頭髮,換算成年齡”。棉絮自然是白色,白色爬上頭髮,自然是青絲夾雜了白髮,意味著自己又長了一歲。這應該是作者對自己心境的描寫,棉絮不僅僅是白髮,也不僅僅是年齡,更是成長的標誌!
“氣候的成長,季風的回憶,收進課本里,修剪自己迎接你淋溼我風乾的心,雨停時分,洗澈煙塵 ”。雨終於停了,可作者得思想還在繼續,風乾的心終於迎來了甘露。
“新的花梗,正期待炫耀顏色”。一場春雨一場暖,慢慢的萬物復甦,花兒也期待著一次綻放,奼紫嫣紅。自己也期待著自己的夢想閃耀。
“黃昏人們敞開了家裡大門,寧靜很深,世界迎接你這一刻,生命來了”!
人們都敞開了家門等待,世界都在迎接。他們在等待什麼?迎接什麼?是“寧靜”。這裡召應開頭的寧靜。而這裡的寧靜,已經不是開頭那種蟄睡的寧靜,而是春雨以後,萬物復甦,充滿生機的寧靜,也像是交響樂結束後,人們回味時的寧靜。
《交響夢》顧名思義是寫夢的歌,整首歌充滿著生機和希望。作者把春天的聲音比作交響樂中的各種聲音,既形象生動,又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夢。
青峰說,他常感動,他常感想.。他說,如果有不切實際的夢想,才是實際的根本。他說,我只想唱一些溫暖,讓我們心靈不會腐壞。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夢可做,有詩可寫。也希望這首歌,可以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