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國清雪
-
2 # 情感心理室
孩子在家挺活潑,出門就不說話,一方面是孩子的性格比較慢熱,要一些時間去適應環境和陌生人,另一方面是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家裡,形成了固有模式,對熟悉的人自然比較活潑,而到一個陌生環境,孩子會因缺乏安全感感到膽怯、害羞。
如何引導在家活潑,出門不愛說話的孩子呢?首先,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出去玩,或請同學朋友來家裡做客,這樣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能力,其次,當孩子不願與人交流時要尊重孩子,給孩子時間適應,第三,父母為孩子做好示範,比如讓孩子向來家裡做客的阿姨打招呼,可以跟孩子說“阿姨來了,寶寶說阿姨好”,父母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多與朋友交流,讓孩子學習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
3 # 海綿媽媽育兒
孩子在家活躍,在外靦腆,其實很正常,就比如我們成人: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也會無所不談,但是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我們也會先觀察,先接觸,然後才會深入交流。
孩子還處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還不知道怎麼去主動交流,特別是遇到陌生人,那麼,我們要怎麼引導孩子呢?
父母多帶孩子出門玩耍。遇到同樣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可以主動打招呼,鼓勵孩子們互相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幾歲了等等,時間長了,孩子們互相熟悉了,很快就會玩到一起。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帶上玩具。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既會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樂趣,又能認識新朋友。
帶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現在很多早教機構、培訓機構、商場等,週末都會組織很多孩子手工、興趣繪畫等親子活動,父母可以帶孩子多體驗這類的活動,鼓勵孩子展示自己的優勢,訓練孩子的勇氣。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作為孩子堅實的後盾,不斷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 -
4 # 幼兒向媽
在家裡孩子比較放鬆,環境也熟悉,孩子表現的比較自然。出門面對的是陌生的環境或者陌生的人,孩子沒有安全感,對陌生人牴觸,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出門不說話的原因。
讓孩子多出門走走,多和其他的小朋友接觸。在外面,孩子遇到感覺不舒服的事情時,父母也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克服孩子的不安情緒。
如果孩子出門就是不說話,父母也不要強求,只要孩子覺得舒服就好。
-
5 # 小布點mami
我孩子3歲左右時,也是如此。每次帶她出去,她總是依偎在我身邊,別人越和她說話,她越往我身邊靠,不敢看別人,而且特別的膽小。在家卻是非常的活潑,尤其是和姐姐在一起時更是玩的特別高興。
2歲半時送她去了幼兒園,想讓她透過和小朋友在一起變得活潑,不再內向,但效果也是一般。在幼兒園的情況和在外面差不多,老師也主動和我談過,說問她什麼她也只是點點頭,沒有過多的迴應。
我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從自身找原因。結果是我們對她的陪伴太少,幾乎下班後都和她宅在家裡。這讓她缺少了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久而久之,她已經不能融入到太多的人群中。她的世界裡只有爸爸媽媽,姐姐還有家裡的老人。
當知道原因後,我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我辭職,在家專門照顧她和姐姐。可最初那幾天不知從何做起,帶著她在小區裡玩,可看孩子的都是老人,我不知如何和他們交流,老人看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樣。感覺自己融入不到這個群體中。
偶爾看到圖書館舉行親子活動,我為她報名了,我們一起聽了《石頭湯》的故事,一起疊了陀螺,還一起玩了數字遊戲。儘管她還是不怎麼說話,但有我的陪伴,她能完成這些活動,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經過那一次,我知道了該如何去陪伴。我們一起去購物,讓她來選擇我們需要的物品,並學著去付錢。即使買菜,我也照樣帶著她,讓她認識各種蔬菜,各種魚類等。
我不再逼著她和陌生人打招呼,而是熱情的和別人介紹,這是我的小幫手,她笑了。她的微笑證明了,她不再害怕,不再恐懼陌生人。
我們最常去的地方除了超市,還有圖書館。她喜歡看書,更喜歡自己去借書,還書,每一次都會很有禮貌的和圖書管理員打招呼。尤其是在幼兒園,老師告訴我,一次她在辦公室聽到女兒哼著歌上教室,真是變化不小。自從性格變得活潑起來,她的朋友也多了。每次放學,她都會和我介紹她的朋友,還總是說這是她最好的朋友,叫什麼名字。看到她的改變,我兩年的全職媽媽,總算沒白做。
我的觀點:每個孩子都有她獨特的個性,但有些性格卻是我們不經意間給他們養成的。想要改變他們的某些性格,只能是靠著我們的帶領,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精力。一個性格內向,不願和別人交流的孩子會限制他們的朋友圈,也會影響他們將來在各方面的工作。但這種性格在小時候卻是很容易改變的,我們陪伴能增加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變得勇敢,不再懼怕,恐懼。當他們遠離這些的時候,他們必會是一個Sunny的,充滿活力的孩子!
-
6 #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正常的反應。當孩子面對陌生人或者外人時,很自然會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或者害羞,不好意思說話。
作為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跟外人交談,時不時地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寶貝,你來問問這個小朋友幾歲了?或者,寶貝,你想不想知道叔叔在做什麼?透過這種自然的談話,讓孩子逐步與外人熟悉,並交談起來。
千萬不要責怪孩子,或者與其他孩子比較,說出諸如“看看人家xx,嘴多甜,你怎麼就那麼不會說話!”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將自我封閉起來。
-
7 # 營養師曦曦媽
寶寶在家的時候非常活波,可外出碰到熟人寶寶總是低著頭不打招呼;參加聚會的時候寶寶也是羞答答的躲在媽媽懷裡;有人跟寶寶說話時他也不願意交談並且拒絕嘗試新鮮事物…
面對“害羞”寶寶,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些事,怎麼引導孩子呢?看下面。
1、上街遇到熟人,讓寶寶打招呼,他卻低著頭不說話,這時氣氛總是迷之尷尬,家長只能連忙解釋:這孩子害羞、不愛說話…
2、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老師讓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圈,寶寶就是不肯伸手,無論怎麼勸導他就是不肯加入,這時候真的忍不住說一句:看看人家小朋友,再看看你…
應該怎麼做?理解孩子並給予鼓勵。告訴孩子,你可以理解他的害羞,因為你也有害羞的時候,並且告訴他你是如何克服害羞的。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要給予鼓勵,就算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拉住小朋友的手。
3、今天天氣不好,還是別帶寶寶出門了;外面遊樂場裡細菌太多了,還是在家裡玩更安全…
應該怎麼做?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參加活動和聚會,就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自在,不再拘謹。而組織聚會還能幫助他掌握社交技巧。如果你要參加一個大型聚會,可以帶孩子早點到達,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適應環境和放鬆。
4、家庭聚會的時候,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輪番上陣,讓寶寶打招呼,不打招呼還要取笑孩子…
應該怎麼做?不要強迫孩子。有時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育兒知識,還要智鬥親朋好友,提前跟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溝通好,不要逼孩子說話,更不要取笑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多見幾次面自然就熟悉啦!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還要做到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告訴孩子如何打招呼、交談和表達友善,有的時候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口。跟孩子舉一個他表達的特別好的例子,幫助他們透過自我強化的挑戰,讓他們想再次做的更好。增加社會技能,多讓孩子練習社交技巧。比如在超市結賬時讓寶寶付錢給收銀員,在餐廳吃飯時讓寶寶自己點餐等。
如果寶寶真的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我們也不要過多的苛責,害羞沒什麼可恥的,很多內向的人,一樣可以幸福快樂的生活。與其抱怨寶寶太內向,不如想想“害羞”寶寶的諸多好處,他不會冒冒失失總是讓你擔驚受怕,他不會主動侵犯別人變成打架惹禍的熊孩子,他有一顆細緻敏感的心,善於觀察細節,善於感受美好。
用愛和理解幫助孩子面對這個世界,不論是活波的孩子還是內向的孩子,終會在他自己的人生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和他覺得最舒服的狀態。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專門就家長的提問,寫過文章,不妨拿來給大家分享:
為什麼孩子在家很能說,出去不愛說話?答:孩子家裡家外表現的不同,說明兩種環境在他心中的看法截然不同。
一、在家能說,說明他內心感覺十分安全,很放鬆,所以,願意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也能看出孩子與父母已經形成了心理學上的安全依戀關係,孩子對父母不設防。
二、在外面不有愛說話,說明他的心理感覺是:這是陌生的環境。而這個環境讓他緊張,不能放鬆,感到壓力,所以,不知說什麼,不敢說,不願說。
三、針對孩子家裡、家外兩種不同的表現,做為家長,千萬別對兩種不同表現加以強調、對比,千萬對孩子指出來,給孩子貼上“家裡愛說話,外面不愛說”的標籤,那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我就是這樣子,我就是在家裡愛說,外面不愛說的,我在家裡和家外就是不一樣的。標籤一旦貼上,孩子的自我暗示也會形成,就會越發不愛在外面說話了。
四、針對孩子在外面不愛說話,家長要仔細分析原因:是遺傳原因——父母也內向,不喜歡在人前說話,還是孩子膽小,不知和陌生人說什麼好。“事出有因”,家長要耐心地找出孩子的原因。
五、找到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父母也是內向型,孩子在外面愛說話的可能性不大,就不要勉強孩子,否則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甚至不愛出門見人;
而如果孩子只是膽小,不敢與陌生人打招呼,家長就要耐心而又溫柔地對ta說:沒關係,等你準備好了,想說的時候再說。這樣的鼓勵會給孩子以極大的心理支援與暗示,孩子會認為:我只是此時不愛說,等我想說了,自然就會說。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積極、正能量的幫助,相信慢慢地,孩子在外面也會愛說話了。
六、豆豆媽,你說,孩子不與陌生人打招呼,你“覺得很沒面子,擔心別人說她沒禮貌,孩子長大後被說沒家教”,其實,你仔細覺察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關注的都是自己的面子、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否有效上?更關注的是自己,是自己的面子,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如果關注點在自己的話,孩子在外面不愛說話這件事的性質就轉變成媽媽沒面子了,你覺察下,是不是?
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放下自己,以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為主,你覺得呢?
祝福你和寶寶!
——·END·——
回覆列表
有些家庭裡的孩子,平時在家裡又唱又跳的,真是頑皮的很。可是一到外面了,就會變得很拘束,很害羞和膽怯,所以,大人們常說這樣的孩子蔫淘蔫淘的。一些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多半是性格上的原因?在家裡有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親著,寵著,所以,孩子愛玩的天性就會無所顧忌地顯現出來了。而當這樣的孩子一到外面社會上了,就會感到緊張和不知所措,所以,只能用老老實實的態度來保護自己了。而性格天生活潑的孩子則不同了,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氛圍中,愛玩愛鬧的天性一會兒就會爆發出來,掩飾都掩飾不住的,真有一種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的勁頭。因此,性格文靜或內向性格的孩子,你只有常常地帶領他們出去,多和人們交際,見見大千世界,自然而然孩子的愛玩耍的活潑天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了。當然,最好讓孩子在外面有幾個玩得來的好夥伴。同時大人在休閒時候也可以帶領孩子走上鬧市街頭,給孩子講一些最簡單的又最容易讓孩子接受和消化的注意事項,比如說過街道時怎麼看訊號燈,上下公交車注意什麼?如果要迷路了該怎麼辦?對不同年齡的人如何稱呼等等。在這此間大人可以有意地讓孩子在大街上向一些行人問一些問題?問話時先讓孩子禮貌地稱呼對方,然後再問一些問題?比如上電影院怎麼走,坐幾路公交到什麼地方……?這樣漸漸循進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常識同時,也會讓孩子的性格不至於太死板教條了。再說了,孩子長大了早晚會踏上現實社會這條複雜的大舞臺的,父母只有讓孩子在小時候打下良好的心態和對社會的認知理念基礎,才有可能讓孩子順順利利地在社會上立足和發展。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小孩懂事有禮貌,而有的小孩則什麼也不懂或一知半解的,這絕對和其父母在孩子幼小時候對其教育有很大關係的。和現實社會多接觸,多鍛鍊才是讓孩子健康長大的根本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