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主人翁小兒推拿
-
2 # 育兒網
嬰兒吃奶量既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但是當媽媽們喂寶貝吃奶時,嬰兒並不會用語言表達是否吃飽,媽媽們也就不知道到底該喂多少的奶量。那麼嬰兒吃奶量的標準是多少?嬰兒吃奶量減少怎麼辦?如何判斷奶量是否充足呢?
嬰兒吃奶量是指什麼1.嬰兒吃奶也需適量,吃得過多或者過少都有損健康。每一個嬰兒所需的奶量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相同月齡的兩個孩子如果體重不同,那麼他們所需的奶量就有差別。想要知道精確的餵奶量,就要按照餵養公式計算,來得出確切的數值。如此可以幫助新媽媽們根據標準的吃奶量來餵奶,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嬰兒吃奶量由月齡及體重共同決定。譬如對於才出生30天左右的新生兒,按需餵奶,由寶寶自己決定喝多少奶;對於60天左右的嬰幼兒,也遵循按需餵養的原則;當嬰兒三到四個月時,若是體重沒有上升,則需關注嬰兒的吃奶量是否充足;
3.按孩子的身體重量來計算吃奶量。則每天的吃奶量就根據每公斤體重0.15升的奶量來計算。附:注意嬰兒各方面的情況,時刻關注嬰兒吃奶量的變化,並仔細察看改變的緣由。
嬰兒吃奶量標準是多少1.胃容量
新生兒的胃很小,剛出生時大概只有33毫升左右的胃容量,三個月時是100毫升左右,六個月時差不多為200毫升,等到一歲時是400毫升左右的胃容量,且分泌的胃液較少。
2.胃部排空時間
嬰兒所食的食物性質及種類決定了胃部清空的時間長短。若母乳餵養,胃排空所需時間大概為兩到三個小時;若是牛奶,則需要三到四個小時;若是水,兩個小時內即可排空。
3.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天
根據孩子的體重來決定每日喝奶量,以公斤計量,每天在0.15升左右。相對而言,牛奶最不易消化,可按照4:1、3:1、3:2、2:1、1:1的比例兌水餵食。譬如兩份奶對一份水,300毫升牛奶兌上150毫升的水,可大約分為七次餵食,每次60毫升左右。當新生兒出生十五天到一個月時,若是消化功能無異,就可餵養純奶,按照每公斤體重:100~150毫升左右,每次餵食60~100毫升即可。
4.嬰兒滿月後到兩個月
餵奶量要根據體重的變化慢慢增多,每天餵養六到七次,每次100毫升左右即可,每次餵奶水的間隔在三個半小時至四個小時之間,每次最多餵食150毫升。
5.兩個月至三個月
這時餵養次數需減少,即二十四小時內餵奶五到六次即可,中間隔四個小時,每次餵奶180毫升左右。
6.三到六個月
每次餵奶間隔需達到四個小時,一天餵養五次即可,每次餵奶控制在180毫升左右。孩子長到五至六個月時,每次餵奶量增加為225毫升上下。皆需控制每一次吃奶的量,因為每天餵養的奶水總量不能超過1升,每一次餵養量也不能超過0.25升。嬰兒滿四個月後,每次吃奶前都需要喂些輔食。
7.六到九個月
一天,即二十四小時喂三次奶,每次間隔約四個小時,每次控制在225毫升左右,並用輔食來代替半頓奶,然後慢慢再改成代替一頓奶,且要慢慢減少奶中含有的糖分。
8.九至十二個月
每天只給嬰兒喂兩頓奶,每頓約0.25升,每四小時喂一次,譬其餘幾頓用輔食代替。兩次餵奶之間還須給嬰兒喂些水。
人工餵養奶量的標準人工餵養奶量的公式:一天奶量=100*〖110*體重(千克)〗/86
簡單計算:一天奶量=128毫升*體重(千克)
奶粉調配的方法有兩種
· 按重量計算。八斤鮮牛奶才可得一斤奶粉,因此衝調奶粉時,按照一份牛奶配七份水的比例來調配。這種方法要將牛奶和水分別稱重,不太實際。
· 按體積配製。正常情況下,奶粉的密度為每升500到600克之間,因此要根據奶粉:水=1:4的比例來調兌奶粉,譬如一勺奶粉兌四勺水。其實,在奶粉的外包裝上,一般都有各個月齡嬰幼兒的奶粉用量、奶粉調兌比例、每天餵養的次數等詳細的講解。
嬰兒吃奶量減少怎麼辦嬰兒吃奶量變少,可能致使小朋友體內營養不足,阻礙身體成長髮育。小朋友身體不適、新陳代謝緩慢、餵養方式不正確等,都有可能使嬰兒吃奶量變少。此時,除了密切關注寶寶身體的各方面變化外,父母還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措施。
1.若寶寶吃奶量減少,媽媽不能強行餵奶,否則會引起嬰兒的反抗。有些嬰兒只需一兩天,就會恢復正常的吃奶量;有些嬰兒卻需一至兩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調整,使肝臟、腎臟、消化系統等慢慢恢復正常。隨後,吃奶量也就會恢復正常。
2.媽媽們不能過分按照奶粉包裝上的吃奶量實施,勉強給孩子餵奶只會起反作用,讓嬰兒更加厭奶,而是需要酌情改善嬰兒厭食現象。在嬰兒厭食期,媽媽可以每日只餵養一到兩次,每次130毫升即可,注意不可將奶粉調配的過於濃稠或稀薄。等寶寶不再厭奶,再為寶寶逐漸增加至正常奶量。
如何判斷奶量是否充足1.看小便次數。假如完全由母乳餵養,小朋友一天小解超過六次,那麼即表明吃奶量已經足夠;假如小解次數少於五次,則證明小朋友沒有吃飽,吃奶量尚未達到身體的需求量。(這裡的一天即24小時)
2.看大便顏色及次數。若是母乳餵養,則嬰兒的大便應該呈黃色、油狀、軟便,二十四小時之內大便兩到四次,則證明嬰兒吃飽,奶量足夠;若是小朋友的大便顏色不是正常的黃色,而是呈綠色、稀散的泡沫狀,且排解的數量較少,則表明吃奶量不足。
3.看體重的變化。未滿六個月的嬰幼兒,每月至少增加0.25斤的體重;滿六個月後的孩子,大概每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1斤的體重;這些都能證明嬰兒吃奶量充足。假如嬰兒的體重變化達不到以上資料,且差異較大,在沒有疾病因素的干擾下,則說明母乳不足,嬰兒沒吃飽。
4.看神情。嬰兒在吃奶量充足的情況下,會比較開心,情緒穩定良好。
5.看睡眠。嬰兒在吃完奶後,假如能安然入睡,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並且能睡足四個小時,那麼就代表孩子吃奶量充足。
6.看哺乳次數。兩個月以內的孩子,每天大概要吃八到十次的奶,孩子滿三個月時,一天也最少吃到八次。
衝嬰兒奶粉的注意事項1.準備好適當量的溫開水(溫度約六十攝氏度)。
2.奶粉罐中有特製的帶有刻度的勺子,巧用這個“神器”來量取奶粉,每一勺奶粉要與勺子邊緣持平,注意:無需故意壓實。因為奶粉過多話,長期給嬰兒餵食過濃稠的奶,易導致嬰兒腹瀉、便秘、肥胖,甚至是損害腎臟功能;而奶粉過少的話,則會形成過於稀薄的奶水,這會減緩嬰兒的生長,阻礙身體發育。
3.將量好的奶粉倒進帶有刻度的杯子中;
4.用湯匙攪拌至完全溶解;
5.將奶水透過消毒漏斗裝進奶瓶中,稍等片刻,等奶水變溫後就可以給小朋友餵食了。
6.若是衝好的奶需要加熱,最好使用熱水加熱,而不是微波爐。微波爐加熱不會燙熱奶瓶,卻會使奶瓶內的奶變燙,易使孩子燙傷。
-
3 # 奇趣捕手
寶寶吃奶量,各個時期都有所不同,0一3個月寶飲食量稍小,但也不會貧血。現介紹一下6一12個月寶寶的飲食:
一、奶類優先,繼續母乳餵養
對於6-12月的嬰兒,母乳仍是其理想的天然食物。世界衛生組織提倡6月齡以上的嬰兒開始逐漸新增輔食的同時,應繼續母乳餵養到1歲以上,甚至更長時間。由於普通鮮奶、蛋白粉等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遠高於母乳,可能對嬰兒造成較大的腎臟負擔,因此如母乳不能滿足嬰兒需要時,建議選擇適合於6-12月齡的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二、及時合理新增輔食,又稱“食物轉換”(一)新增輔食的順序首先新增穀類食物(如嬰兒營養米粉),其次新增蔬菜汁(蔬菜泥)和水果汁(水果泥)、動物性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松等)。建議動物性食物新增的順序為:蛋黃泥、魚泥(剔淨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
(二)輔食的選擇第一個正規的輔食是嬰兒米粉(強化鐵),不是自己熬的米粥噢。嬰兒出生4個月後,體內儲存的鐵往往被消耗殆盡,儘管母乳中也含有鐵元素,但已無法滿足6月齡嬰兒的需要,嬰兒必須從輔食中獲得足夠的鐵以滿足生長的需要。
過去的餵養方式一般是:新增輔食從蛋黃開始。近年研究發現,儘管蛋黃中含有鐵和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素,但過早新增蛋黃容易造成過敏和消化不良,而且蛋黃中的鐵不容易被嬰兒吸收利用。
由於部分嬰兒對小麥蛋白過敏,即“麩質過敏症”,因此也不建議選用麵粉製品作為第一階段的輔食。
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嬰兒由於抵抗力弱,食入肉毒桿菌後,則會在腸道中繁殖,併產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
不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多吃粗糧,更不能將粗糧取代細糧主食。
(三)新增輔食的原則輔食新增的時間、數量以及快慢等都要根據嬰兒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
1、從一種到多種:開始新增的食物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的原則,要一種一種地逐一新增,當嬰兒適應一種食物後再開始新增另一種新食物。一種食物一般需嘗試8-10次,約3-5天。
2、由少量到多量:開始新增的食品可先每天1次,以後逐漸增加次數和量。如米粉1-2勺至數勺至一餐。
3、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給予的食物應逐漸從稀到稠,從流質開始,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再到軟固體食物,最後是固體食物,例如從米湯、爛粥、稀粥,最後到軟飯。給予食物的性狀應從細到粗,例如從先喂菜湯開始,逐漸試喂細菜泥、粗菜泥、碎菜和煮爛的蔬菜。
4、注意觀察嬰幼兒的消化能力:新增一種新的食物,如有嘔吐、腹瀉等消化不良反應時,可暫緩新增,待症狀消失後再從小量開始新增。嬰兒患病時,可根據當時情況暫停新增新的食物。
5、不要強迫進食:當嬰兒不願意吃某種新食品時,切勿強迫,可改變給予食物的方式,常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可在嬰兒口渴時給予新的飲料,在嬰兒飢餓時給予新的食物等。
6、單獨製作:嬰兒的輔食要單獨製作,應不用鹽或少用鹽。新增的食物應新鮮,餵給嬰兒的食物最好現做,不要喂剩存的食物。1歲之內嬰兒的食物只適合煮、蒸的方式烹飪。嬰兒食物不適合用微波爐加熱。
三、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膳食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嬰兒6月齡時,每餐的安排可逐漸開始嘗試搭配穀類、蔬菜、動物性食物,每天應安排有水果。應讓嬰兒逐漸開始嘗試和熟悉多種多樣的食物,特別是蔬菜類,可逐漸過渡到除奶類外由其他食物組成的單獨餐。隨著月齡的增加,也應根據嬰兒需要,增加食物的品種和數量,調整進餐次數,可逐漸增加到每天三餐(不包括乳類進餐次數)。限制果汁的攝入量或避擴音供低營養價值的飲料,以免影響進食量。製作輔食時應儘可能少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但可新增少量食用油。
中國成人高血壓的高發與食鹽的高攝入量有關,要控制和降低成人的鹽攝入量,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而且控制越早收到的效果越好。給嬰兒的食品中少放糖的目的是為了預防齲齒。嬰兒的味覺正處於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調味品容易造成嬰兒挑食或厭食。
四、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培養良好的進食行為建議用小勺給嬰兒餵食物,對於7-8月齡的嬰兒,應允許其自己用手握或抓食物吃,到10-12月齡時鼓勵嬰兒自己用勺進食,這樣可以鍛鍊嬰兒手眼協調功能,促進其精細動作的發育。
要為嬰兒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避免嬰兒分心,多與嬰兒進行眼神、語言交流,幫其養成專心進食的好習慣。當嬰兒出現拒食時,應耐心地鼓勵嬰兒進食,不要強迫,嘗試調整食物種類、搭配、性狀、花色、口味,以提高嬰兒的進食興趣。
五、定期監測生長髮育狀況六、注意飲食衛生
回覆列表
寶寶貧血最常見的一種型別就是缺鐵性貧血,去醫院檢查血常規會提示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低於正常水平。
如果孩子的面板比較蒼白,不是白裡透紅的那種,或者面板有些蒼黃,嘴唇的顏色也是淺淺的,這樣的寶寶很可能是貧血了。貧血的孩子指甲看上去會發白沒光澤,容易感覺疲乏無力,比較安靜不太好動。
貧血特別常見於6個月到2歲的寶寶,所以很多媽媽會在買奶粉的時候特別關注奶粉的鐵含量,新增輔食的時候也會多增加肉類,想讓寶寶多攝入鐵元素。可是並沒有什麼效果,孩子貧血沒有多大改善。
給寶寶吃多少=寶寶吸收多少,這是很多家長的認識誤區。總覺得缺了就要補,沒有真正思考過為什麼會缺少,除了攝取的不夠以外,大部分孩子的貧血和吸收不了有很大關係!
我們身體對營養的吸收靠的是我們的脾胃,吃進去的食物會經過胃的消化將食物更細碎,其中的營養物質將會被我們的脾吸收並透過肺宣發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去濡養我們的臟腑。
如果在我們脾的吸收環節出了問題,那麼營養無法被吸收也只能是無用的不能稱之為營養。只有被身體吸收的那部分才能算作是營養。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只有擁有一個好的脾胃,孩子才能擁有好的吸收,氣血足孩子也不會存在貧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