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手62378003
-
2 # 萌萌saturn
1700多年前,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查考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上述記載明確指出,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發明,而且木牛流馬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從木牛流馬使用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木牛,後有流馬,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 給《三國志》作注的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使得後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鳳毛麟角、雲山霧罩。 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200年後,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天才祖沖之據說造出了木牛流馬。不過,按照書上說的,勢必會打破能量守恆定律,但是,我還是不能認為它是不存在的。
-
3 # 醉拍濟南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
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木牛流馬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據王充在《論衡》中記載:魯國木匠名師魯班就為其老母巧工製作過一臺木車馬,且“機關具備,一驅不還。”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70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裝置,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裝置,相當於汽車的車廂。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
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桿機構透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執行起來後,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
4 # 願每一天都更好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時,發明了一種運輸工具,因為形狀酷似牛和馬,所以取名叫木牛與流馬。其所能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後人有一種主流說法是木牛流馬是一種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在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重物的木車。
回覆列表
傳說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諸葛亮就發明了能夠負重400斤以上,“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的軍用載重機器人“木牛流馬”。可能就是獨輪小推車?
把木牛流馬和獨輪車相提並論的是在宋代,如宋真宗時楊允恭建議依照“諸葛亮木牛之制”,用“小車”運軍糧。這裡的“小車”就是獨輪小推車。
還有專家認為,“木牛”和“流馬”是不同的兩種運載工具,前者用於陸地,後者用於水運。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記載遠端陸地運輸的歷史文獻中,往往會看不到“流馬”的影子。由於一些原因的限制,木牛流馬沒有流傳開,就作古了。因此,歷代以至現代,有不少人根據文獻粗略的記載,再加上個人的理解,造出五花八門的東西。
近代以來的學者有一個一致的看法,木牛流馬是一種人流推的四輪車,木牛大而笨重,流馬是木牛的升級版,小而靈活,特別適用於崎嶇難走的狹小山路。
此外,根據一些機械原理,有人也認為,流馬相當於是微型集裝箱,可以拆卸。在好的路段可以推著走,差的路段可以挑著走。由於一個箱子挨著一個箱子大量的運送物資,便被形象的稱之為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