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有所思
-
2 # 清香山莊60769392488
在寫古詩詞方面,傳統的音律格調,有時會讓寫詩的人無從下筆。初學寫詩的時候,是練筆,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管音律格調,因為你不懂音律格調,我也不懂音律相調。寫古詩要有詞語知識,字意知識,要知道一個字的意思……,有一點,是寫詩的人一定要遵守的黃金定律,那就是作者的感情,沒有感情的人,你的詩句就沒有靈性,寫出的東西不會動,當你帶有感情去寫的時候,你寫出的詩句就會很生動。你在什麼地方寫什麼詩,都是你看到有感而寫的,你決不會關門造詩,關在家裡造不出詩詞。古時候的詩人為什麼喜歡遊山玩水,因為山水有情,情在山水裡,情在自然裡。
說到情感,好多年輕人都覺得不重要。寫詩只要多練習就可以寫出好多好詩,我偷偷話你知,那不是真理,有情感在是真理。能為你哭的人,才是愛你的人,記住愛你的人才會為你哭。哭的人就是情感流露出來了,寫詩也這樣,你要寫出讓人流淚的詩句,說出讓人激動的語言,當你寫出的詩句能讓自己流淚的時候,你已經會寫詩了。
借撰寫回答之機會,在這裡我就發表幾首我在回答撰寫。廣東信宜那三個地方你最想去的?裡面幾首詩的其中兩首:第一首是在一個山頂上,看到山頂有松樹,前面有農家,有竹子,出腳下面有水聲,就寫了這首:青松不知頂到天,前面農家起炊煙,我問翠竹為何笑,山谷響起瀑布聲。第二首:是到了一個圩鎮,看到圩中有條河裡有鴨子,有條橋和行人,有個賣冰糖葫蘆的,就應景寫下這首:鴨子無聲水中游,橋上村姑兩頭走,冰糖葫蘆一聲叫,勝似夢裡看揚州。喜歡我的請關注,我首先多謝各位,多謝。對我不滿意的,請多指教,在這裡我也首先多謝你。多謝。
-
3 # 郭福春防水
鵲橋仙。討薪人。 刊間報道,網間報道。都是他人胡道。農工不識假和真,只有鬼、分明知道。
這條怪道,幾回迷道。心恐如行蜀道。工薪苦討已三年,偏不信、日離黃道。
-
4 # 雪映梅紅
然後我去想“起承轉合”,看這句放在第幾句合適,大多是第三或第四句,因為我偏愛五絕和七絕。接著再寫前兩句和後一句。寫的過程中,我會按照五絕七絕的句式來調整平仄和句尾押韻。這是第二。
第三,音韻的問題。我祖籍江西,從小在北京長大,一口的普通話,(客家話我只記得姑姑的一句“鳥般休”,意思是“怎麼辦啊?”)所以我就先按普通話的語音習慣搭配替、對、粘的平仄和押韻,然後再對照《平水韻》檢視是否出韻。有很多字在《中華新韻》裡是同韻,而於《平水韻》就是鄰韻了。我會盡量考慮用個“古今兼顧”的字,實在不合平水韻就用新韻了,要是都不符或是沒把握,就只標“五言”“七言”,因為有時連“古風”都算不上,沒有古味啊,就是順口打油而已。(現在一般通行的做法是,近體詩標五絕五律七絕七律的,預設為平水韻,如果用的是新韻,就得標明是中華新韻。對聯一般通行的是新韻,如果出聯是古韻,就得標明用古韻,對句必須與出句一致。)
四呢,要煉字。漢語的同義、近義字詞很多,尤其是動詞,在“詩眼”處,須推敲,犯懶是會影響整體層次的。還要特別注意今平古仄、古平今仄的字,儘量避免被誤解。
五,還有就是,要能言盡意未盡就更好了。
回覆列表
我不是大神,肯定不是,連嘍囉都算不上。只是曾經耍過而已,一點體會,權當自嘲!
正常的情況下,如果你用的不是古韻(以《詞韻簡編》為主),那麼在發表或流傳時,一定要進行標註(本詞采用的是中華新韻)。
但是,如果是這樣就會出現另外兩個問題。
一,你寫的詞,不“真”!這個“真”指的就是平仄韻律完全是按照中華新韻來寫的,以致於無法“以假亂真”,感覺總是少了些氣度和韻味。說穿了,就是不像!
二,如果你不懂得古韻,你在研習或欣賞古詩中,會發現很多詞讀起來不通,不順,不透。因為你不懂得古人用韻的那些技巧。
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寫詩詞了,那個時候真的什麼都不懂,也沒有人教,更沒有相關的書藉(就算是有,我也不知道,一笑)。
年青嘛,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格律之美,總覺得讓那些格律平仄束縛住自己那無邊的才情,真特麼是對我天大的侮辱。可是,轉而一想,我真的那麼牛麼?你再牛能牛得過李杜,元白,蘇辛麼?人家都在按照格律平仄在寫,你憑什麼呢?
一直到有一天,終於發現,原來平仄最大的功能在於讓你的詩詞產生音律美,所謂音律美,就是即使在沒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讀起來節奏感十足,像音樂一樣美。
於是開始慢慢地學習平水韻,學習那些格律常識,甚至讀了一些“哪些韻角適用於哪些情感”方面的書藉。
當然,在這個過程是,不停地拼湊是難免的。然後就四處炫耀,彷彿自己的作品一定能成為經典一般。
當時的我,太特麼無知了!堪稱厚顏無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臉無恥之人!
後來發現,無論我怎麼寫,都寫得讓自己不滿意,只是當時看起來曼妙,過了三五天就發現處處噁心,字字催吐。我想是因為我喜歡讀詩詞吧,數千年來的文字精華,讀著讀著眼光就高了起來,可是筆底下的功夫如何高得起來?
灰心、失望、一直到最後的絕望!
我不停地對自己說,你就不是那塊料子,你愛詩,可是詩不愛你,感情是不可以勉強的,你放棄吧,你們在一起沒有結果的!
如果一定要說寫詩詞的一個過程,那麼,嚴格按照格律來寫是必須的,這代表著你對格律對傳統文化精華的一種尊重,起初或許很不習慣很痛苦,但只要成了習慣,反而遊刃有餘了。但是格律不是一定要在每首詩裡應用的,如果因為格律而導致某一句的不順或不美,可以不用(但不能以此為理由放鬆要求),比如樊川的《泊秦淮》不符合要求,而杜甫的155首七律裡,不符合格律的有40餘首之多。所以,平仄格律,當用則用!不用的前提只有一個,你懂的!
最難的反而是內容,天吶,相思都被寫了幾千年,月色也被寫了幾千年,連路邊的梅花都被古人寫到不敢落筆(“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李清照語)
然後就是另一個難度,怎麼寫?寫首詩詞太容易了,哪怕寫愁思,天吶,古人的句子會比自己的句子先一步到達你的腦海裡?怎麼辦?那些技巧都被古人用到滾瓜爛熟,用到不好意思再用。
我總結出一個不是太先進,不是太妥貼的法子。在保證符合格律的前提下,執行一個原則,
詩不在於你寫什麼,而在於你不寫什麼!
古人的相思要寫月亮?好吧,我不用。古人的離別要寫柳枝?好吧,我不用!古人的孤獨要寫飛鳥?好吧,我不用!
然後,你就會發現落筆艱難!無字可寫!
既然喜歡創作詩詞,自然因為詩詞能給自己帶來快感或享受,可是當這種創作變成痛苦的時候,我想詩詞若是有靈,想必也不會喜歡看到我們如此痛苦吧?
想寫就寫好了,古人的技巧,借鑑過來就好了。
認真就好,畢竟每一首詩詞都是自己的孩子,沒有理由生下來卻不去管教他,可是,由於是自己的孩子,你生他你養他,你愛他疼他喜歡他,自然怎麼看怎麼順眼。但是你的孩子真的沒有缺點麼?是不是在你眼裡,哪怕有些缺點也只是小毛病也無妨是吧?可是你想過沒有,正是因為他是你自己的孩子,所以才那麼好!但實際上呢?未必罷!
愛,會讓你的視力變為0.1。
所以,只有愛的結果,是你能寫,但肯定寫不好!
那麼,請以一個惡毒的婆婆刁難兒媳婦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作品吧!橫眉冷眼,挑三揀四,指手劃腳,吹毛求疵,尖酸刻薄,惡毒下作........
兄弟,努力吧!
痛苦的日子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