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功用行

    這個問題…………來了一點回答的興趣:)

    人人都有跑馬拉松的能力,為什麼世界上只有那些運動員才能完成馬拉松全程?

    人人都可以穩如泰山的站在玻璃棧道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人人都可以毫無問題做到整星期不飲食只喝水,為什麼只有極少數修道的人才會去做?

    人人都可以非常簡單的自殺,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無法輕鬆的面對死亡?

    人類世界每天都有出生無數的天才,天才能輕而易舉的成才,但絕大多數天才泯然於眾人了。反而那些笨人堅持到了最後,雖然潛質不高,成就有限。但人家畢竟堅持到了最後,人家就成功了。

    人人都有成聖的潛質,但成聖的道路,比做其他所有事情的所要經歷的道路,都漫長無數多倍,甚至都不能用倍數來計量。

    如果找不到成聖的途徑,聖位永遠都在前面,不會遠離,但也不會靠近。無論如何努力,聖位就是那根吊在額頭前面的胡蘿蔔。

    只有找到了門路,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才知道應該如何做。但這個道路依舊十分漫長,依舊有許多找到了門路的天才倒在了追尋聖位的中途。

    所以成就聖位的人到底有多少,我們不清楚。只有那些領悟了生命是永恆的人,他們才會一清二楚。

  • 2 # 悠言悠語

    我認為這道題目的解析的關鍵在於人人皆有成聖的潛質,那麼潛質指什麼,這種潛質在後天是否得以發展,解決了這系列問題,想必,聖人寥寥無幾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

    人人成聖的根基——“性本善”

    “人人皆可成聖”的概念出自心學之宗王陽明對性本善的理解。王陽明認為人人生來便自有良知,只要後天不斷的補充健全,人們就會成為德行完備,堅守至善之道的聖人君子。

    我個人則認為這個觀點與“理想國”有著異曲同工的構造,首先“人性善”這一觀點如今還飽受爭議,這不是個定理,“人人皆可成聖的”建立在此之上,就宛如空中樓閣,想法很好,但不現實。

    人生來白紙一張,哪怕人性善是成立的,但是教導他的人卻並不一定具備完備的德行,而德行有缺的人如何教匯出聖人之君,如此迴圈反覆。至於“雞生蛋,蛋生雞”這一涉及高深哲學的問題不再多言。

    “人人皆可成聖”還有很多種說法,不過其成立條件都要求人性自覺,同“性本善”一樣,都具有“田園時代”的幻想。

    人人皆可成聖,人人未必皆願成聖

    聖人是一種名譽,也是一種束縛,是人生無形的樊籠,聖人作為道德模範,當他犯錯誤時,難能被原諒理解。

    聖人也是人,既為人,孰能無過。但絕大多數人不是聖人,所以他們無法客觀理性的看待聖人,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成為不了聖人。這是一個漩渦,少有人能超脫這個恐怖的漩渦。

    聖人很累,有時要放棄自己不願放棄的,有時要做自己不願做,而眾人希望他做的事情。聖人順應眾心,便違背己心。

    “人人皆可成聖”對部分人來言很誘人,但另一部分人則視之無用,不屑一顧。

    題主的這個問題看似簡短,但解答實屬繁複,我個人便淺顯而談,不做多言,還望見諒。

    總之,潛質歸潛質,潛質並不能決定未來的種種,生活中有無窮變數,差之毫釐便會謬以千里。

  • 3 # 南山劉向雄

    ‘‘人皆可以成堯舜’’,就像每個人都有賺一個億的能力,卻不是人人都能賺到,但我們總會無限趨近‘‘一個億’’。若有人立志於‘‘成聖’’,不斷地修身,會越來越接近聖人。

    潛力和成功,兩者之間的距離,存在著太多的因素,既需要堅持,也需要機緣,既需要努力,也需要資質。就算是孟子,也只是‘‘修身以俟天命’’,俟,等待,做好自己,天命才會降臨。之所以天命還沒降臨,最大的原因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雖然,立志於‘‘成聖’’是儒者的終極目標,但並不會認為自己最終會成為聖人,這是很重要的心態。王陽明曾說過聖人有‘‘萬鎰’’、‘‘千鎰’’之分,學孔子,不是要做成孔子那樣。就如同金子,一公斤是金子,一克也是金子。

    做最好的自己,達到自我實現,就已經是聖人了!

  • 4 # 福旺到家

    感謝邀請,人人皆有成聖的潛質,為什麼聖人卻是寥寥無幾?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兩千多年前中國著名的聖賢孟子就做了很好的解答,成為聖賢必須接受許多艱苦卓絕的考驗和磨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先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民間有句話解釋的很到位:寶劍鋒自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興迷如何做才能跟上張藝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