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少皇帝有著很高的文化造詣: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詩賦水平,與其父曹操、弟曹植合稱“三曹”,在魏晉文學研究中是不可繞過的一座豐碑。曹丕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有《典論》傳世,其中《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了“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論斷,還在影響今天的文章學。
唐代皇帝大多善於詩歌創作,而太宗又喜好書法,尤愛王羲之的《蘭亭序》,故而有強以此帖真跡殉葬的荒唐;玄宗善於書法、喜歡音樂,能夠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簫、羯鼓,擅長作曲,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
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今日的語文課堂和文學史,李煜都是以專節內容介紹的重要作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老幼皆知,耳熟能詳。柏楊在《濁世人間》中說:“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
宋徽宗的瘦金體
宋朝皇帝文化水平最高者,當屬徽宗趙佶。他雖然政治作為不大,遭受了靖康亡國之辱,但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他是中國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書史會要》評價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因他的職業是皇帝,而他治國昏庸,讓元人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評點知識分子型皇帝說:“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好詩詞、擅書法,各有書法作品傳世,常制御詩為能臣大將紀功。乾隆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但好賣弄學問,標榜風雅,以一生近五萬首詩的佳績,成為了寫詩最多的古人。吹噓歸吹噓,他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在此,不得不提最有文化事業心和眼光的皇帝,當是秦始皇嬴政和隋煬帝楊廣。平常我們談起他們,總要許以暴君的稱謂。他們的確殘暴,一點不假,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又有幾人知曉,秦始皇雖然有過“焚書坑儒”的卑劣“壯舉”,讓兩千多年的後來人無不切齒唾罵;但是,他竟然留給了西漢石渠、天祿兩閣圖書。楊廣雖在野史中殺兄弒父、欺母霸嫂,於正史上亦不多有光彩;然而,無論是《唐書》《宋史》,還是《通志》《經籍會通》,對於他推動古代藏書事業的發展,不乏頌揚之詞。從史書中關於隋朝藏書的記載看來,煬帝倒是名副其實地為中國藏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善舉,不是危坐高位頤指氣使敦促下人完成,而是積極網羅人才、親近人才,大規模地編書、校書,如此行為,已大大強過了不翻書的劉項之徒,也為李唐一代數朝君王大興集賢院、弘文館、崇文館、秘書省等,樹立了較為完美、意欲超越的比照形象。也許,明清兩代的永樂大修《永樂大典》、康熙欽定《古今圖書整合》、乾隆精編《四庫全書》,說不定是受了楊氏的榜樣啟發。作為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楊廣強力推進圖書事業的發展,是不容否認的史實。
中國古代不少皇帝有著很高的文化造詣: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詩賦水平,與其父曹操、弟曹植合稱“三曹”,在魏晉文學研究中是不可繞過的一座豐碑。曹丕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有《典論》傳世,其中《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了“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論斷,還在影響今天的文章學。
唐代皇帝大多善於詩歌創作,而太宗又喜好書法,尤愛王羲之的《蘭亭序》,故而有強以此帖真跡殉葬的荒唐;玄宗善於書法、喜歡音樂,能夠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簫、羯鼓,擅長作曲,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
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今日的語文課堂和文學史,李煜都是以專節內容介紹的重要作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老幼皆知,耳熟能詳。柏楊在《濁世人間》中說:“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
宋徽宗的瘦金體
宋朝皇帝文化水平最高者,當屬徽宗趙佶。他雖然政治作為不大,遭受了靖康亡國之辱,但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他是中國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書史會要》評價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因他的職業是皇帝,而他治國昏庸,讓元人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評點知識分子型皇帝說:“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好詩詞、擅書法,各有書法作品傳世,常制御詩為能臣大將紀功。乾隆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但好賣弄學問,標榜風雅,以一生近五萬首詩的佳績,成為了寫詩最多的古人。吹噓歸吹噓,他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在此,不得不提最有文化事業心和眼光的皇帝,當是秦始皇嬴政和隋煬帝楊廣。平常我們談起他們,總要許以暴君的稱謂。他們的確殘暴,一點不假,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又有幾人知曉,秦始皇雖然有過“焚書坑儒”的卑劣“壯舉”,讓兩千多年的後來人無不切齒唾罵;但是,他竟然留給了西漢石渠、天祿兩閣圖書。楊廣雖在野史中殺兄弒父、欺母霸嫂,於正史上亦不多有光彩;然而,無論是《唐書》《宋史》,還是《通志》《經籍會通》,對於他推動古代藏書事業的發展,不乏頌揚之詞。從史書中關於隋朝藏書的記載看來,煬帝倒是名副其實地為中國藏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善舉,不是危坐高位頤指氣使敦促下人完成,而是積極網羅人才、親近人才,大規模地編書、校書,如此行為,已大大強過了不翻書的劉項之徒,也為李唐一代數朝君王大興集賢院、弘文館、崇文館、秘書省等,樹立了較為完美、意欲超越的比照形象。也許,明清兩代的永樂大修《永樂大典》、康熙欽定《古今圖書整合》、乾隆精編《四庫全書》,說不定是受了楊氏的榜樣啟發。作為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楊廣強力推進圖書事業的發展,是不容否認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