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教育

    我會參加,更會精心排練節目去參加難得的親子表演!

    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而且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希望家長朋友們都能去參加這個表演。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只希望家長能夠多陪同他,有質量的陪同他。對孩子高質量的陪同,有利於增進親子關係的融洽度,還有利於孩子對親情的理解,還有利於孩子性格的形成,還有利於孩子人生觀的形成。

  • 2 # 寶媽知事

    我們都知道,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親子活動是很好,很有意義的陪伴方式。幼兒園的所有親子活動我都不會錯過,因為我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去年我就陪二寶參加了親子表演,每次看到表演影片孩子都會激動地講述當時的情景。

    親子表演是有利於培養孩子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有利於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 3 # wuyug

    我一定參加,因為如果孩子上臺表演了,證明他還是有一定的膽量,一定的表現能力,所以才會參加表演。可以鍛鍊孩子的時候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我比較胖,也不願意出頭做什麼事情,但是為了孩子,我真的能豁出去不要面子這類的東西。親子節目,其實作為家長,真的應該加入,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就算不讓臺表演,也要抽空加入這樣的活動中去。

  • 4 # 快樂瀟寶媽

    我是非常樂意個孩子一起去參加表演的!

    我兒子上小小班的時候,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老師讓家長自願參加節目表演,那氣候班級裡有一個集體的表演。我兒子那個時候特別喜歡《白龍馬》這首歌,我就問他是不是要參加表演,他樂意參加這個表演,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

    有了表演節目的目標,寶貝學習的興趣空前的高。對於一個3週歲都不到的孩子記住了長長的歌詞和曲調,讓我驚訝一個孩子的潛力。

    就一節表演的那天,我特別害怕寶貝會怯場,可實際的結果是,我緊張了,寶貝一點感覺都沒有。當時他的話筒有問題,我們共同使用一個話筒表演,他努力的表演者,沒有一點的懈怠。

    六一兒童節表演的成功讓寶貝自己特別驕傲,後來遇到了喜歡的歌曲也上心的學習,很願意為別人表演。延續到後來的整個幼兒園階段,他總是課堂積極發言,各種各樣的表演都很積極的參加。

    有幾點個人的感悟需要提醒各位爸媽的:

    1、表演一定要孩子同意參加,這樣孩子才有積極性,而且孩子更有成就感。

    2、表演要選擇合適的,難得表演,效果不好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信心。

    3、如果可能得話儘量和孩子共同表演,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親子的互動,而且是幫忙控制孩子的表演,讓表演不至於搞砸了。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孩子不願意表現自己!

  • 5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陪伴孩子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之一,有家長陪伴的孩子很幸福、很快樂、很有安全感。所以,為了孩子Sunny、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是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跟孩子互動的機會的。六一,是孩子們的節日,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日子很重要,跟孩子表演親子節目哪有不去之理?

  • 6 # 女力GirlsUNO

    童年對一個人影響究竟有多深

    小時候在大人的聊天中,最長聽到的一句話便是“小孩子不懂的”。放佛孩子是個沒有思想的寵物,任何傷害隨著成長都會被遺忘。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張愛玲在《造人》裡曾寫道: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裡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

    看穿父母為人的張愛玲一生都被父母再其童年留下的傷害所折磨。她的父親一個不學無術的,染著那個時代少爺們的通病,鴉片,嫖娼,這讓張愛玲的母親——一個新派女性無法容忍,爭吵、離婚充斥著張愛玲的童年。母親早早的丟下她和弟弟出國遊歷,而父親新娶的太太成了張愛玲的噩夢。

    張愛玲看不起她的父親,“有我父親的家,那裡我什麼都看不起。”或許因為輕視,即使父親曾把她往死裡毒打,也沒給她留下太多的創傷,只是成了創作裡的一個影子。真正像黑影般捆縛張愛玲一生的,是她的母親黃素瓊。

    這個思想開明、時髦美麗的女人,在國外寄來的高檔服裝,讓張愛玲對這個難得見面的母親有著崇拜般的愛戀,甚至不惜一切逃出有著24個房間的大別墅,也要與母親生活。可故事並不如她所設想的一般美好。她的到來加重了母親的經濟負擔,為張愛玲補習而付出的金錢成了母親謾罵張愛玲時可靠的依據。最讓張愛玲無法釋懷的,是她少女時期給予她希望的教授佛朗士獎勵她的八百塊錢時,渴望得到母親一聲讚許的張愛玲最終得到的是母親在牌桌上輸掉了的訊息。

    成名後的張愛玲,拿著二兩金條還給她的母親,用金錢斷絕了血緣。童年被金錢折磨的張愛玲,終身把金錢視為第一,甚至拒絕借錢給摯愛胡蘭成。而父母那糟糕的婚姻,早在中學時就像語言般影響著張愛玲。她弟弟說姐姐在畢業年刊的調查裡,關於最恨的一項,寫著的是:一個天才女子忽然結了婚。

    另一個被母親拋棄的童年創傷影響一生的人是瑪麗蓮·夢露。

    “媽媽”這個孩子第一個學會的詞語,對於夢露來說,是留有記憶的第一個噩夢,“我不是你的媽媽”。出生在慈善醫院的夢露本就是個不被期待的生命,7歲時因為養父母生活拮据把她還給了她的母親,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而她的母親從來沒有親過她、抱過她,甚至連話都很少和夢露說,而就連這麼一個冷漠的母親也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夢露曾痛苦的說:“我的生命是個錯誤,我想母親從沒要過我,我妨礙了她,我讓她丟臉了。一個離婚的女人本就問題多多,再加上一個私生女就更難了。我希望,我一直希望媽媽是要我的。”

    而夢露的父親...

    夢露只在家裡僅有的一張老照片上認識了父親的模樣,常人的父女溫情是夢露唯有在夢裡才會出現的畫面,而這個靠想象維持的父親形象卻是夢露一生的追求。她在多年後知道了父親的名字,苦苦搜尋卻被拒之度外,即使在她死後,她父親仍舊不承認她的存在。

    或許正是夢露童年可怕的遭遇,無論嘴角多麼誇張的向上,夢露的神情裡始終有著一絲憂鬱。

    除了家庭,學校遭遇的童年創傷也是貫穿人生始終的陰影。

    “我在學校裡受了這樣大的一個精神上的刺激和侮辱。”三毛是這樣形容她的學生生涯的。數學成績級差的三毛,為了考高分把課本後面的習題背出,第一次得了滿分。可老師並不相信她,抓住正在讀初二的三毛,讓她做一張初三的數學考卷,在三毛不出意外得了零分後,惡毒的老師滿懷笑意,在全班面前拿著飽蘸墨汁的毛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在三毛的眼眶四周畫上兩個大圓餅。那墨汁濃烈的甚至滲到了三毛的嘴巴,可老師還不放過她,命令三毛在走廊裡走一圈讓全校學生都看到再回來,在嘲笑中完成了刑罰的三毛再也沒能回到學校。

    那天的羞辱是揮之不去的黑暗,只要一到校門口看到發黑的走廊,三毛立刻暈倒,從此休學在家。在看重學業的家裡,三毛第一次拿起刀子,割下腕去,自殺成了伴隨她一生的符號。

    海明威曾說:“不愉快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我想,無論是張愛玲還是三毛,寧願失去這天賜的才華,也想換回哪怕只是平凡的童年。幸福的人生雖千篇一律,但卻是歷經傷痛的人最渴望的單調。

    願每一個孩子能沒有創傷的長大。六一,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謠和搖滾的關係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