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跨境婚姻新趨勢:“港女北嫁”猛增
過去20年裡,香港與內地跨境婚姻累計宗數逾48萬,每年跨境結婚的數量佔全港結婚總數四成以上。隨著近年來兩地聯絡日益緊密,人口流動政策趨於便利,跨境婚姻蓬勃發展,也不斷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港女北嫁”數量大增 30年間增11倍
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香港跨境婚姻數量近年來不斷攀升。2016年共有22926宗跨境婚姻,較30年前的16451宗增加近四成。而香港女性嫁給內地男性的數量則由1986年的675宗猛增至2016年的7626宗,增幅達11倍之多。
香港目前有近739萬人,男性約佔46%,女性則佔54%。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衡,“陰盛陽衰”現象較為明顯,越來越多適婚女性到內地選擇配偶;另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兩地聯絡密切,交流渠道增多,香港女性對內地男性的觀感不斷好轉。
香港研究機構集思會發布的一項有關香港與內地跨境婚姻的研究顯示,在兩地跨境婚姻中,妻子來自香港、丈夫來自內地的夫婦所佔比重從20年前的3%左右持續上升至近年的10%以上。不少女受訪者指出,內地男士慷慨、豪爽,不斤斤計
回覆列表
-
1 # 黃帥
不久前,香港一家研究機構釋出了《香港與內地跨境婚姻第二次探討報告》。報告顯示,過去20年來,兩地跨境婚姻數量超過48萬,並呈現四大趨勢:香港女性嫁給內地男性數量大增、雙方教育程度顯著提高、夫婦年齡差距縮小、內地配偶在港就業人數增加。
婚姻現象變化的背後是兩地經濟、社會和文化觀念的變化。“港女北嫁”現象的實質是內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吸引力逐漸超過了香港。
在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經濟發展水平尚低,大陸人的收入和消費能力遠不如香港,甚至一度以“內地女嫁港男為榮”。雖然婚姻並不完全取決於經濟因素,但它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就以深圳為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年代,香港的金融市場規模和經濟實力令人豔羨,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的改革和創新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在學習模仿香港,也接納了許多港商投資和產業轉移。但近年深圳的經濟增速超過香港,GDP已達1.93萬億人民幣,等同於2.17萬億港幣,已經逼近了香港的GDP——外界普遍認為深圳經濟規模超過香港,只是近一兩年的事情。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才會讓“港女北嫁”擁有“現象級”的特徵。
從個體角度看,在經濟因素之外,知識水平、價值觀念(尤其是文化觀念)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過去一些香港人對內地的偏見,除了覺得內地“土”或“窮”之外,也在於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以高等教育為例,香港有港大、港中大、港科大等享譽世界的名校,即使是那些在香港稍顯普通的大學,在亞洲高校排名也一度位居前列。近十幾年來,內地大學的排名不斷上升,人們也不再盲目崇拜留學港校的“神話”,也能看到內地名校的實力和潛力。在有教育精英群體數量和質量的同時,內地年輕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數量和所佔人口比例也在逐漸上升,相較香港的高等教育情況,差距已經不大。
另一方面,自改革開放、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內地的社會觀念和流行文化與香港越發趨同。曾幾何時,大陸提起流行文化“言必稱港臺”,似乎自己的文化就是不上檔次的,這當然有經濟社會不夠發達造成的自卑心理作祟。現在,內地的原創文化生產力絲毫不亞於香港,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趨向於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模式,而非“一邊倒”的特殊情況。因為文化差異少了,知識代溝少了,香港女性就會對內地和香港一視同仁,港男的特別優勢也就少了很多。
“港女北嫁”不只是個人選擇,其社會影響也是深遠而多面的,它能增強兩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人際交流。在媒體調查中,約55%的受訪者稱,除了香港,也願意考慮在廣州、深圳等其他城市長期定居。超過七成受訪者認同,跨境婚姻對兩地融合有正面影響,夫妻及其親友的接觸和溝通有助於兩地相互瞭解。或許,當“港女北嫁”不再值得媒體特別關注,成為一個尋常多見之事的時候,是更值得欣喜的,到那時候,兩地的關係不再只是經濟上的互動,而是血緣和情感上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