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書

    《不能承受的什麼之輕》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之一。米蘭·昆德拉,旅居法國的捷克籍小說家,1929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出生的這一天4月1日正好是西方的“愚人節”,彷彿上帝對他開了一個玩笑。巧合的是,米蘭·昆德拉於1967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書名就叫《玩笑》,這本書一經發表就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很受當時的西方文藝圈歡迎,戲劇的是這本給他帶來無數鮮花和掌聲的書,同樣給他帶來了無法預料的災難。

    《玩笑》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路德維克及其友人的愛情經歷和人生旅程,試圖探索“玩笑”和“忘卻”之間的某種玄妙聯絡,在書中昆德拉首次對歷史的荒謬提出質疑。1968年,當時捷克正處於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蘇聯入侵捷克,因為該書涉及到的政治背景,隨即被當局禁止,在蘇聯控制的部分東歐國家也禁止發行。昆德拉因此被開除黨籍,丟掉了工作,同時還被禁止發表任何作品。

    直到1984年,米蘭·昆德拉攜妻子流亡法國並定居,沉寂多年的他才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巧的是奧威爾代表作《1984》寫的正是這一年。該書的發表,米蘭·昆德拉聲名更勝以往,這本書還被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下。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正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失敗蘇聯入侵時期捷克的社會現狀。

    本書主要描寫了外科醫生托馬斯與妻子特麗莎、情人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絕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而是一部無可爭議的哲理小說。小說一開始進入哲學層面,丟擲尼采的“永恆輪迴”這一問題並展開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二元對立的哲學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幾乎每一個版本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都會在書籍的封面上寫下書中的這句話: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人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這段話幾乎代表了這本書的主題。本書是一則關於愛與責任的人生寓言,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而不是愛情或者性慾。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本情愛小說來讀,那麼只能說你很膚淺,如果你把它當成哲學經典來讀,你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米蘭·昆德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鵜鶘的雙塔配一個歐文,能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