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7版《紅樓夢》的結局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遵循高鶚續作的後40回而成,還融合了多位紅學家的考證成果。如何評價這一最終形成的結局?
11
回覆列表
  • 1 # 書香滿屋漫讀書

    眾所周知,87版電視劇《紅樓夢》有一個很明顯的地方,那就是其對後四十回的處理並沒有按照通行本來拍攝,而是根據前八十回的伏筆和紅學家的一些探佚成果進行拍攝的,力爭還原《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原貌,這可謂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對今本後四十回不滿意的讀者來說,可謂是另闢蹊徑,別出心裁,使我們大大地開闊了眼界,領略到了另外一種風格的《紅樓夢》後四十回。儘管這種處理引來很大的爭議,觀眾褒貶不一,但是就我個人而言,87版《紅樓夢》對後四十回的處理更接近曹雪芹的原意。

    一、 對寶黛愛情悲劇的處理。  

    電視劇對寶黛愛情悲劇做了如下處理,捨棄了所謂的“調包計”,增添了寶玉奉命參加戰事,元春賜婚等內容,它與今本不同的地方如下,一是賈母是支援寶黛愛情的,並且有意讓寶黛二人成婚,而王熙鳳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與賈母保持一致;二是交代了薛寶釵進京選秀的結果,薛寶釵選秀失利,在元春、王夫人、襲人的促成之下,成就了“金玉良緣”; 三是賈寶玉一直在外未歸,林黛玉因為憂思過度,再加上聽到元春賜婚的噩耗,終於淚盡而逝,在林黛玉去世以後,賈寶玉和薛寶釵奉旨成婚,而不是像今本那樣,這邊“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那邊“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值得一提的是,紫鵑得知賈母給寶玉做主要娶的人是林黛玉後,以為是寶釵和薛姨媽作的媒,對寶釵大加感謝,但是寶釵卻說了這樣一番話,“林姑娘的終身自有老太太做主,我一個姑娘家是該管這些的嗎?況且林姑娘並不是為這個病的,如果你真的為林姑娘好,就不要老是引著她往這方面想。”這一處情節進一步刻畫了寶釵的性格。我個人認為這一情節非常出彩。此外,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後,有二人在一起回憶黛玉的情節,寶釵曾當寶玉的面將黛玉生前寫的詩默寫下來,這一構想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實在是讓人歎服。

      

    劇中還進一步刻畫了襲人的性格,在成就金玉良緣的過程中,襲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賈母給寶玉做主娶黛玉,王夫人雖然不願意,但是並未想辦法反對,或者說沒想到用何種辦法反對,在這個關鍵時刻,襲人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向王夫人進言,讓王夫人請求元春賜婚,這樣才得以成就金玉良緣。  

    不過,電視劇對寶黛愛情悲劇的處理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對薛寶釵進京選秀的結果是在最後才交代的,這一點並不符合實際,因為薛家進賈府之後不久就開始宣揚金玉良緣,所以薛寶釵選秀失利的事情應當早就發生了;二是在成就金玉良緣的過程中,淡化了薛姨媽和寶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將薛家母女的行為主要描寫為被動的乃至無所作為的,薛姨媽甚至還為寶黛二人保媒;三是電視劇裡面也有通靈玉丟失的情節,與今本不同的是,寶玉並未因此而瘋傻,但是為了造成寶黛二人分離的現實狀況,增加了寶玉參加戰事的情節,小說中寶玉一向反對“文死諫,武死戰”,我個人認為這一情節比較牽強。  

    二、 對部分人物結局的處理  

    對王熙鳳結局的處理。電視劇中,王熙鳳的結局與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以後,王夫人將王熙鳳理家的權力收回,交給了薛寶釵,這對於王熙鳳無異於一個極大的打擊,同時,在邢夫人的要求下,王熙鳳回到了大房那邊。其次是賈璉查出了尤二姐的死因,請來邢夫人、王夫人、賈珍、尤氏當堂公證,當一切真相大白時,王熙鳳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對賈元春結局的處理。電視劇對賈元春結局的處理也與通行本不同,元春突然薨逝後,死因不明,而且一直沒有諡號,暗示元春的死是另有隱情,而且電視劇中元春還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賜婚。  

    對賈探春結局的處理。電視劇對賈探春結局的處理是,為了平息戰事,南安太妃挑選了探春和番。  

    對賈惜春結局的處理,電視劇中,賈惜春因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而且緇衣乞食,成為地地道道的出家人。  

    對史湘雲結局的處理。電視劇中,史家被抄後,史湘雲淪為歌女。  

    對香菱結局的處理。電視劇中,香菱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對巧姐結局的處理。電視劇中,賈府被抄沒以後,巧姐被王仁賣入妓院,後來劉姥姥費盡千辛萬苦將巧姐贖出來。我個人認為劉姥姥贖巧姐這一段情節特別感人。  

    三、 突出了大觀園散場的悲劇  

    電視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那就是在賈政即將赴任前,王夫人向賈政提出了三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讓賈寶玉搬出大觀園,二是讓寶玉讀書,三是關於寶玉的親事。後來在王夫人的安排下,寶玉搬出了大觀園,在探春遠嫁那一集中,寶玉對探春感嘆道,“司棋死了,晴雯死了,香菱死了,五兒死了,入畫、四兒攆出去了,芳官她們出家了,我和寶姐姐搬走了,二姐姐嫁人了,四妹妹除了誦經打坐,百事不問,邢姐姐和李家姐妹也各自去了,湘雲妹妹說話有了人家也不來了,如今你也要去了。”探春的迴應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獨這個園子,就連我們這個家也會有那一天的。”  

    賈寶玉的這一番話突出了大觀園散場的悲劇,大觀園的解體是必然的,即使賈府不被抄沒,大觀園也一樣會解體,《紅樓夢》除了寫家族悲劇,愛情悲劇,還寫成長悲劇,寫青春終將流逝的悲劇  

    四、 對賈府結局的處理  

    電視劇中,賈府被抄之前,突出了賈府中人的內部矛盾,

    一是大房與二房的矛盾,原本賈赦居長,但是由於賈母偏愛,大房一直備受冷落,邢夫人心懷不滿,電視劇中突出了這一矛盾;

    二是大房中婆媳之間的矛盾,王熙鳳本來是大房的兒媳婦,但是卻一直在二房管事,電視劇中,突出了邢夫人和王熙鳳這對婆媳之間的矛盾;

    三是二房中嫡庶的矛盾,前八十回趙姨娘曾經設計陷害王熙鳳和賈寶玉,關於這一點電視劇也照應了前文。  

    電視劇中,賈府被抄沒以後,一敗塗地,賈府眾人流離失所,死的死,散的散,正如賈寶玉所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賈赦、賈政等人被處以極刑,王熙鳳等人被關押在牢獄中,後來死在牢獄中,鴛鴦在牢獄中上吊自盡,丫鬟僕婦被拍賣。  

    值得一提的是,賈府被抄沒以後,劇中突出刻畫了一些底層人物,比如賈芸,小紅,劉姥姥等人,他們在危難關頭知恩圖報,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他人,展現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讓人們看到了現實世界的一線希望。  

    五、對賈寶玉結局的處理。  

    賈寶玉本來也被關押在牢獄中,後來因為年幼被釋放,出獄後遇到襲人和蔣玉菡,襲人和蔣玉菡將寶釵贖出來,使寶釵和寶玉二人團圓,但是賈寶玉最終還是出走了。

  • 2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他評價:《紅樓夢》沒有結局,人生也一樣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

    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魯迅

    美學家蔣勳,看到的卻是慈悲:

    “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裡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勳是當代知名畫家、作家、詩人。但大家最熟悉的,是美學家的蔣勳。

    他寫孤獨:“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他寫品味:“忙就是心靈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開始有生活美學。”

    他讀《紅樓夢》,最早是十二三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的,至今已讀了二三十遍。

    對他來說,《紅樓夢》是一本有很多私密感情的青春回憶手冊。

    所以,蔣勳講《紅樓夢》,就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是一個生命對其他生命的叩問和聆聽,很真實、很感性、很深刻,也很美。

    林青霞把他當成唯一的偶像:“聽老師講《紅樓夢》的光碟,心裡很安定,很容易入睡。”

    蔣勳如此解讀《紅樓夢》:

    大觀園,秘密的青春王國

    《紅樓夢》其實是寫青少年的一本書。

    小說裡面,王熙鳳大概17歲,林黛玉進賈府時才12歲左右,寶玉大黛玉1歲,寶釵又大一點。這一群小孩住在大觀園裡,就是一個青春王國。

    清孫溫繪“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今天人們透過網路瞭解世界,而在傳統時代,年輕人又是怎樣瞭解情慾和性的呢?

    蔣勳認為,《紅樓夢》裡對青少年情慾的描寫就很真實。

    比如:《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是在秦可卿的房間裡睡著後,再遊太虛幻境的。曹雪芹細細描寫了秦氏的臥室,裡面擺放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

    蔣勳說,曹雪芹在這裡不是實寫,而是虛筆,意在表現一個酒醉少年情慾的覺醒。寶玉偷偷讀的《太真外傳》、《西廂記》,都不是“正經書”。他看到的那些鏡子、盤子、木瓜、床榻、被子、枕頭,實則暗示著他對於性的幻想。

    這個解釋,顯然比考證秦可卿是否是皇室背景更貼近文字,也更加合情合理。

    最同情的竟然是賈瑞和薛蟠

    閱讀《紅樓夢》,是一個學習寬容的過程。

    世界文學名著中很少有一本書像《紅樓夢》,可以包容每一個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清孫溫繪“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讀《紅樓夢》到第三十幾遍後,蔣勳說最感動他的人物,竟是最為大家嫌棄的賈瑞和薛蟠。

    人人覺得賈瑞下流,他卻同情他。這個不到20歲的男孩,自幼父母雙亡,祖父是個腐儒,一輩子也沒考取科舉,只能在家塾中教書,把功名的慾望強加到孫子身上。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賈瑞,缺乏愛和溫暖,也毫無自信。

    最最要命的是,這麼一個軟弱呆傻的人,竟然愛上了厲害的王熙鳳,被視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然後遭反覆戲弄。有人要指點他(有個瘋子送來一面鏡子),他也看不穿,只是一次次選擇和鏡子裡的王熙鳳做愛,最後精盡而亡。

    蔣勳認為,賈瑞這個角色是曹雪芹刻意要表現的,他是懷著悲憫之心,去描寫身邊那種傻傻的、完全沒有能力去戀愛的人。

    《紅樓夢》沒有結局,人生也一樣

    《紅樓夢》是一本沒有寫完的書。

    一部好的作品,有沒有完成不是最重要的。高鶚和程偉元補寫的後四十回,只是為了讓大家過癮的“結局本”。

    清孫溫繪“王道士胡謅妒婦方”

    蔣勳說《紅樓夢》,只講前八十回。

    他說,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寫法非常不一樣。

    最明顯的例子:八十回以前,林黛玉出場,極少描寫她穿什麼衣服、戴什麼東西。她就像夢一樣,忽然來了,忽然走了,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而王熙鳳一出來,作者不惜重墨描寫她的衣服,因為她是現世裡的人。

    八十回以後,林黛玉的衣服有顏色了,身上戴什麼也有交代了,從一種心靈性的存在變成了一種物體性的存在。顯然後八十回作者的層次低了很多。

    在第八十回結束的時候,蔣勳感慨:

    《紅樓夢》讀到某個階段,你會希望走進人間,在夜市、官場、商場……所以《紅樓夢》的結局絕對不在小說裡,而是在現實的人生裡。

    一個懷抱著大觀園青春輓歌夢想的寶玉,將要走向哪裡,我們每個人設定的結局,都會不一樣。

    這是《紅樓夢》人物關係圖的區域性,解讀紅樓人物的線索。

  • 3 # 夜夜秋雨孤燈下142558317

    以我個人意見認為87版《紅樓夢》的結局蠻好的,本來就屬於悲劇。再說四大家族遲早都要敗的,花無百日紅啊。有幾點我倒認為不怎麼好。其一,我還是比較喜歡“調包計”。林黛玉臨死的時候造:“寶玉……你……好”也不知道好啥呢?是好狠心,還是好自為知呢?讓觀眾有點睱想。其二,就是妙玉讓強盜搶走了。強盜為什麼不搶其她人呢?光搶妙玉呢?讓觀眾會想到四姑娘惜春最後出家,有也能也會被強盜搶走。我還是比較喜歡《黛玉傳》的結局,總共抄了兩次家。頭一次是古董,老太太把自已的積蓄拿出來分了下去。老太太死後邢夫人和王夫人都不出銀子,只有鴛鴦拿出了自乙的積蓄讓王西鳳好好辦。哎,真是應了句老話,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有三個不同就是“調包計”我比較喜歡,史太君病重大夥都瞞著。第二次全抄了。妙玉為了救賈寶玉,把自己所藏的古董茶盞獻了出去,包抱她自己。李紈受到皇上的特赦, 賜封了“貞節牌坊”和5000兩銀子。

  • 4 # 濃情蜜意西班牙

    87版的紅樓夢是多位紅學家根據曹公前八十回推測出來的,但對比前半部分的精彩演繹,結局總覺得太過倉促。

    首先,賈家的衰亡實在太過快速。百年功勳大族呈現的本應是一種複雜的交錯:敗家、腐朽、中庸和守正這些特點和人物都是應該存在的。為政勤勉謹慎、為兒孝悌恭順、為父嚴厲苛刻的賈政和貪色的賈珍賈赦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以賈珍賈赦貪奢淫逸來看,呈現一日衰滑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賈政一脈理應是在各種事件的交錯打擊下以一種漸進式的形式衰退的,最終剔去所有的榮華富貴,混入芸芸眾生之中。87版劇版幾乎是一網打盡,元春之死後賈氏家族瞬間崩塌,百年公族的根基竟如此不堪一擊,和先前的極盛之狀難呼應!

    其次,很多人物都沒有結局,或者沒有體現判詞的原意。李紈的結局如何?平兒?麝月?賈環?玉釵?一句“發賣”草草結束!為了批判封建社會的罪惡,更是怎麼慘怎麼寫!賈赦邢夫人賈珍尤氏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探春遠嫁、黛玉歿、老太太歿、湘雲被拉走時喊著的 “二哥哥,贖我!贖我!”,死的死,散的散!

    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劇版的結局,寶玉哈哈一笑,看清了那些鬚眉濁物的虛偽和做作,富貴繁華,不過一場夢!

    此題單論結局,雖然劇版拍得有些倉促,但演出的亦是我心中紅樓夢的結局,87版紅樓夢劇組的演員們在熒屏上留下的影像深深的契合了我對人物的想象,在時代的侷限和物質匱乏的條件下,那樣一批出色的演員那樣一批出色的編導為我們留下了這樣的作品!怕是再難有完美的紅樓夢電視劇問世了!

    向87版紅樓劇組的演職人員表達敬意!!

  • 5 # 小王子愛上狐狸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結局,並非根據高鄂的續作來拍攝,而是結合十二金釵的判詞,考證和揣摩了曹公的創作意圖,進行的全新改編。根據書中的描寫,大觀園裡一眾人等本就都是悲劇。除卻個別尚算可以的,其他女子確實難有什麼好的結局。

    只是,可能演員們演得太好太深入人心,致使觀眾看完都覺得心中悲苦,難掩清淚。記得有一年暑假在家看劇,奶奶看到黛玉辭世也落淚了。

    87版紅樓,可以說是陪伴了我長大,見證了我的成長。這是永遠無法超越的經典,向藝術家們致敬!

  • 6 # 痴紅初語

    所謂結局,也就是最關鍵人物的結局。紅樓夢十二釵最後全部歸結紅樓夢,才是完整的結束。但是大家好像被後四十回帶入了一個誤區。

    這個誤區是什麼呢?

    判詞第一句: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首句是嘆息兩位女主角,寶釵和黛玉,而且,我們從頭到尾,應該能夠看到,她倆始終是在一起捆綁的,那麼命運按照作者的意圖,也應該是相互交錯的悲劇。

    第二句: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此語意思淺顯易懂,請問大家如何來安排“金簪雪裡埋的命運?”而最後的結局基本這些紅樓女兒都去世了,寶釵能獨存?

    所以,筆者認為,87電視劇也好,後40回續也好,沒有充分地考慮到這些判詞和讖語,不符合作者的本意,再加上“千紅同窟,萬豔同悲”的綜結,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應該是相繼去世的悲慘命運,才能符合小說暗埋的線索。個見,請各位方家多多批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護膚品孕婦專用品牌都有哪些,哪種最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