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iYoMi小明同學

    溫病作為中醫外感熱病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一門研究溫病發生髮展規律及其防治措施的臨床學科。

    實際溫病的起源很早。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先秦文獻《導引圖》就有了“引溫病”的記載。不過在明清時期溫病才脫離廣義傷寒的範疇獨立出來,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與臨床治療方法。

    電影《大明劫》中,明朝末年江河俱下。無論是社會經濟社會制度都已經是無藥可醫。偏偏這一時期又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吳又可的師傅先是運用古方《傷寒論》六經辯證論治,卻不得效果。吳又可創造性的提出了瘟疫的病因非風寒暑溼燥火,而是天地之間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異氣”,從口鼻而入。並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提出攻下逐邪,宣透膜原等治法,同時注重養陰飲食起居等。書載達原飲,三甲散直到今天仍然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中成藥。

    吳江縣誌》記載:“當時連年瘟疫流行,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溫病學說的產生,自然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氣候條件。

    仲景年代,災役連年,曹植再《說役論》中描述: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嚎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復族而喪。仲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透過大量的臨床病例,寫出了傷寒雜病論一書。不過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由此可知在傷寒論中也有溫病的記載。仲景對狹義傷寒與溫病在病因證候特點治療方法等多方面的重要區別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但是由於當時的氣候特點,與社會背景。臨床上仲景所見到的病人大多是傷寒一類的。由於沒有沒有更多的溫熱病人,仲景對溫熱病的認識也就到此為止,不過卻為後世溫病學說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其它書籍中有關溫病的記載:

    內經“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溫病,隸屬於傷寒是傷寒中的一類

    難經“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明確指出了溫病為廣義傷寒的範疇。

    肘後備急方則從病因學上探討溫病。突破了內經“東方於寒,春必溫病”的學說。把“癧毒”當做溫病的病因。

    諸病源候論“乖戾之氣”轉向染易。

    千金方與外臺秘藥突出了對溫病的治療總結了一些經驗,但都還沒有昇華到理論上。

    宋金元時期傷寒總病論,傷寒類證活人書,三級一病證方論,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傷寒直格。為溫病學說的形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治療方法。

    直到明清時期大,吳有性,的瘟疫論。形成了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傳染病學專著。其後葉天士的溫熱論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衛氣營血由淺入深,逆則侵犯心包。後世形成了著名的三焦辨證方法。清初的薛生白具有溼溫條辨。其後還有許多著名的醫家,不斷的補充完善。至此溫病學說成為了可與傷寒比肩的一門成熟的學說。

    今天溫病學說對流行性腮腺炎,急性胃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艾滋病等急性傳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揮著無限的潛力。無數的醫學家也在臨床上進行著寒溫統一的嘗試。

    就如同大明劫中,人與人之間的角力,人與病毒之間的戰鬥。時代變遷的滄桑,末代崇禎皇帝,迴天無力的沮喪。人與疾病的戰鬥,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停息,每個人,都在這個環節中。然而歷代醫家,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無數的病人,無數的臨床病案。在我們今天看來,或許只是一份醫案。可以醫案背後是一個鮮活個人的生命,是一個個家庭,或許是一個朝代的興衰。而我們又該如何去好好珍惜這一份份的遺產……如何從中找到適合我們今天的對我們今天仍有用的部分,並不斷髮揚光大。就像溫病學說的形成從古至今,從內經到吳有性的距離,或許也是你我,跋山涉水,願意在醫學的道路上,用盡一生的所有的願力去完成的美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防彈少年團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