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鹽書

    讓我們先來暢享一下“未來教育”:

    1. AI增強+虛擬現真實模式

    第一:算力強大,由於人工智慧特質,並不會像人類教師一樣,區分小學,中學到大學,一名學生的全教育週期都可以由其負責,同時教學絕不會出錯。並且人類教師需要1對N,人工智慧教師可以做到1對1教學;

    第二:理性,人工智慧比人更理性,對所有學生都會一視同仁,無論學生成績好壞,長相美醜,家庭貧富,這點人類教師很難完全克服;

    第三比人更瞭解人,基於人工智的主動學習的特點,人類教師一般只能陪伴孩子4-5年,之後由於升學,會有其他教師代替,而人工智慧教師由於可以全週期教學,它會陪伴你的孩子更久,自然也就會更多獲取孩子的行為資料,更瞭解孩子個性,匹配並升級更好的教育模式。

    另外所說的虛擬現真實模式,即無論學生身處何處,都能夠模擬出如現實教室中的沉浸式教學。

    2.腦機+OTA模式

    綜上,未來教育模式一定是跟隨人類生產力進步而進步,未來教育重在技術資源,還是教師素質,結果不言而喻。

  • 2 # 幸福家庭68

    教師就是教育的基石。教師的道德修養不應該被無形地綁架,畢竟教師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我們要公平地評價教師。教師也更要自尊自愛。

  • 3 # 冥想01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整體素質要高,尤其是老師的三觀要正,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才不會跑偏。名師出高徒,而能教出高徒的老師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出的學生最差也是合格品,至少不會危害社會;如果老師沒有高尚的品質,能力再強教出的學生有可能是危險品,能力越強危害社會越大。

    老師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是影響一個人一群人,而可能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所以未來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整體素質。

  • 4 # 巴士底獄3

    當然 教育是必須時時更新的,關鍵不是在學生走沒走到前面,而是教師的思維走沒走到時代的前面,所以,教師必須有職稱,有跟新知識的動力和強制力。那些混工齡的教師可以滾蛋

  • 5 # 韓俊恆

    這個問題切中要害。其實,黨中央國務院早已經把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十九大提出,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讓優秀的人才培育更多更優秀的青少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化的戰略目標,也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6 # 公正永生

    謝邀。‘未來教育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整體素質’,我認為就是這樣,現在教育整體看來,教師素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得不是無私奉獻而是於社會各行各業攀比,個別教師的素質太差,違法亂紀不斷出現。以前蠟燭精神很少出現自私,啥原因?缺乏師德修養教育,我個人認為都是經濟社會影響……這是個人認識有違背請諒解批評指正。

  • 7 # 特級線上

    說到點子上了。

    經費曾經是中國教育的痛點,教師工資不能按月發放,教室裡除了兩塊黑板,幾支粉筆,課桌和凳子,其它什麼也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師的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能夠按時足額發放。在經濟發達地區/城市,需要什麼裝置,只要提前打報告,政府都會採購。現在教學、辦公裝置應有盡有。

    無論多先進的裝置都不可能代替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育人,還要用自己高尚的人品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通過眼神、語氣等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這些是任何先進的裝置都代替不了的。

    不可否認,現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行業缺乏吸引力。最近才瞭解到,一個縣級醫院的年輕醫生,月收入可以達到一萬以上,但一個縣中的年輕教師到手工資三千左右。

    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關健,不是培訓,而是提高待遇,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範,並且願意終身從教。近幾年,面對美國的打壓,任正非、馬雲等一批有識之士一再呼呼重視教育,提高教師待遇。他們站高看遠,立足社會,情繫教育,喚醒良知,令人敬佩。

    但願不久的將來,教師會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令人羨慕的職業。

  • 8 # 家庭教育虎父說

    這句話太不負責任,也不成立! 這個問題,關注到了學校教育中教師整體素質的問題,這是一個問題。但為什麼說不負責任?不成立呢?

    教育,主要包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堅持認為家庭教育既是基礎又占主導地位。

    說這句話不負責任,我想說作為孩子的家長,作為孩子的原生家庭,難道不是首當其衝的要承擔教育義務和責任麼?換言之,教師素質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不是一樣要經歷家庭教育、學習教育和社會教育麼?如果孩子的教育單純依靠學校教育,認為孩子上了學,有任何問題就是學習教育的問題,能說你是負責任的家長麼?別忘了,追究責任,承擔後果的也是自己的孩子,痛苦的也是家庭所有成員。

    無論孩子願不願意,都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環境。所以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來自生物學上的基因遺傳,還有孩子成長的土壤和環境。父母的三觀、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接人待物,對孩子的影響像潤物無聲的細雨。

    2、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起點,也將伴隨他或她一生。

    學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而且學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的負責人父母密切配合,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同時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靠山,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等,是孩子進入社會的起步,遇到各種問題,都需要父母幫助認識和解決,這裡包括和教師的關係、對教師的態度。不能把孩子扔給教師就不聞不問,要和孩子溝通這些問題,並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幼兒園發生的虐童事件、學習發生的其他不良事件,這都要我們正確的傳導給孩子,教師是值得尊敬,但對錯誤的行為一定要有辨識。

    3、家庭教育應該成為必修課

    社會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重要教育背景,整體社會的輿論和導向,會影響萬千家庭。我希望從國家層面,鼓勵家庭教育的普及,鼓勵科學養育,鼓勵積極學習,提升每一個人作為父母的能力和水平。更希望在我們的學習教育中能有專門的家庭教育必須課。因為任何人都是從家庭開始自己的人生,那麼關注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影響教師,影響民族的大事!!!

  • 9 # 三人行有我為師

    別把教師抬得太高,無論是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還是放在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的高度上,教師都承受不起。

    “教師”就是一份職業,我們恪守職業道德,我們教書育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良心,對得起並不豐厚的工資,就行了,還要求我們怎樣?

    教師假期裡給自己的孩子輔導,被舉報;教師利用班後時間送外賣,被口誅筆伐;教師略一嚴加管教應管教的學生,被“碰瓷”……這是還少嗎?這是人乾的事?

    略有智商的人都應該知道,世間應該有“三不黑”:軍人,醫生,教師。為什麼呢?自己想去!

    黑教師的人,難道真的不怕“報在兒女,禍及子孫”嗎?

    至於說,教師就得甘於奉獻,我們可以奉獻,奉獻以後呢?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我們亮出《教師資格證》,買米買房也不能減少一分錢吧?我們也得吃大米吧,我們兒子結婚也得買房子吧?

    所以,我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憑自己的專業之長,給有需要提升的孩子補習,這有毛病嗎?

    收取報酬不?收取,就有毛病,毛病大去了。白白奉獻,完全可以。那為什麼“按勞分配”原則,在我們這,就行不通呢?

    所以,面對有需要的學生,最瞭解學生學情又有專業技能的老師,無縫對接地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涉及到“教師素質”了;學生去到良莠不齊的補習機構,這就合理了。

    最普遍的說法是“教師上課不講補課講”,說這話的人,用膝蓋思考嗎?上課不講的教師哪來的教學成績?誰家請補習老師專門找又沒有成績又沒有師德的教師?“上課不講”的教師,想“補課講”,誰找他補課?

    至於說“未來教育最大的挑戰……是教師的整體素質”,我們專業上勝任本職教學工作,為人上尊紀守法,工作上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就行了。

    別把學生的成人成材與否,全算在我們頭上。學生做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有他自己的主觀意識,有他所處的客觀環境,有遺傳基因,有家庭教養,有社會影響……我們盡力而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別對我們要求太高!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無論是當下的弊端,還是未來的憂患,都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我們就是“工作者”。

  • 10 # 走進新天地

    題主的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教育會有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做支撐,教育的手段會更加豐富多彩,教育的形式也會更加多元化,未來的教育在技術層面上必然會有一個飛躍式的進步。

    ✍未來的教師已經不是當下概念的教師,他們應該更像是當下的晚會主持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控節奏,推進晚會進行。

    為什麼這樣說呢?

    ✍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學習,在未來,紙質的書本一定成為了回憶,固定僵化的課堂也將不復存在。

    ✍在未來,課堂無處不在,各種先進的互聯隨身穿戴裝置將隨時把學習的課堂搬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老師也遠在雲端、近在眼前,隨時準備答疑解惑。

    1、注重學生的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2、注重個性化發展,因人施教,讓每一個個體都有出彩的地方,徹底摒棄標準化的壓抑人性的評價體系。

    3、國有優質教育資源完全開放共享,擠壓民間資本在教育領域盈利的生存空間,讓每個家庭的教育成本降低到佔家庭收入的10%以下。

    ✍迴歸樸素的教育本質,未來教育的最大挑戰。!

  • 11 # 洪爺33344611

    未來的教育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教師的競爭,二是來自社會對教育的希望和期盼。

    首先是教師源頭的競爭,就是入職教師的競爭。

    預計未來教師工資待遇將會有大幅度提升,今年就有人大代表建議教師工資增加2倍。國家正在採取措施提高教師工資待遇。

    二是教師內部競爭預計增大。

    國家高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很明確,就是要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教師行業內部管理將更嚴格,目前將全面推行縣管校聘就是措施之一。打破一校終身制,教師全域流動,競爭上崗,優者上,劣者退。不服管,不上進可能下崗待崗。違法違規者將淘汰出教師隊伍終身不得再從教。

    教師內部競爭已明顯出現。

    比如近期發生的南京一中學生家長因學校高考成績不理想,抗議質疑學校校長,公開打出"校長下課“的牌子就是典型的事例。

    顯然,教育的挑戰最終集中在教師身上,挑戰的是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整體素質的優劣是教育發展的根本。主要包括以下素質:

    包括教師師德,職業道德的認知,表象。儀表形象,具體行為表現。遵章守紀的具體表現,工作職責履職表現等。

    二,能力水平素質

    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證》,實有的學歷等次。與學歷一致的真實專業知識。適應各學段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

    三,業務素質

    掌握運用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程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能力。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的水平能力等。

    綜合素質集中體現在教育教學效果上。

    所管理教育學生的效果表現,學生的綜合行為表現情況。所教學科教學成績所處位次,平均成績,提高率,升學率等。

    總結:教師職業是崇高的職業,教育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應該被社會尊重。教師要贏得社會的尊重,打鐵還需本身硬,必須努力提升整體素質。用良好的師德形象,優異的教學成績贏得全社會的尊重和愛戴。教師任務繁重而堅決,任重道遠,全社會應排憂解難。

  • 12 # 碧海太史令王化

    這是人治,不是法治,這裡的法,是指方法、技術。凡人治之處,必有利益集團湧現,百醫難治,根本不必寄望於教師整體素質,那是假的。

    世人自作聰明,總是把智商和情商分開,把知識和道德分開,其實是挖坑自埋。究竟地說,一個廣義的“知”,就夠了。

    培根說的“知識就是力量”,我曾嘲笑他不全面,年過四十恍然大悟,只要上了大學的人,管你智商情商知識道德素質云云,從大概率上說無不得到整體提高。

    反智主義者故意舉出高分低能、眼高手低、書呆子的反例,來證明學歷高未必有用,這只是自我安慰,那樣的人佔比極低,社會中堅終究是受過高等教育者。原因在於,他們知道得多。

    情商不夠,是因為情商知識少,道德不夠,是因為道德知識不夠。一個人當然不會在他不知道的方面也表現良好,反智主義何其無聊。

    能靠技術解決的,不要靠人。能靠規則解決的,也不要靠人。技術和規則不到位,素質再高的人,也會滋生邪惡陰暗。

    隨著機器人的發展,教師中的相當一部分,完全可以省去。餘下的所謂教師,應當是學生的行政運營、行政支援平臺的維護者,把素質、師德這類偏於人治的東西都拋棄,代之以“專業水準,職業精神”,對規則和技術維護負責,切切不要再走“人對人負責”的人身依附套路了。

    這是唯一可行的路,不服來辯。

  • 13 # 張雲241018196

    別用西方資產階級名詞亂造句,表明自己是專家,充教授,這些年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亂給勞動者扣帽子,瞎指揮,瞎折騰,瞎忽悠,精英們上樑不正下樑歪,榜樣的力量在那裡,嚴格要求別人,對自己寬鬆要就,只講自己的優點,光看別人缺點,不講自我批評與自我更正。人們見樣學樣,環境影響生物,何況人為萬物之靈,無身教,言教怎麼有用,影響到年輕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正邪難辨,公私不明,老幼無序,尊卑不分,好醜不知,只要權力不盡義務,只講隱私權不要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只講享受不談勞動,整體無向上向善之心,無天下為公,為民服務意識,被電視劇,手機娛樂及遊戲玩壞了,精神出了問題的兒童與少年,再有能耐教師又能怎麼教呢?

    兒童,少年,青年的教育應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協作教育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論,勞動精神,人格力量,三方共同用力才能完成,其中一方或兩方丟鍋或是向反方向用力,那一定是達不到育人目的的。

  • 14 # 語健君

    "未來教育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整體素質",咋看?

    隨著越來越多非師範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會帶來一些一系列的問題。有人說“未來教育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整體素質“。我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一,新教師心浮氣躁易犯錯

    新入職的教師,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教育孩子沒耐心,提高成績沒耐心。現在的孩子不好教,打不得,罵不得,家長維權意識特別強。新教師心浮氣躁,就怕幾句話不對就上手,那就糟了。我們學校新入職的一名志就犯了這樣的錯,把一個搗蛋鬼屁股打了幾下,花了二萬多才擺平,還背了一個行政處分一一推遲一年轉正。

    三,新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新教師多,非師範類的多,如果培訓不跟上,很客易出問題。所以,新教師培訓是關鍵。業務培訓,技術培訓,師德師風建設等等,一樣不能少。恐怕抓著抓著還出問題都是有司能的

  • 15 # 窗花幽禁落霞

    這是個餘秋雨式的問題,看似華麗,其實空洞無物!我不知閣下說的整體素質是指那些方面?

    如果是指教師本身人文素質的話,這跟教育是沒有任何聯絡的。老師走出校門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回家讀書睡覺也好,去喝酒打麻將也好,是他的個人日常生活,與教育沒有任何關聯。難不成你還認為“每當我輕輕走過老師的窗前”的才是老師的形象嗎?

    專業素質方面,教師這職業跟醫生一樣,在教的過程中,也是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我們說的經驗積累。所以專業素質方面是不用擔心的。

    至於智慧化教學,AI智慧化等,對於知識分子和不斷學習的老師們而言,問題不大。十年前開始的多媒體教學,很多人也是擔心老教師接受不了。實際情況看,老師的適應能力是驚人的,只要你提供裝置。

    現在我校的老教師都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了。再說了,新的教學技術來之前,學校也會組織培訓的。

    很多人還會擔心老教師不肯接受新事物,怕影響教學。其實教無定法,適者為珍!誰規定傳統教法就是過時了?前不久,新聞報道浙江財經大學資料科學學院副教授劉曉芬每天寫滿8塊黑板,為了搶佔劉曉芬課的前排座位,學生們會提前一天甚至兩天來佔座。

    思想素質方面,只要教師不在課堂上發表不當言論,那就說明他的師德基本過關的。至於網上曝出的高校“樑豔萍”不當言論和中山大學王曉瑋不雅事件,的確引發了人們對高知分子的思想的擔憂,以及對未來教育事業的悲觀情緒。

    落霞想說的是,首先,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們不能因為極少數人就否定全國所有教師,這是赤裸裸的單的綁架。

    其次,這些人的行為與教育事業無關。他們從事其他行業,遲早也會出現問題。不能因為他們身上的光環順勢打倒一船的老師!

    要想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落霞認為最有效的是提高教師的待遇,待遇高了,社會地位也就高了。老師們才會珍惜這份職業,也會自動去提高各項專業水平。你對一個月薪3000元的老師說:不要有償家教,不要擺地攤,不要做微商。這不明擺欺負人嘛。生活都過得緊緊巴巴了,還要我努力成為聖人?如果給我月薪兩萬就夠,我可以全天趴在學校都行!

  • 16 # 璞玉丸石

    未來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整體素質,咋看?

    我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快30年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很片面,也很短視。

    還涉及到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對教育的支援和重視程度;社會大環境對教育的影響力;輿論導向;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原生家庭後天的培養情況;學生家長的育兒觀和教育方法,以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的管理水平和辦學理念;等等等等,方方面面。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和學校的責任邊界不明晰,縱容了無理取鬧的家長,形成校鬧的社會風氣。使得教師工作縮手縮腳,瞻前顧後。

    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成了教師身上的枷鎖,讓教師工作起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教育管理系統,沒有執法權,太過軟弱。一旦有家長舉報,或者發生校園內外的事故,凡事都想息事寧人,只敢單方面的處理老師,一般情況處罰都是很重的。讓老師沒有依靠,更沒有安全感,工作起來放不開手腳,不敢大膽管理學生。

    而社會輿論導向跑偏,失去教育本應有的中國自信,盲目追捧西方教育,不考慮國情,很多想當然的模仿西方的教育改革,將中國的教育改革的不倫不類。

    學習本該是吃苦的事情,非要說是學生該快樂的學習。教育中本身應該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獎罰分明,讓學生識對錯的。

    現在走極端,一點不允許批評和懲戒的教育,本身就是缺乏靈魂的教育。

    教育中本身就應該有磨練學生意志品質,錘鍊學生來戳心裡的,現在也走極端,連學生的成績都不能公佈,讓學生生活在自欺欺人的狀態下,成了溫室中的花朵,一點經不起風雨,這也是現在孩子輕生現象增加的一個原因。

    家長本身是學生的監護人,有配合教育和管理學生的責任和義務,現在卻成了旁觀者,凡事都把責任推給班主任,老師和學校,而且還理直氣壯的,這也是學校教育無力的根源。

    不想說了,太多太多原因,讓現在的老師變得很難很難。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故意挑釁,黑老師,煽動起仇師心態,讓老師也感覺非常冤枉和委屈。

    老師有著不被理解的身心疲憊的委屈,待遇低還不敢說話。一說話,就有人把老師的收入,拿來和社會最低收入水平的人比較,動不動就是覺得收入低,你可以辭職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誰比誰容易啊?都能說走就走?

    再說社會環境,網路媒體到處都是遊戲,小黃文,尤其是一些網路小說宣傳的,都是追求自由,我行我素,對孩子的影響遠比老師講道理要深遠多了。

    只有當整個社會重視教育,尊重老師,尊重教育規律時,教育才能走向良性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誰火?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