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是所謂的“知識經濟”、“網路經濟”、“眼球經濟”時代,男性在體力、勞力、耐力、執行力等方面的優勢已經不再突出,加上電腦的普及、網路的興起和發達,女性也可以從事與男性同樣的工作。中國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男女平等”也不再是口號,變成了現實。但是,為了下一代,到底是“女主外”好還是“男主外”好?畢竟除父母之外的人帶孩子始終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7
回覆列表
  • 1 # 我們的周邊

    我是一位全職媽媽,回答這個問題屬於傳統觀念中‘’男主外‘’的背景。但是我認為父母應該在不同的時間段對孩子產生不同重點的引導,並非拘泥於一定是誰來負責精神教育誰來負責物質生活這樣的模式。

    首先,0~2歲的孩子是安全感和親密度的建立時期,此時母親給予的愛和精神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那麼在這個階段內,明顯更需要母親的呵護和陪伴。

    再次,2~4歲的孩子是規則和秩序的建立時期,這個階段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人,理智果斷而又情緒穩定的父親顯然更能勝任此階段的培養,為孩子一生的情緒潛意識打好基礎。

    接著,是4~7歲的小學前階段,孩子的興趣愛好終身藝術發展的萌芽已起,學習力的培養就變的很重要。而且孩子自身對於我和世界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明白做事的思維邏輯,那麼父母雙方需要共同參與,孩子會明確的表現出對其中一方的依賴,這是父母教育分離的最佳時機,也就是俗稱‘’遇事紅白臉‘’的分化階段。

    來到小學階段,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小時候很有靈氣,小學以後慢慢變得死氣沉沉,這些是課業負擔和孩子有了強烈的競爭意識所導致的,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一個寬鬆的課外環境,讓她能夠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保持學習力和競爭優勢,有助於平衡學校生活的不足和壓制。這一階段父親的參與高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會更有樂趣,畢竟女性更看重結果,男性更能讓孩子享受過程。

    初高中階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間,誰能做孩子的精神引導人,前幾年的陪伴已經決定,但是無論男孩女孩,父親對於家庭的付出成為她們對內對外比較的砝碼,不可爭辯,這種攀比是個事實。父母就在各自的領域做出最好的成績,同時更加關注定期的家庭分享,讓孩子這個已經成長起來的個體成為家庭中重要的決策分子,會幫助孩子建立更正確的三觀,畢竟青春期的心理最難琢磨,有了正確三觀意識,會避免很多麻煩。

    以上僅為我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感謝瀏覽閱讀,我是周邊,一個情感撰寫者。

  • 2 # 啟梅的世界

    我當了八年的全職媽媽。

    生孩子前,我在大學教書。生完孩子,我覺得我主內是再正常不過的。

    因為先生是個連自己褲頭襪子都沒洗過的人,自從跟了我,他連褲頭都沒自己買過,你說,這種情況絕對不合適他來帶孩子吧。

    我呢,天生細膩,用心。養孩子,給孩子母乳餵養,一切親力親為,婆婆只是搭把手,比如我吃飯洗衣服,她幫我抱抱孩子。我從來覺得生孩子是自己的事,養孩子更是自己的事情。我從來不羨慕那種生了孩子由婆婆全部帶孩子的母親,我也不以此為榮。

    三歲前的孩子由媽媽帶,能給足孩子安全感。我在孩子聽懂話就開始講睡前故事,一直到孩子入學,孩子的詞彙量和思維能力都是我很吃驚的。我把這歸功於我的不懈怠的給孩子講故事。

    六歲的孩子,就開始由爸爸的指點多一點。因為他們的思維在開闊,需要更多的引領,母親天生細膩,而爸爸天生開闊,自然需要爸爸多一點。

    我見過奶爸,雖然做的也很好,但我還是覺得母親的角色在孩子幼年的成長中不可缺失,無可替代。我的一家四口,田園生活,他主外,我主內。我認為,也很和和美美。

    如今,孩子們都入園入學了,我也開始重出江湖。一切都剛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犯罪對子女的成長有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