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什麼都想自己來,但是很多事情明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比如,有的比較重的東西他也要自己提,可能會有危險。這時候應該如何引導他?
8
回覆列表
  • 1 # 開始學古漢語

    當然應當讓他“自己來”了,如果他不肯“自己來”,大人還得想辦法讓他想自己嘗試呢。有些事他自己來不了,他試過了,發現自己力不從心,那不也很好?他就知道自己還需要怎樣發展自己了。

  • 2 # 大視野育兒

    作為一名專注於兒童早期教育的從業者和一個三歲寶寶的媽媽,結合我的實際經歷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期的孩子來講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表現。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一定秩序的,這樣他會覺得安心。下樓梯的時候,是手扶著扶手,還是自己單獨下,是一步一步往下走,還是蹦著往下走,孩子內在都有一個秩序。當我們伸手去扶他的時候,他的秩序就被打亂了:我的計劃裡面沒有這個環節啊!!所以他為了符合自己內在的秩序,只能是重來一遍。你的孩子處於執拗期(秩序敏感期的一個階段),所以只要不符合他內在秩序的東西,他都要重來一遍。搭積木的時候,你幫助他搭了一塊,打亂了他的秩序,他就只好重來。

    作為家長就是一個觀念轉變問題:如果我們關注的是我很累,我希望孩子像寵物一樣聽話,那麼孩子的行為就會讓我們覺得很生氣,以至於情緒失控;但是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哇,我的孩子很棒耶!他什麼都開始嘗試自己做,我現在讓自己耐心一點,給他一點機會,在不久的將來,他自己能獨自做了,我就會很省心了!思維一轉變,我們也容易變得有耐心——因為我們看到了孩子正在為自己的獨立而努力,這麼好的孩子,我得好好地欣賞他。

    當然,作為媽媽我們很難做到不保護孩子,所以你可以試試換種方式來保護他,對他說:“寶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告訴媽媽一聲”,而不說“我得保護你”。後一種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力,叛逆的他會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而拒絕你的保護,這樣往往容易出意外;而第一種方式,是尊重孩子,看到他在為獨立而努力,我們給他的保護不是強加的,而是他自己決定是否需要保護,什麼時候需要保護,需要何種保護。他會把這些加進他的秩序裡。等他真的對我們說“媽媽你拉我的手”的時候,他是按照自己既定的秩序在工作。所以,在我們認為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你需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告訴媽媽”,是個萬能的金句。”

    說到執拗,舉個例子——孩子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搭積木,1234567…這個時候媽媽突然要指導他,他的順序就被打亂成123…7…5,那麼他的內在是會有很多情緒的,就像我們幹活的時候被人指手畫腳(不管對方是否是好意)也會覺得很不舒服,這時候我們會大喊“你閉嘴!不要管我!”來發洩我們的情緒,對於孩子更會是這樣。

    所以我建議處於這一階段的家長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關注孩子的情緒上。當他執拗的時候,你看到他正在為獨立而努力,你用“需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告訴媽媽”來尊重他的獨立,當他有不良情緒的時候,擁抱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做你很難受,沒關係,媽媽在這裡。”當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秩序建構自己,生氣的時候能有地方釋放,那麼他的不良情緒會越來越少,他也會越來越獨立,你也會越來越輕鬆,你會變得更有耐心,變得更能看清自己的孩子。生活就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科難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