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01過來人
-
2 # 謝婷羅阿婆胡
燒錢多掙錢少唄。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一直就不是很明朗,投資人看中的是它可發掘的潛力,以及成熟後的海量使用者出行資料。這種情況下,活下去就成了共享單車企業的首要任務。而現在,政策越抓越嚴,融資金額勉強應付生產成本,摩拜不能一直抓著押金不放,靠紅包車賣廣告的收入在鉅額的造車成本面前也是杯水車薪……
-
3 # 超先聲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共享單車都有各自的缺陷。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說是共享,實際上是出租單車模式。
這是一個重資產的模式:不管是摩拜還是ofo,他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錢,去購買單車,包括投放、維修和回收,這些資產和人力成本,都是天價。
據說ofo投放了超過1000萬輛車,摩拜投放量也超過了600萬輛。
這些車的營運成本之高,讓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蒙上一層陰影。
共享單車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現金流生意,但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平臺型的公司,除非他們的商業模式發生重大的改變。
-
4 # 愛己健康
從一個簡單的角度來講,是要有穩定的人流量去使用共享單車,這就是商業模式,就可以賺錢。車子放在城市裡來回在大街上跑,就可以有廣告收入,mobike已經和迪士尼合作,ofo也和小黃人IP合作,這只是一部分價值,還有資料這也是巨頭看重的,人流的位置,你的使用地點,和阿里或者騰訊的資料結合儘量的掌握你的生活,這些資料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只要你一直使用他就和免費的媒體平臺一樣雖然不像使用者收費,但是他依然可以賺很多錢,這就是網際網路的一個特性,無形中創造了附加值
-
5 # 人人office
大家就別胡扯啥摩拜的商業模式了摩拜的合夥人王曉峰自己說過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盈利模式,所以拉更多的投資人找更多的投資人來一起摸索!摩拜的創始人胡煒偉說的更直接,沒想那麼多,失敗了就當做公益
-
6 # 洋楊大觀
摩拜也好,小黃車也好,所謂的共享單車,有一個“死穴“。
那就是隻在使用者中間提倡”共享理念‘,運營企業之間卻無論如何不肯“共享”。
這樣下去,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巨頭之間打消耗戰,最後一方精盡人亡,哦,不,是彈盡糧絕,被另一方收編;或臺上打架,臺下勾搭,說不定哪天開個新聞釋出會,宣佈“在一起”。
從現在的局面看來,由於摩拜比較偏重小資,理想色彩較濃,因此,在殺伐進攻方面不如小黃車凌厲,所以,在兩巨頭的較量中,現在略處下風。
但不管誰合併誰,資源能夠實現共享,這不是很好嗎?
這叫“壟斷”。壟斷有什麼後果?
車況不好,愛騎不騎!
使用者投訴,愛理不理;
車費上漲,想漲就漲。
總之,可以比照滴滴和優步合併以後,各種套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
1、競爭缺失;
2、利益最大化。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是有出路的,那就是共享單車成為真正的平臺公司,成為沒有一輛車的共享單車平臺:
誰有車都可以加入,只要有車使用者都可以騎,不同的車吸引不同的使用者,所有的車輛排程、移動、修理由一家服務公司管理維護。
總之,網運分開,才是共享單車真正的未來。
-
7 # 煥想
我覺得騎車一元錢,公司根本就賺不了什麼錢,何況還是需要大量燒錢,而且可能車的成本沒收回來,車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還有就是平時的運營維護成本太高,也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掐架罷了,不怪摩拜商業模式,是整個模式做做公益還行,想成為獨角獸企業還真的難!美團什麼行業都想去試,共享充電寶都可以攪一局的,共享單車怎麼不去攪局了?因為美團知道這個賺不到錢!難得麻煩了,反而多惹一身騷!
-
8 # 熊貓白黑
很不欣賞摩拜這種商業模式。其實質是掛著共享為名的金融產品,利用使用者押金和供應商貨款的賬期差走鋼絲般的金融操作。
姑且先不論這模式的風險性(橫豎凶多吉少),共享單車模式將企業應承擔的管理責任輕而易舉的丟給了社會。企業要為包括經濟、安全、法律、質量、環境等責任付出相應成本,這是正常企業的獲取社會價值必須的交換契約。然而摩拜以共享便利為口號,給城市環境造和秩序成極大影響,卻從不關心和承擔任何因此產生的代價。
任何違反等價交換規律的商業行為都會被規律反噬,這種不負責任的商業模式,該休矣。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策略失誤。一開始摩拜想做智慧單車,自己設計自己產,這種方式本來就是高成本的。所以起步的時候,摩拜的擴張速度就被自己限制住了,市場上更多的是對手的單車。後來對手融資越來越多,請了技術人才,對手的智慧單車也出現了,原本就沒有市場優勢的摩拜,連技術優勢也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