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中轉圈打呵欠啊啊

    她婆婆的問題,不喜歡她,古代又注重孝道,父母之命大於天,其實還有一對苦命鴛鴦宋代詩人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悲劇,也是封建禮數壓迫所致

  • 2 # 紅楓文史娛

    漢樂府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悲慘愛情故事,但令人費解的是,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且“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樣一個在外人看來知書達禮、勤勞聰慧且貌美如玉的女子,怎麼就會被婆婆嫌棄而遭致驅使呢?

    其實,從這首長詩的字裡行間,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劉蘭芝沒有生育,也就是說沒給老焦家留下血脈,“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從這幾句可以看出,劉蘭芝初到焦家,小姑子才有床高,但現在已經長大成人,說明劉蘭芝已經嫁過來有年頭了,但全詩並未提起她的兒女。另外,從詩中可以推斷,焦仲卿極有可能是哥一個,也就是獨子,當然,他還有個妹妹,但那遲早是別家的媳婦,古語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劉蘭芝既然未能生兒育女,當然會被焦母所不容。

    第二、門不當戶不對,古代是很講究門庭觀念的,好歹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按今天話說,是政府公務員,雖然官職不高,但人家是吃公糧的啊,在廬江那小地方,十里八鄉內興許就會很顯赫,是焦家光宗耀祖的根本。而劉蘭芝呢,雖然從小也接受了良好教育,女紅針線,彈琴作詩樣樣都會,但充其量可能也就是個小家碧玉,絕對不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這當然是劉蘭芝的自謙之詞,但也從一個側面道出了她的出身真相。

    第三、焦母看不上劉蘭芝,詩中儘管將劉蘭芝描述的十分美好,也很能搏得大家喜歡和同情,但對一個人的看法不可能萬眾皆同的,我們認為最美的那一面,也許在焦母眼裡,確是最不能容忍的,看看她對自己的兒子是怎麼數落劉蘭芝的:“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婆媳矛盾就像是天敵,成為亙古話題,有的婆婆天生挑剔,看兒媳婦哪兒都不順眼,不論你怎樣做,她都不滿意,挑三揀四,指桑罵槐,焦母對於劉蘭芝,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何況,有了前面兩點矛盾基礎,焦母看不上劉蘭芝,也就能說得通了。

    而焦仲卿之所以被迫無奈屈服於母親,眼看著愛妻離家出走而不去制止,一方面說明了他性格軟弱的一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古代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其實是很嚴重的。

    所以,對於焦仲卿,我們只能說在對待母親驅趕劉蘭芝這件事上,他是母親的孝子,但從隨後他殉情這件事上來看,我們佩服、感嘆他對愛情的忠貞,但又不能將他列為孝子,因為,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他給自己母親帶來的痛苦不是一個真正孝子所能做的,而這一切,恰恰說明了焦仲卿生性懦弱、唯唯諾諾的性格缺陷,其實也是導致劉蘭芝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 3 # 月光侃歷史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的高峰,它與北朝《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壁。《孔雀東南飛》記敘的是一個愛情悲劇,即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慘的愛情故事。二人的生活按理說應當是十分恩愛美滿的,卻最終劉蘭芝被休,夫妻二人紛紛殉情。

    劉蘭芝在詩中是個典型的美女,大家閨秀的形象。她十三歲就能織布,十四歲會做衣服,十五六歲就會琴棋書畫了,到了十七歲就為人婦。而長相就更不用說了“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女子,因為婆婆的不喜歡,丈夫的懦弱,被休回家。

    詩中寫到“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就是這樣賣力幹活還得不到婆婆的滿意說她“無禮節,舉動自專由”。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婆婆不喜歡她。古代的封建家長制度使得焦仲卿也不敢違背母親的意願。

    另一方面可能覺得門不當戶不對。因為當時焦仲卿是個小官,劉蘭芝家只是平民。還有焦仲卿的懦弱,本來兩個人十分相愛,卻因為母親的阻攔,被迫分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也會來“大姨媽”嗎?和人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