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白玉玉
-
2 # 元元和圓圓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這是一則近來在朋友圈中被無數次轉發的微信,它引發了許多網友尤其是為人父母者的無限感慨,甚至心痛。一位爸爸就說:“僅看到這句話,胸口就好像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真的,我突然發現,和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真的太少了!”
作為父親,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長出的第一顆牙齒,你是否見證了?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會及時出現?其實,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爸爸口袋裡鈔票換來的禮物,還有你對孩子的精神影響。
你有多久沒有陪孩子了
近日,記者隨機對30位爸爸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為“你每天都會陪孩子嗎?”透過調查發現,每週陪孩子的時間少於5小時的爸爸達50%,每天都能陪孩子的爸爸只有20%。30位爸爸中,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而且,多數爸爸不清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真正需要什麼,所以,能主動改變者不多。
當問及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時,有的爸爸說,自己在外地工作沒有條件;有的爸爸說,自己工作忙總要加班;有的爸爸說,自己應酬多沒有時間;還有的爸爸則說,自己工作一天了,回家後需要看電視、上網來消除疲勞……
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
當問及30位爸爸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多少時,竟然有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的時間平均不足5小時。
30%的爸爸回家後上網娛樂
調查結果顯示,30%的爸爸們回家以後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電視和上網。對於他們來說,在家看電視、上網玩遊戲等娛樂活動更有助於釋放壓力,調節情緒。此外,還有極少數的爸爸會把工作帶回家完成。
20%的爸爸下班後回家陪孩子
當然,還有20%的人屬於標準“好爸爸”。他們會選擇回家後耐心地陪伴孩子。他們會在晚飯後到寶貝睡覺前這段時間,玩點兒互動的小遊戲,或聽他們說說在幼兒園裡發生的趣事。當然,睡前故事也是親子活動中少不了的。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按照中國的傳統,一個家庭中,爸爸要“養家餬口”,所以男性的家庭壓力大,工作繁忙,加班加點工作,這導致了不能時刻陪伴孩子。而中國家庭中,媽媽則具有“相夫教子”的傳統責任,陪同和教育孩子也多數由母親負責。可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真的不可缺位,爸爸可以給男孩陽剛之氣,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父親一旦在這種“互動”中缺席,無疑將孩子推到了一個只有母親的世界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情感關係上,將會更加依賴於母親,並視母親為權威,久而久之可能將父親置於備受冷落的境地。因此,爸爸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家庭關係的失衡。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無論爸爸們有著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成為忽略孩子的藉口。天氣晴朗的時候,請爸爸帶上孩子去野外郊遊;雨過天晴之後,請爸爸帶上孩子尋找遠處的彩虹;孩子有心事的時候,請爸爸充當孩子的“知心哥哥”;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請爸爸為孩子重新樹立起丟失的自信。
即使你因為工作,無法日夜陪伴在孩子身邊,也請用另外的方式來陪伴孩子成長。比如,每天給孩子打一個問候的電話,發一條關心的簡訊,甚至在網上留言,交換隻屬於你倆的秘密。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爸爸們千萬不要輕易忽略掉陪伴的時光。當然,能陪在孩子身邊,請儘量陪陪孩子。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爸爸,這都是“最快樂的時光”!
回覆列表
其實這反映了目前二三十歲這代年輕父母的一種育兒現狀及焦慮。
據我觀察周圍有小孩的家庭,大都採取“父母上班+老人帶孩子”或者“男方上班,女方(或者女方+老人)帶孩子”的模式。這兩種模式中無論哪一種,父親都不是帶孩子的主力。誠然,現在的社會狀況和現實壓力下,逼得男人要努力搏事業養家庭,有不少年輕爸爸們出門上班的時候孩子還沒醒,晚上加班回來孩子都已經睡著了。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心想要與孩子互動也是無可奈何。更何況,也有不少年輕爸爸們上班回家就想葛優癱,玩玩兒手機,休閒放鬆一下,真是讓他們帶帶孩子,多數也算不上高質量陪伴。
但我們同時又是身處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年輕父母們並不會像老一輩那樣滿足於“只要爸爸賺錢回來養家就好”的簡單狀態,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父母互為互補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看看別人家“有錢有心又有閒”的爸爸,經常獨自帶孩子一整天、時不常地帶孩子出去看世界,再看看自家爸爸,連怎麼給孩子換尿不溼都不會,媽媽們心裡肯定多少會有些想法和焦慮。但那畢竟只是“別人家的爸爸”,怎麼樣把自家爸爸變成“別人家的爸爸”,這是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和探索的。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是一種期待和呼喚,呼喚在目前多數家庭中父親缺位的現實能引起正視,能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