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vaha37626
-
2 # 四十五度說
不喜於色,不怒於形是一個君主職業操守。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血流千里。君主與國家為重,私人恩怨為輕,君主的敵人就是任何阻礙國家利益和安全的人。那麼君主究竟是如何對付敵人的呢?
首先帝王之位來之不易,翻開歷史有多少手足相殘兄弟相爭的宮廷戲碼在相繼上演。他們貴為皇子或者一生下來就身為儲君,身上揹負責家國責任,他們從小跟隨的是大儒,修的是帝王之業。何為帝王業?人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們手握著帝國最高的權力,需要超凡的心智不受外界干擾,以最冷靜,最客觀的態度去評判每一件事情,做出最佳決策。想當一個好皇帝須杜絕七情六慾,所以自古為帝者多無情。
他們是如何對付自己的敵人呢?我們可以從臥薪嚐膽中窺見一斑。勾踐貴為一國君主,國破家亡後被夫差擄來,為敵人做牛做馬。都說由奢入儉難,不過是因為他們心智不夠強大而已。勾踐成天下最奢華的人家,變成了低賤而又卑微的奴隸。面對強大的敵人,他絲毫沒有放縱自己,沒有拋棄自己身上帝王的責任,十年臥薪嚐膽,最終復國滅吳成就了一段傳奇。
且不說我們是否擁有帝王般的心智,單談敵人這個詞,普通人能有什麼敵人呢?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嗎?這種情節只囿於少數人的人生裡。大部分人的敵人都是自己,自己的懶惰,自己的慾念,它們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像帝王一樣,勤則加勉修煉心智,磨練意志。在敵人面前處泰山之崩而色不變,保持冷靜的頭腦,客觀評估敵我雙方實力,做出取勝的最佳決策。
恩威並施。君主要有天使的手段與魔鬼的手段兩種手段才行。中國古代就有這樣的智慧。比如,孔夫子文事加武備,才能夠在外交中取得勝利。恃文者亡,恃武者滅。兩種手段綜合運用才可。佛經中的王者有甘露火王,大光王二位。皆是菩薩,手段卻劫然相反,前者以刑罰為用,後者勸人向善。都是為了勸導人確立正行正見。兩者都是大菩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當然,君主要有廣大的心量,正確的知見才行。否則用善法也錯,惡法也錯,那就不是明君所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