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殼影片
-
2 # 上海阿木林
1.從理論來講,當取樣頻率足夠大,經模-數、數-模轉換後的音訊失真就可忽略不計,而這在實際應用中是能做到的,而且數字化後不論編輯、複製、播放都不會造成訊號失真,不產生新的噪音。2.而傳統唱片的錄音、編輯、製版、壓片,每一環節的模擬訊號都有損失。3.刻盤、拾音的電能、機械能的轉換不但損失動態和頻帶,而且靈敏度不均勻,因此對唱頭輸出的電訊號要做頻率補償。4.唱片的音槽會磨損,積灰,因此放一次,磨損一次,噪聲、失真越來越大。4.後期製作的唱片,為減少失真,母帶都是數碼錄音和數碼編輯的,嚴格意義來說已不是純模擬聲音。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從高保真效果來說,數碼唱片比黑膠唱片好得多。如果說好聽否,這是主觀的,青菜蘿蔔各自喜歡。我喜歡CD,家裡的黑膠唱片已經塵封三十年了。
-
3 # yiping3
音響,本來就是一個自我滿足的東西。青菜蘿蔔各人喜愛,愛青菜的人無法說服愛蘿蔔的人,一定要喜愛青菜,愛蘿蔔的人也同樣。因此只要你對還原的聲音喜歡就是你的菜,與牌子、價格、以及所謂的“高科技”毫無關係。
說黑膠片比數碼唱片怎樣怎樣好的人,其目的猶如喜歡蘿蔔的人一定要喜歡青菜的人,不但要吃蘿蔔,還要打心眼裡喜歡蘿蔔。吃青菜的會同意嗎?
-
4 # 梁志成62886119
這實在是個偽命題!唱片錄製得再好,在重放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隨著重放次數增加,失真必將越來越嚴重……!而數字音樂無論重放多少次,都不會產生此類問題。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
5 # 古典土豆
唱片是模擬格式的。放音還原質量取決於唱機和唱放,明顯會有雜音加入,但和真實聲音更接近,因為各個過程都是模擬格式。
數字格式的音源在錄製時已經進行了模數轉換,會有壓縮導致的失真。放音時再進行數模轉換。聲音會很乾淨,但是壓縮導致聲音偏空虛一些。
打個比方,就和棉布和化纖布質感上的區別類似。玩過的人才會體會到區別。
-
6 # 好大叔
從理論上說是這樣,一張製作精良的模擬唱片會記錄更多更原始的音訊資料,而數字錄音(以cd為例)是透過將採集到聲音訊號取樣量化成數字訊號,如果從波形來看,模擬音訊是圓滑平直的曲線,而數字取樣就是鋸齒或者樓梯狀的,由於取樣頻率的限制(如cd是44.1khz),不可避免的會損失大量聲音細節;而由於資料量的限制,數字取樣會去除一些頻率的聲音,同樣損失細節!當然,這是理論上而言,模擬錄音想達到理想狀態,從拾音,錄音,母版製作到唱片壓制環節的素質都會影響到其最終音質!而數字音訊被濾除的頻率也基本都是人耳聽覺範圍以外的,從目前技術發展現狀來看,不管是模擬還是數字音訊都已經達到了一個人耳聽覺範圍以內的巔峰狀態,想進一步突破很難!
回覆列表
文:活潑歡騰冬瓜君
黑膠唱片vs數字音樂,你會為誰打call
“倒上一杯紅酒,開啟留聲機,舒服靠在沙發上,欣賞著黑膠唱片裡的歌曲……”這是電影裡常出現的情節,但假如換成用電腦播放數字音樂呢?
很多音樂愛好者都預設,數字音樂不如唱片有質感,真的是這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黑膠唱片就一定比數字音樂好?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
聲音是什麼,我們是如何聽到它的?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聲波由空氣傳入耳內,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又把訊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每個聲波的頻率和振幅不同,人們感受到的聲音也會有所差別。
那麼,同一首歌,唱片和數字音樂記錄的方式有區別麼?區別很大!
唱片是由黑膠唱片機刻錄的。它需要把聲音訊號放大,然後把電訊號轉換成機械振動放在旋轉的母盤上,做出母盤,再經過方模壓制,做出唱片。實際上做好的唱片聲槽裡是一些與聲音訊號對應的高低不平凹凸。放音時,再吧這些凹凸透過唱針的振動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訊號放大,喇叭就能還原出錄製的聲音了。
而數字音樂的錄製則是以頻率取樣為基礎的,當把聲音儲存為數字音樂時,為了減少容量,需要將利用傅立葉變換公式把把整首歌曲分成成千上萬個小部分,再把其中人耳幾乎察覺不到的頻率去除,最後被耳朵聽到的音軌裡只剩下最重要的頻率(音調)。如此處理,檔案的大小隻有原始檔案的十分之一。
不過雖然我們很難分辨壓縮後的音訊和原始音訊的區別,但這種頻率的丟失還是存在的。
如此說來,唱片和數字音樂到底哪個比較好?這無法一概而論,音樂的質量依賴於許多因素。
雖然乍一看唱片刻錄的是完整的音樂而數字音樂則是“刪減版”,但這並不意味著唱片音樂就更精確了,因為唱片上的灰塵,劃痕甚至刻錄過程中的一些小失誤都會影響膠片的質量,數字音樂在這一方面則比較穩定。有時候,數字音樂的聽感會比唱片的要好。單從音樂質量的角度說,兩者是難分伯仲的,需要具體分析。
所以,如果你覺得唱片播放的音樂比數字音樂更動聽的話,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你的自我暗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