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料菌看天下

    長久以來,家長的縱容和保護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依賴感,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父母該做的,自己沒有任何責任,於是孩子遇事能拖就拖,不想去做,從而導致“拖延症”。

    而對於孩子的“拖延症”,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不能認為是一點小事就姑息,或者自己順手就幫孩子做好了,這樣慣著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

    “拖延症”的孩子缺乏責任心,做事就會消極被動,行事作風裡永遠離不開等待、拖延。做什麼事都需要老師、家長的督促和監督。不難想象這樣的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後很難把事情做好,而且還會厭煩別人的催促,覺得自己受制於人,認為人家是故意找麻煩的。這樣的人,無論是工作和生活中,誰會喜歡呢?

    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自己能做的事讓他們自己去做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很多事情不用開口,父母就已經幫他做好了。長期下去,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很強。所以,家長要學會“偷懶”,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放棄依賴性。如收拾書包,家長要儘可能地把這些小事交給孩子來做,讓他們從小事中培養獨立的習慣。

    2.孩子的事情要有規律

    就是讓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迴圈往復。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鍾鐘的媽媽就是這樣做的,早上起來讓鍾鍾先刷牙,接著快速地喝下一杯溫水,再去洗臉、吃早餐等。這樣有規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糾正孩子“拖延症”的毛病。

    3.偶爾讓孩子嚐嚐“苦頭”

    雖然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拖延症”的壞毛病,可是一旦孩子拖延了,又很快地幫助孩子,縱容孩子。其實,在一些特定的時候,讓孩子嚐嚐“苦頭”是有必要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後果承擔法。比如孩子老是拖延不做作業,一而再再而三,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要催,讓他嚐嚐不能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的苦頭。

    4.跟孩子說“你長大了”

    不要總覺得孩子很小,什麼都不懂,所以什麼都不交給他做。告訴孩子“你長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孩子會很高興,並且樂意幫你承擔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長大了”。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該擔當的時候就讓他擔當,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長大了”的訊號。

    最後、做個好榜樣

    很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對家裡的家務事能拖就拖,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拖延症”患者。只有家長做好榜樣,將家庭環境打理得井井有條,才有利於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 2 # 書唸的婦人

    不知道題主講的事多大的小朋友。如果是幼兒園小朋友,拖延一點就拖延一點吧。因為幼兒的身心都處在幼小階段,因為身體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行動緩慢是很正常的。

    如果題主講的是小學以上的孩子,那就得注意了。

    上了小學的兒童身心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成熟度了,而且,他們也面臨著學習的艱鉅任務,如果不讓他們學習管理時間,提高做事的效率,對於將來的學習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做家長的要告訴孩子做事要抓緊時間,教會孩子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先做,其他的擱後,學會管理好時間。

    做事拖延的背後還有可能存在的一個原因就是懶惰。對於懶惰的孩子,一定要嚴厲地批評,實在不行,適當地責打也是可行的,一定要把他身上的“懶蟲”趕跑

  • 3 # 書霞育兒說

    感謝邀請,小朋友有拖延行為,家長就要好好引導,告訴他拖延造成的後果,用講故事的形式他們更容易接受和改正。多講一些關於拖延的故事,平時多培養他有時間觀念,玩玩具吃飯都規定時間,比如今天20分鐘內能吃完了飯,就可以看15分鐘他愛的動畫片或者講一個故事給他做獎勵。生活中也多給他輸入時間觀念和每日的詳細計劃,比如,今天幾點去公園,玩了多長時間,幾點結束回家等,慢慢積累,他就有能養成有時間觀念和做計劃安排的好習慣,這樣他再拖延,後面的計劃和安排都沒辦法完成了。偶爾也讓他感受下因拖延帶來的後果,比如約好了幾點去超市買他最愛的東西,他又拖延造成超市下班了,他的計劃又落。估計他得失落好長時間。慢慢引導孩子,培養時間觀念和做計劃的好習慣,既能改掉拖延的壞行為,也能受益終生!

  • 4 # Hello飛

    分析

    孩子做事拖拉、懶散、沒有積極性、效率低下,尤其到了高三還延續這種狀態,是因為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通常口頭教育了很多遍但依舊沒有效果。要想改善孩子的拖延習慣,父母要對症下藥。

    對策

    以身作則是良好教育方式

    父母在對孩子苦口婆心時,也要反思自己是否有拖延行為。有的父母一邊玩遊戲、看手機,一邊教育孩子抓緊時間好好學習。父母做一件事時偷懶或拖到不得已時再做,孩子也會模仿。父母會想:“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不用考試,孩子和我不一樣。”但孩子也會反駁:“你自己都做不到,為什麼還要求我呢?”其實,孩子的想法不無道理。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要先保證自己能完成,至少不當反面教材。例如,要求孩子制訂計劃並堅持完成,父母也要把一天計劃的事做完,不能半途而廢;要求孩子做事有效率,父母也要提高效率,不拖沓。

    讓孩子覺得“快得值”

    不少父母會給孩子佈置一些學習之外的任務,希望他們多學一些,少玩一點,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卻忽略了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我完成得越快,任務就會越多。反正父母不讓我放鬆,索性不如拖拉一點,至少可以少做點兒作業。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快得值”,節約的時間是留給自己的,才能“快起來”。父母不要總給孩子層層加碼,要把節約的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做些自己的事。

    充分利用相處時間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基本是晚上或週末。孩子學習時,父母一般會做家務、看電視或全程盯著孩子學習。其實,父母可利用這些零散時間做些自己的事。精力高度集中地做事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有的父母工作很忙,可適當將工作“帶回家”。孩子學習時,父母也在專心寫總結、文案,還可以和孩子比一比誰的效率更高。父母一般會有兩種狀態:一是平時工作累,回家就想放鬆,玩遊戲或刷手機。二是父母本身不愛學習,希望孩子熱愛學習,不要效仿自己,但家裡缺少學習氛圍。與其每天嘮叨沒有效果,不如適度“犧牲”自己的時間,從一件小事做起。例如,閱讀喜歡的書、練字等,但不要漫無目的,要有計劃性。計劃兩個小時讀多少內容,就要儘量完成,還可請孩子監督自己。這樣,監督孩子時也更具說服力。

    善於利用時間限制

    拖延,有時是因為對時間預估不準,認為自己能完成某項任務,但實際上遠超過預算時間,進而影響後續複習。父母要幫助孩子判斷時間,並與實際用時進行對比,訓練孩子的時間主觀概念。父母也要反思自己的時間觀念,可在孩子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校準預估時間。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所以,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點亮孩子人生道路的明燈。

  • 5 # 好學樂樂媽媽

    1、對於很小的孩子。比如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孩子是從事一件新的事物,早上自己獨立係扣子,無論多麼慢,家長都不要催,不要打斷孩子,讓孩子自己慢慢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孩子做完後,家長一定還 要多多鼓勵,多多表揚:“寶寶真棒,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這說明寶寶長大了!”,聽到這些,孩子一定小臉上綻放幸福、滿足的笑臉;

    2、如果孩子上了小學四年級,還有拖延行為,建議讓孩子學著自己列出每天要完成事情的“列表”,比如每科學習作業的詳細事項、需要閱讀的圖書,用1、2、3.......列出來,做完一項劃去一項。孩子都做完了, 家長也可以每月給予獎勵,畢竟學習是件不容易的事;

    3、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建議讓孩子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沒學會的知識習,課間當場問老師,做到課上的問題,不留在課下自己苦思冥想地解決;

    4、大些的孩子,建議孩子多讀些人物傳記。勤奮的孩子,都是心中有明確的奮鬥志向的。接觸一些卓越人物思想,是有助於孩子心智成熟;

    5、父母適當放手,讓孩子逐漸自己獨立面對、決斷一些事情。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儘早地參於到家庭事物的決斷中去;

    祝孩子們都早日成熟!健康快樂地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應該從事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