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難過的河
-
2 # 秀才愛次餅
還是有必要的,過年是華人民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節日,現在的社會和從前不能比,以前物質缺乏,過年吃點肉,買件新衣服,都是美美噠,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大部分人不缺吃,不缺喝,平時好吃好穿,不必集中到過年體現,所以過年從幸福感上,沒有從前那麼強烈,但過年圖一個家人團圓,現在生活節奏快,難得有個機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增進感情,感受親情,還是有必要過年的
-
3 # 軲轆遊記
今天是元宵節,是華人過年儀式的最後一天。我能聽到鞭炮聲。只可惜,這種聲音在大城市就聽不到了。上海外環以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已經有兩年了。
然而,我終究相信,春節,過年是植入華人基因裡的文化,或深或淺,或隱或現,但絕不會沒有。
上圖是我們的一個試驗品,裡面包的分別是糖和糕,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包裝,就感嘆“這就是過年的味道”。我們中很多朋友,春節出門旅遊,竟然是想尋找過去過年的模樣,因此深入到鄉村山野。
凡人都需要在儀式感中發覺自己的存在,過年它不會消失,只要中國文化還在。你覺得呢?
-
4 # A為人民服務梁偉
過年是中國傳承的隆重盛大的節日,過年是過去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它是個重要的時刻,是我們習俗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過年意味著回家團圓,辛苦幹了一年,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城市的快速發展,高科技的不斷興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被高科技給代替了,從之前的過年的村裡村外,鄰里鄰外都是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鞭炮齊鳴,熱熱鬧鬧,都是帶著孩子趕集會等,真是一片熱鬧淳樸的場景,家裡的老爸老媽都是在門外盼望著等著自己的孩子回家吃團圓飯,能一起看看春節聯歡晚會,那別提有多高興。然而,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大家基本上都用手機進行拜年,發壓歲錢,少了親切的交流,多了些攀比,村裡村外都是誰比誰混的好,誰比誰掙的錢多,誰比誰開的車好,女士們一回家,七大媽八大姨啊都過來圍觀,這長那短的,結婚了沒有啊,這問的不好意思啊。以前過年單純的拜新年,而現在好像又增添了幾層不一樣的意思,弄的大家都感覺還是和平常一樣,味道變了,只不過現在的過年只不過給現在的人又增添了幾份負擔而已,但是中國的春節還是我們傳統的文化習俗,是肯定要過的,多遠化的時代需要我們偶爾返璞歸真,忘掉功力心,大家多交流,給過年增添一些年味。
-
5 # 解憂小管家
還是有必要過年的,年是一個大節日,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有著特殊的意義,就算兒童節和五一節取消了,春節也不會取消的。
越長大年味越淡
小時候盼望著快快長大,可是長大後,驀然回首,發現童年的樂趣都走丟了,再也找不到了。小時候,在小賣鋪買一小掛炮仗,一個一個的拆下來點燃,炮仗響的一瞬間感覺特有成就感,特開心。現在不願意玩了,甚至看著電視,還會嫌棄外面的鞭炮聲吵到自己。
過年也需要儀式感
貼春聯、祭祖、守歲、放鞭炮、早晨起來拜年要壓歲錢等風俗的存在,才讓我們感覺這是在過年而不是中秋節或者端午節。過年需要這些儀式,生活中也不能缺少儀式,如果某一年的春節,春聯不貼了,年也不拜了,在被窩裡呼呼大睡也往常一樣,那時候年就真正的消失了,只是普通的一個假期。
拿什麼來拯救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環保,聽鞭炮聲會嫌吵,聞鞭炮味會嫌空氣汙染,近幾年大勢所趨,不少城市提出了禁放令。為了健康生活,為了清新空氣,為了藍天白雲,不放鞭炮也可以理解,可是沒有鞭炮的年就像是聚會不喝酒,總感覺少點兒什麼。
現在年輕人過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西洋節日的積極性很高,而過傳統節日的熱情很低,這不能怪年輕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有當年輕人瞭解甚至喜歡過傳統節日的時候,傳統節日才可延續下去,否則只是一個假期而已。
年是什麼
年是什麼,有人說闔家團圓就是年,也有人說看貼春聯吃水餃就是年,更有孩子說給壓歲錢的那一天就是年,年在每個人的心中有不同的定義。
而我心中的“年”是打掃房間,殺雞、燉肉、貼春聯、守歲、早晨起來去拜年等充滿儀式感的年,你眼中的“年”是什麼呢?
-
6 # 輕若鴻毛無波瀾
年味還是有的,就是感覺比以前淡了,但是,年還是必須過的,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不能丟,我們已經丟掉很多傳統節日了。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豐富,過年不再是簡單的吃肉穿新衣服,但是,心裡還是很期盼新年的到來。打掃衛生,貼對聯,貼福字,準備年三十晚上聚餐的菜餚,給遠方的親戚朋友打個電話拜個年,給孩子壓歲錢,這些專案好像一個都不能少。
回覆列表
無論有沒有年味,都不能沒有,這是最大的傳統,不能丟。只是以後傳媒要多宣傳一些傳統的東西,社會各方面,包括我們的政府都要想辦法讓這個傳統節日味濃起來,而不是一有點沒年味就想到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