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雲飛揚

    我總結一下,大概是以下幾點:

    孫中山極其同仁提出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宣揚的是三民主義,自然沒有對滿清皇帝“格殺”的意思。

    即使是古代,刺王殺駕也很少光明正大,兵戎相見。一般都用毒酒,或者縊死,軟禁將其餓死。偽裝成自然死亡,以體現自己仁義。所以殺“廢帝”更是不可能了。

    最後,溥儀退位的時候還是小孩子,殺一個小孩子有什麼意思?除了體現自己殘暴不仁之外?作為小孩子,根本沒有掌握“大清”的實際權力,也沒有所謂“以身殉國”的必要。

    題外話,宋朝滅亡的時候,小皇帝不是自己自殺。是被丞相陸秀夫揹著一起跳海。明朝的崇禎皇帝自殺,是因為他已經成年,應該承擔亡國的責任。

    不知道我這個回答是否讓你滿意?

  • 2 # 開心手遊

    末代皇帝溥儀,可以說是一個跨時代的人,然而也是一個幸運的人,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改朝換代,舊朝的皇帝都沒有一個人是活著的,就算活著,也只活了很短的時間。溥儀,之所以沒有被殺,也沒有自殺大概有這幾個原因,首先還在大清朝時期,他是皇帝,但是當時年紀很小三四歲的娃娃,什麼都不懂,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實際掌權者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卻沒有武則天的勇氣,她不敢稱帝,所以只能留著溥儀當傀儡,在幕後掌權。民國時期,溥儀退位,民國政府遵守約定,讓他還住在皇宮,民國政府每年出錢供著,不愁吃喝,所以也不用自殺,後來溥儀被日本挾持,當了偽滿洲皇帝,處於被日本人利用,軟禁的狀態,也沒有被殺,新中國後接受了勞動改造,成為了一名普通老百姓,完成了他傳奇的一生。

  • 3 # 勇戰王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王。

    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都有一個末代皇帝,而末代皇帝中沒被殺死的只有兩位。

    一位是,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時才七歲。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趙匡胤登基後,降封柴宗訓為鄭王。趙匡胤對柴宗訓不錯,還頒佈聖旨優待他們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柴宗訓死的時候,年僅20歲,“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諡曰"恭皇帝"。”趙匡胤不殺柴宗訓,一是因為柴宗訓年幼,不值得殺。二是,趙匡胤是後周舊臣,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就像“杯酒釋兵權”一樣,趙匡胤這個皇帝比較仁義。

    另一位就是清朝宣統溥儀。下面,我們分析下溥儀沒有被殺的的原因。

    首先,溥儀作為末代皇帝,是和平退位。這位前清的遜帝退位時,袁世凱等軍閥和新的政府已經和皇室達成協議,保證清朝皇室的安全。雖然,後來被趕出皇宮,但是畢竟是上一朝的皇帝,再加上溥儀一直是個傀儡,沒有實權。殺他只會給自己惹麻煩,所以,沒有軍閥會殺溥儀。

    其次,日本一直宣傳他們出兵是為了幫溥儀恢復清朝統治,建立偽滿洲國。溥儀對於日本人有美化侵略戰爭的宣傳作用。戰敗後,日本人要是殺溥儀,等於否定了前面建立“偽滿洲國”的說法。所以,就算是戰敗了,日本人也不殺溥儀滅口。日本人還想把溥儀轉移到日本國內。結果,溥儀在機場被蘇聯俘獲。

    再者,蘇聯和中國抓獲溥儀以後,希望溥儀能作證日本人的侵略事實,所以,更不會殺溥儀。

    最後,說下自殺的問題。我覺得溥儀不會自殺。你看看溥儀這悲慘的一生,一直被別人所操縱。作為末代皇帝,他還是幻想著能復國。他能做這麼久的傀儡,也說明了他有懦弱的一面。所以,他不會自殺。

  • 4 # 家有一郎1

    這個人是沒有主見,也是沒有信仰的人。只為榮華富貴,錦衣玉食而苟活!胸無大志,心無大義!讓世仇牽鼻而動,自當復辟牌位,帶一幫汙合之眾建立偽滿,與民族對立!與各族人民對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落此下場,成為民族的罪人!沒有骨氣的人,是非常愛惜自己的生命的!

  • 5 # 錢多多的小日子

    我覺得有2點原因,

    第一,清朝滅亡的時候是1912年,溥儀是1906年出生的,也不過6歲,另外隆裕太后也已經去世,整個大清朝沒有一個人對民國或者說革命黨有威脅,他死或者不死,對革命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當時清朝的真正掌權人是袁世凱,他在逼清帝退位的時候,是有承諾的,不但不會殺皇族,而且還要給他們提供每年400萬銀元做為皇族人員俸祿。

    所以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 6 # 宋安之

    在漫長的歲月中,封建社會的王朝更迭出現了很多末代皇帝,而這些亡國之君基本上都是難以善終隨國而亡,以大一統王朝為例,也就是漢獻帝被曹丕篡漢後封山陽公,擁有自己的封地,可以在封地內奉漢正朔和服色,並建漢宗廟以承奉漢祀,得以善終。其他要麼如南宋少帝幼年懵懂時被陸秀夫為免受辱而拉著投海自盡,要麼就是明朝崇禎帝自盡以身殉國悲涼落幕,也就是元順帝逃到北方大草原,但也是在亡國的巨大壓力之下不久病逝,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可以說是亡國之君中相當有福氣之人,是一個異類。

    溥儀身為亡國之君,清朝滅亡後還可以在北京紫禁城中閉門造車的當一方小皇帝,享受民國政府對小朝廷的優待,雖然之後被馮玉祥趕出北京,但在天津依靠著諸多紫禁城帶出來的寶貝也是一個富家翁,而且溥儀還兩次復辟,一次是滿清遺老張勳復辟,一次是去東北當日本的傀儡皇帝,可謂是囂張至極,在亡國之君中活的最舒服,那麼到底為何會這樣呢,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

    溥儀身為末代皇帝,按理說不是被殺就是自殺,為何不只是得到了善待還有後面的兩度復辟,只因為他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啊,清朝身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末的局勢是風雲變幻複雜至極,以前中國的改朝換代國外勢力根本干涉不了,清末時期西方列強勢力卻成為舉足輕重的存在,間接的保護了溥儀。像慈禧太后大權在握掌控中國近半個世紀,想廢除光緒帝面對西方列強的反對也是不了了之。

    清末辛亥革命時期,滿清的龍興之地東北已經成為沙俄與日本的實際控制範圍,兩國為了東北統治權在1904-1905年爆發了日俄戰爭,而無能的清廷選擇了中立,辛亥革命爆發時,本來滿清朝廷可以像元末時期元順帝一般,見勢不妙逃回自己的祖地一般回到東北,但是沙俄與日本卻斷了滿清朝廷的這條退路。孫中山剛開始提出的革命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的口號,辛亥革命時卻改成了“五族共和”,意思要全部繼承清朝疆域,哪怕很多地方已經被西方列強實際控制,但最起碼在法理上站住腳,也害怕滿清朝廷逼急了投靠西方列強以圖自全,那樣中國損失就更大了,既然革命口號是“五族共和”那就需要透過善待清廷末代皇帝溥儀表達出來。

    清末朝廷還是有一定勢力的,雖然辛亥革命時基本上南方都獨立了,北方統治也是岌岌可危,主要的武裝力量北洋六鎮也被野心家袁世凱所控,但是清廷畢竟統治了中國大地近三百年,還是擁有相當一部分忠心耿耿之人,後來的張勳復辟就是一個明顯例子。南方革命黨不想與清廷魚死網破,袁世凱也是顧忌到清廷還有一些底子才連哄帶騙的逼迫溥儀和平退位,既然是和平退位,自然是要保護清廷安全,就這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幸運之一出現了,溥儀身為亡國之君,竟然安然無恙,滿清皇族也是避免了被大肆屠殺的威脅,對比其他朝代的亡國之君和皇族,溥儀簡直幸運到爆。

    溥儀能安然無恙,一方面清庭還擁有一定的勢力,雙方一直死拼下去也是兩敗俱傷。一方面清末西方列強勢力太大,實際控制了中國很多地方,革命黨既怕清廷情急之下投靠西方列強出賣國家利益,又怕大肆屠殺滿清皇族引起負面影響,不好完美的繼承滿清的疆域,為西方列強所趁,所以提出“五族共和”口號用以團結,當然不會對清廷皇族對溥儀大開殺戒了,當然,溥儀為什麼沒有自殺呢,因為亡國時候溥儀才幾歲,根本什麼都不懂,自殺更是無從說起。

    其實在東晉以前中國的朝代基本上都是善待前朝的亡國之君,但是東晉亡國就成為一個分界線,東晉亡於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著名的“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當時為了斬草除根,開了殺前朝亡國之君的惡例,從此以後,後世朝代建國以後對於前朝亡國之君基本上都是殺,形成一種惡俗,溥儀能安然無恙,真是莫大的福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小蟲飛入耳朵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