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悅悅麻
-
2 # 馬博士健康團
順應餵養是“孩子與看護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嬰幼兒餵養模式,強調餵養過程中父母和嬰幼兒之間的互動,鼓勵嬰幼兒發出飢餓和飽足訊號,並給予及時、恰當的迴應,進而讓嬰幼兒逐步學會獨立進食,並在互動中增進父母和嬰幼兒之間的感情。
乳頭靠近新生兒嘴邊,新生兒就會自動吸吮,這是天性。順應餵養也是這個理念,尊重嬰幼兒對食物的選擇,給他一定自主權,透過鼓勵,配合他吃飯,但是絕對不採用強迫的手段。這對父母的要求相對更高一些,父母需要細心觀察嬰幼兒的需求,解讀嬰幼兒以動作、表情、聲音等發出的各種訊號,在搞懂嬰幼兒所表達的意思後,父母做出及時、有針對性、恰當的反應,從而滿足嬰幼兒的需求。
為了能更讓順應餵養起到更好的效果,父母需要特別注意不要在吃飯的時候在嬰幼兒面前玩兒手機,而要把注意力關注度集中在他們身上,避免嬰幼兒分心。同時儘量在20分鐘之內完成進餐,以防止小孩子產生厭倦、哭鬧。應該鼓勵嬰幼兒自己動手,不要擔心他們弄的到處都是,不管是他們手抓也好,還是自己用小勺,都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也會增強他們吃飯的樂趣,最後達到獨立進食。
總結一下,順應餵養的基礎來自於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步驟:①觀察嬰幼兒透過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發出訊號;②父母識別並及時、有情感、保持一致性的迴應嬰幼兒發出的訊號,並與嬰幼兒的發育水平相適應;③嬰幼兒逐漸感受和學習父母的訊號迴應。
順應餵養的基本原則為①在嬰幼兒抓取食物前將他們的手洗乾淨;②自我餵養:讓他們自己拿食物吃;③順應:觀察和聽他們發出有關餵養的訊號並給予迴應;④當嬰幼兒拒絕時,停止餵養並思考他們拒絕的原因,不要強迫餵養;⑤提供不同種類的食物,包括魚蝦蛋奶和水果蔬菜。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順應餵養並不是溺愛,不是讓嬰幼兒自己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也不是鼓勵他們挑食,而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父母的關注以及吃飯的意義與樂趣所在。
張娜 營養學博士
-
3 # 南醫三院
【什麼是順應餵養?】
在中國《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中,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提出了“提倡順應餵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的概念。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在順應養育(responsive parenting)模式框架下發展起班的嬰幼兒餵養模式。
順應餵養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父母應負責準備安全、有營養的食物,並根據嬰幼兒需要及時提供;
2. 父母應負責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
3. 而具體吃什麼、吃多少,則應由嬰幼兒自主決定。
4. 在嬰幼兒餵養過程中,父母應及時感知嬰幼兒發出的飢餓或飽足的訊號,充分尊重嬰幼兒的意願,耐心鼓勵,但決不能強迫餵養。
【還能好好吃飯嗎?……給老孃吞下去!】
順應餵養模式要求父母需要根據嬰幼兒的年齡準備好合適的輔食,並按嬰幼兒的生活習慣決定輔食餵養的適宜時間。從開始新增輔食起就應為嬰幼兒安排固定的座位和餐具,營造安靜、輕鬆的進餐環境,杜絕電視、玩具、手機等的干擾。
餵養時父母應與嬰幼兒保持面對面,以便於交流。
父母應及時迴應嬰幼兒發出的飢餓或飽足的訊號,及時提供或終止餵養。如當嬰兒看到食物表現興奮、小勺靠近時張嘴、舔吮食物等,表示飢餓;而當嬰兒緊閉小嘴、扭頭、吐出食物時,則表示已吃飽。
父母應以正面的態度,鼓勵嬰幼兒以語言、肢體語言等發出要求或拒絕進食的請求,增進嬰幼兒對飢餓或飽足的內在感受,發展其自我控制飢餓或飽足的能力。
父母應允許嬰幼兒在準備好的食物中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
對於嬰幼兒不喜歡的食物,父母應反覆提供並鼓勵其嘗試。父母應對食物和進食保持中立態度,不能以食物和進食作為懲罰和獎勵。
父母應允許並鼓勵嬰幼兒嘗試自己進食,可以手抓或使用小勺等,並建議特別為嬰幼兒準備合適的手抓食物,鼓勵嬰幼兒在良好的互動過程中學習自我服務,增強其對食物和進食的注意與興趣,並促進嬰幼兒逐步學會獨立進食。
此外,父母的進食行為和態度是嬰幼兒模仿的榜樣,父母必須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行為和習慣。
嬰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一次進餐時間宜控制在20 min以內。進餐過程中應鼓勵嬰幼兒手抓食物自喂,或學習使用餐具,以增加嬰幼兒對食物和進食的興趣。進餐時看電視、玩玩具等會分散嬰幼兒對進食和食物的興趣,必須加以禁止。
回覆列表
當寶寶出現哭鬧情況下,馬上餵奶,這樣不是順應餵養。應該考慮哭鬧的原因。如果每次都餵奶,會導致孩子日後消瘦,或是肥胖。
當寶寶通過出現面部表情、動作發出訊號時,父母要及時有感情的迴應孩子的訊號。
給寶寶洗乾淨手,讓她自己拿食物吃,如果不想吃了就不要強迫孩子,應該考慮孩子不吃的原因。要給孩子多提供各種種類的食物,建立就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