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酒師田曉明

    中國產葡萄酒的品質也是有好有壞,只是目前國內沒有明確的葡萄酒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葡萄酒級別制度,所以沒有可比性!中國產葡萄酒裡的精品酒莊酒很棒,和進口餐酒相比當然高出一籌,但是生產成本高,價格高!造成價效比不高。中國產葡萄酒裡也有很多不錯的葡萄酒,只是價效比和認可度需要提高!目前國家在葡萄種植以及經濟型農業方面的支援力度不夠,而國外一些國家在經濟型農業方面的補貼很大,造成成本優勢明顯。所以中國產葡萄酒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不明顯,相信隨著國家的改革,重視經濟型農業的支援和扶持,中國產葡萄酒一定會出現一大批高品質,高性價比的葡萄酒!

  • 2 # 小酒小酌

    很多剛接觸進口葡萄酒的朋友,之前都是在喝中國產葡萄酒,在接觸之前,都會問到一個問題:進口葡萄酒和中國產葡萄酒有什麼區別嗎?或者進口葡萄酒和中國產葡萄酒哪個更好喝?

    一、葡萄酒經營模式

    進口葡萄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100元—300元是進口葡萄酒密集價位區。進口葡萄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中國產葡萄酒的高階產品。而進口葡萄酒的高階幾乎是中國產葡萄酒無法高攀的。進口葡萄酒是以品質為核心的經營方式,超高性價比作為消費保障,酒莊的大部分精力用於提升葡萄酒的品質,依託於酒商進行批發,酒商再透過各種紅酒分銷渠道銷售給消費者。由於沒有高額的費用支出,每個環節只賺取合理利潤。更有部分大型酒商,比如醍恩酒業,直接透過參股酒莊、買斷酒莊的方式獲得優質上游資源,將優質進口紅酒價格平移至國內,能夠將渠道成本節約20-30%。由於品質出眾,進口紅酒口碑好,消費者粘性高。

    中國產葡萄酒大部分價位是二三十元以下,主要面對低端客戶,低端葡萄酒市場一直是中國產葡萄酒賴以生存的根基。中國產葡萄酒是以廣告戰略為主,在包括進口紅酒所有渠道環節費用的基礎上,主要依靠宣傳策劃,動輒幾億的廣告費消費者產生印象形成購買,到最後誰為此質量的產品買單可想而知。(答主微醺:ymjlover)

    二、葡萄酒品質

    中國產葡萄酒相比進口葡萄酒在品質上有著較大差距,這是客觀事實。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有種種,我們不妨本著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態度來進行對比。

    1、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同

    只有在嚴苛、合理且完善的法律監管之下,一個國家的某個行業才能夠健康發展,葡萄酒行業亦是如此。但凡世界上知名葡萄酒生產國,必有嚴格而詳盡的葡萄酒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從而使植株密度、年產量、種植技術、釀造工藝等方面都有極高的保證。例如法國,在1935年就已經透過大量關於葡萄酒質量控制的法律。這些法律建立了一個原產地控制命名系統,並由一專門的監督委員會來管理。因此法華人擁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統以及最嚴格的關於葡萄酒製作和生產的法律。

    我們國家葡萄酒管理機制尚存在大量缺陷。於2008年1月1日才開始實施的葡萄酒新國家標準,目的是加強中國葡萄酒生產的規範性和提高中國產葡萄酒的品質。然而新國標的實施,還需要技術支援、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和消費者認識等眾多綜合因素的協調配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葡萄酒新國標本身與國際通行標準存在較大差距,更難和法國這種葡萄酒大國國家標準相提並論。舉個例子,進口葡萄酒必須是100%的葡萄汁,中國標準可以進行部分勾兌。由此來看,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2、釀造原料不同

    俗話說“三分工藝,七分原料”。釀製葡萄酒的原料對葡萄酒品質起到決定性作用,好的葡萄是釀造好的葡萄酒的基本前提。中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在原料上的差異,是導致其在品質上有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葡萄園不同

    國外葡萄園多建立在砂礫石、黏土等貧瘠的土壤之上,地質環境看似惡劣,其實地下蘊含著豐富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在此類土質種植的葡萄,產出的葡萄養分充足,釀造的葡萄酒品質很高。

    中國葡萄園與世界著名產區的葡萄園所處緯度相同,在光照時間和降水量上本沒有太大劣勢。但中國對土質的管理和檢查基本空白,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標準。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品質還是難以提高。

    ②葡萄園的管理方式不同

    新舊世界進口葡萄酒原產國的管理方式有較大的差異,基本葡萄園都是私有制,能夠世代傳承,也更加重視其酒莊聲譽,不會為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葡萄園能夠統一管理,並且釀酒師擁有至高權利,幾十公頃甚至幾百公頃的葡萄園都由釀酒師決定採收時間。在舊世界釀酒國,葡萄的種植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先進的釀酒葡萄栽培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葡萄酒品質。

    在國內,由於土地國有化政策,土地分散在農民手中,除特別酒款以外,釀製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透過果農分散種植,再由各釀酒公司收購。由於葡萄園的分散種植,果農按照自已的意願施肥、澆灌、噴灑農藥,難以實現統一管理,必然導致葡萄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果農的栽培管理經驗都很有限,對西方控制葡萄產量,追求品質的栽培方式多有抗拒,這樣葡萄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從而影響中國產葡萄酒的品質。

    眾所周知葡萄樹一生中最優質的葡萄果實產自其30—50年的樹齡段,而在中國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下,果農不可能堅持在自己賴以活命的土地上栽種30年的釀酒葡萄樹。而葡萄的樹齡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條件,這一要素正是中國產葡萄酒的“軟肋”。由於國外葡萄園採用世襲制,滿足老藤生長所需時間的先天條件,並且國外對最低釀酒樹齡也有規定,達不到樹齡的葡萄樹一律不準用於釀造葡萄酒。

    3、釀酒理念、技術不同

    中國產葡萄酒的釀造技術雖說已經著手從先進葡萄酒生產國引進,但近十年尚且停留在硬體裝置引進,而最關鍵的像釀酒師、釀造理念等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尤其在舊世界的莊園,或是在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莊,受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師及釀造理念的實力方面要比中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許多。中國產葡萄酒釀造技術還停留在工業化方式生產階段,很少的一部分高階酒會模仿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但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裝瓶後立即上市售賣。

    4、葡萄酒文化底蘊不同

    世界知名葡萄酒生產國,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著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世界大戰期間國家淪喪都不曾間斷,義大利則更長一些。這種歷經歷史沉澱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經深入每個莊園主、釀酒師甚至是普通葡萄酒飲用者的骨髓。優秀的釀酒師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人生最大的榮耀,盈利是順手的。中國產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於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上。

    三、葡萄酒個性化

    世界上有6000多種釀酒葡萄,進口葡萄酒的釀製多采用其中50種,每一款進口葡萄酒的產區風格、區域化釀造品種、品種配比比例等各具特色,無論哪個葡萄酒生產國,都是充分探究的基礎上完成本國品種區域化和酒種區域化,使其口感風格各異,從而釀製形成一系列有地域特色的知名葡萄酒。比如波爾多幹紅、蘇玳貴腐、香檳產區香檳、德國冰酒等。以法國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每個產區裡又有若干個小產區,比如波爾多酒有一萬多家酒莊,每年就至少能釀造出一萬多種口味,這僅僅是法國的一個產區而已,葡萄酒的個性化程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而中國產葡萄酒在品種和區域化問題上仍存在著相當的盲目性,比如從上個世紀80年代全國的乾白熱、90年代的赤霞珠乾紅熱,到今天的“中國波爾多”、“中國酒莊酒”鋪天蓋地,甚至西部低溫地區種植高溫環境生長的赤霞珠,東部溫暖地區和南方地區卻生產“冰酒”。但不管叫什麼,很多中國產葡萄酒的口感都相差不大。

    除此之外,進口葡萄酒還在酒精度、儲存時間等諸多方面有別於中國產葡萄酒,在此不一一闡述。據官方資料統計,2009年,進口紅酒佔紅酒總額的4.5%,2014年進口酒份額則達到35%,預計到2017年,紅酒市場將破千億大關,進口紅酒市場份額將突破60%。根據Vinexpo(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2014年底釋出的亞太和世界範圍葡萄酒及烈酒市場調查報告,中國超越法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紅葡萄酒消費國。感慨中國葡萄酒發展迅猛之餘,我們更多的是深切感受到目前中國產葡萄酒行業急需調整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對從業者來說,要根據自己手中的客戶型別、市場趨勢去作出判斷,畢竟選擇做進口紅酒還是中國產紅酒關乎到日後自身的持久穩定經營!

  • 3 # 美麗家7

    中中國產和進口的紅酒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首先,紅酒的原料來源是紅葡萄,紅葡萄的產地和品種不同,釀出來的紅酒也有很大差別。很多外國的葡萄產地有成熟的法律保護,從種植到採摘、製作都有一整套規定好的程式,這方面是國內有所不及的。一般來說,中中國產的紅酒味道要稍淡些,進口的較濃郁而芳香。

    二是釀酒歷史不同。國外的紅酒釀造歷史是持續而悠久的,並不曾有斷層。但是大陸的紅酒釀造歷史斷斷續續,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在釀酒技術、理念和人才方面與國外比有一些差距。

    三是葡萄原料不同。國內的葡萄種植起步較晚,質量上有所不足。國外的一些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的酒好,是因為年份久,紮根深,所以產出的酒等級很高;此外,葡萄樹的樹齡也不一樣,國內的超過30年的葡萄樹不多見,但是葡萄酒樹一生中能產出最好酒的果實是來自於30—50的樹齡段。

    智利名莊、法國波爾多名莊都是比較有名葡萄酒產區,比照華人的口味和市場銷售份額看,智利酒的銷量在中國市場更好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著名的“樣式雷”家族都參與設計過哪些建築,他們的具體工作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