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周穆王死後,兒子繄扈即位,是為共王(也作恭王),他之後的王位更迭,《史記》僅用了短短數言:“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崩,共王弟闢方立,是為孝王。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比起前期的文武成康昭穆諸王,著墨太少,尤其是懿王去世後,繼位的不是懿王太子燮(即後來的夷王),而是恭王的弟弟、懿王的叔父闢方。這在以宗法立國的西周王朝著實反常。直到夷王登上王位,嫡長子繼承製才又恢復。

    “國事中間幾翻覆”,然而傳世文獻關於恭、懿、孝、夷四王的記載相當簡略,不是司馬遷不願意細寫,可能他手邊根本就沒什麼資料,以致無法下手。好在今人可以通過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考證過去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以有限的線索勾勒出西周中期(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時代)的大致面貌。

    皇皇巨篇

    在被公認屬於這時段的重器中,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因其傳奇經歷為人所知。

    小克鼎,西周中晚期青銅器,光緒中期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現藏故宮博物院

    大克鼎於清光緒中期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任村西周銅器窖藏,與大克鼎同時“現身”的,還有7件類似器物,形制、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均為西周貴族克所有。

    雖深埋地下多年,3000年前刻於大克鼎內的金文依稀可辨。在那28行共計290字的長篇銘文裡,作器者克於前半段追述了祖父“師華父”在恭王時期的卓越功勳,讚頌他有謙遜的品德、寧靜之心和美好的德性,能夠保衛君主,輔弼王室。周王念及師華父功績,將其孫子克擢拔為出傳王命、入達下情的宮廷大臣。

    後半段介紹周王對克的任命和賞賜:

    王在宗周,旦,王各穆廟,即位,□季右膳夫克,入門,立中廷,北向。王呼尹氏冊命膳夫克,王若曰:“克,昔餘既令汝出入朕令,今餘唯申就乃令,賜汝素巿參中蔥。賜汝田於野。……賜汝丼家□田於峻,以厥臣妾。……賜汝田於匽。賜汝田於□原。賜汝田於寒山。賜汝史小臣、霝籥鼓鍾。賜汝丼、□、□人。……敬夙夜用事,勿廢朕令。”

    這是一篇典型的冊命金文,常見於穆王之後的青銅器中,這類金文通常包含幾個要素:冊命地點、參與人員、冊命儀式、賞賜物品、訓誥內容、答拜禮儀等。比如膳夫克的冊命地點在宗周的穆廟,整個過程出現了4個人:作為王朝最高權力象徵的周王,代表周王宣讀冊命書的史官尹氏,在儀式中擔任引導之職的右者(因其始終處於受命者右側得名)以及受命者膳夫克。賞賜物包含禮服、田地、附屬於土地的男女奴隸、低階官吏以及樂器。尹氏宣讀完畢後,克跪拜叩頭,從尹氏手中接過任命檔案,儀式告一段落。儀式結束後,受命者會鑄造一件銅器以作紀念,克便鑄大克鼎稱頌天子美德,同時祭祀祖父師華父,感念他為這個家族帶來的榮光,並將受命過程記錄下來。

    小克鼎,西周中晚期青銅器,光緒中期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現藏上海博物館

    儘管在金文中,“田”的規模要比“土”小,膳夫克一次得到7處不同地點的田地(包括今陝西西部直到甘肅東部的涇河流域),並且還有附屬的奴隸,收穫還是不少。畢竟經歷早期封土建邦和幾次大規模戰爭後,周王能夠賜給貴族官員的土地越來越少。成康時期,周天子都是大方地賞賜一整片土地,但隨著東部廣闊土地分封殆盡,眾多地方封國廣佈各處,到西周中晚期,對於具有重要功績的官員(通常是軍事方面的功勳),周王只能賜其零碎的土地。周王能在被貴族重臣瓜分殆盡的周原地區——周王朝祖基所在——找出7片“田”賞賜給克,足見對他的重視,難怪周王要命令他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勿廢朕令”。究竟膳夫克立下何等功勞讓周王大肆封賞?我們先來看膳夫在西周官僚系統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何為膳夫

    大致說來,西周王朝的運轉由兩部分共同支撐:“一部分是官僚系統,周王依賴他們,對以都城為核心的中心統治區域進行直接行政和管理;另一部分,是以封建的諸侯為主體的諸侯國自治行政系統。”前者的組成、架構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越往後,職官的分工和層級越細密,官僚機構愈加龐大。處於這套官僚系統頂端的是太師、太保一類的執政大臣,地位最高,他們掌握著朝廷的軍政大權,併成為年少國君的監護者,如成王時期的太保召公。然後是掌管土地、農副業生產的司土(司徒)、職掌軍事的司馬、管刑獄之事的司寇等職,主要承擔民事日常行政職能,這些官職屬於“卿事寮”系統,相當於周王的辦公廳和參謀部,掌管政治、軍事、刑法等。與“卿事寮”對應的還有“太史寮”系統,相當於周王的秘書處和文化部,負責助王冊命、賞賜,儲存整理文化典籍等工作。

    膳夫梁其簋,西周晚期青銅器,傳1940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共5件,此件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卿事寮”和“太史寮”兩大官職系統,是西周最重要的兩大政府機構,除此之外,另有太宰、膳夫等一類活躍在周王身邊的官員。太宰類似王室的家務總管,膳夫負責管理王室飲食和祭祀膳食。目前發現最早有關膳夫的銘文記載僅限西周中後期,他的主要工作包括為君王嘗食、服務周王用餐、統領其他人做好食材、物資的儲存和管理工作等,總而言之為“食官之長”。因為處於君側,與周王關係密切,出於方便,周王自然常會差遣膳夫處理某些政務工作,比如替其傳喚、召見官員等。當膳夫需要替周王處理的政治事務越來越多,他也就越來越偏離本職工作,到了“政食不分”的地步,久而久之,膳夫成為天子交辦重要事項的人選、君主身邊備受寵幸的家臣。

    以克為例,他鑄大克鼎後,周王連續不斷賞賜其田地和奴隸,克的財力越來越雄厚,不久又製作7件小克鼎,銘文提及周王任命他前往成周整頓駐紮在那裡的軍隊——東八師,克儼然周天子的代理人,短短數年間,從一名食官成為位高權重的寵臣,有能力製作成套精美的青銅器,借銘文記錄功勳流傳後世。他第一個要感謝的人是祖先師華父,我們都知道,西周長期實行重要官職世襲制,先有克的祖先為周王效力,並有一定功績,而後才有天子對克的冊命,克得以依靠祖先餘蔭享有種種特權,獲取財物。是故大克鼎銘文開頭即讚美祖先功績,一是出於禮儀需要,宣揚繼承資格,二是表達效法祖先、繼續尊奉王室的決心。師華父的偉績不見傳世文獻記載,銘文稱他“克恭保厥闢恭王”,即奮力捍衛了恭王。恭王有什麼事值得大臣來保衛?學者晁福林根據銘文用字猜測:“其中大有可能者,應當就是傳位之事。聯絡到恭王之弟(穆王庶子闢方)後來曾繼大統之事,可以推測,闢方的勢力在恭王(或者穆王)時或已相當可觀,在恭王時就有取嫡系繼統而代之的勢頭,已經威脅到恭王。”而作為王朝重臣的師華父阻止了恭王弟闢方干擾王位繼承,保障了恭王之子囏的太子之位,並且使其繼位為懿王,從而接續了王室的嫡長正統。這也得以解釋為何克對祖父讚譽極高,但未談及父親,應當與其父任職於孝王(闢方)有關。

    為什麼這麼說,這就涉及為大克鼎斷代的問題。既然師華父供職於恭王,試問克鑄大克鼎時當處哪個年代?陳夢家根據青銅器形制、紋飾,按照克的祖孫三代排下來,推斷大克鼎應造於夷王時期,唐蘭也認為“大克鼎的製作時代,相當於夷王或厲王”,晁福林進一步指出,考慮到懿、孝兩世都歷時不長,克處夷王世的可能性很大,“師華父可能去世於懿王時,其子或當任職於懿、孝時期”,如此一來,克不在青銅器上讚頌作為孝王臣的父親,倒也解釋得通。青銅器斷代本就以西周中期諸王最難確定,主要原因還是關於恭、懿、孝、夷諸王事蹟的文獻記載“接近空白,人物史事兩無所知”,因此在推斷中期青銅器所屬王世時,就缺乏可資比照的可靠依據,陳夢家運用銅器內部的聯絡,如銘文、形制和花紋為其斷代,算是“較為妥當的一種推測”,但大克鼎鑄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不過作為西周中期的產物,它還是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印記。

    《考古圖》中的牧簋及銘文,北宋呂大臨撰

    參考資料:

    楊寬《西周史》

    李峰《西周的政體:中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 《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黃愛梅《封邦建國的禮樂世界:西周》

    周亞《關於大克鼎的幾個問題》

    晁福林《西周恭懿孝夷時期的王室內部鬥爭——以彝銘及竹簡資料為中心的考察》

    韓巍《冊命體制與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沒念過書的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