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呂談茶

    各種合一,劍客人劍合一,騎馬人馬合一,開車人車合一,各種合一在小說中都是最高境界,現實中要做到合一真的太難了。

    至於是否可以人茶合一,我是持否定意見的。

    我沒見過。聽過過各種高手,去討教發現都是要賣茶的,拿著他自己的茶向他請教可能都說成垃圾。

    理論上也不可能。

    茶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倉儲、醒茶、沖泡、品鑑等等,茶又在變化,天氣冷在變,熱也在變,下雨和天晴可能差距都非常大,還有水、器皿都可能不一樣,沖泡時手要一直穩定,品鑑時身體的狀況也不大可能一直是平和的......

    所謂合一要求絕對的熟悉或掌控,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

    至於禪茶一味,不是合一的意思,我理解是喝茶也是在修行啊。

  • 2 # 一瓢師付

    愚個人認為,所謂的人茶合一,禪茶一味只是一種境界,一種意境和一種心境而己。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積累,一種修為的積累,一種人生文化的經歷的積累,還要不可一定的物質的積累,方可達到。

    撮一撮好茶,燒一壺山泉。或一人靜靜的捧一本古書,或任由思緒放飛,靜靜地思想,或邀三五好友共茗,暢談古今中外,詩詞歌賦,聽聽小曲,彈一首高山流水,豈不快哉!

  • 3 # 一茶一味

    我認為人茶合一,禪茶一味是一種修心,是一種生活態度,喝一杯茶,單純地享受它的滋味,讓自己處於靜境中,透過茶與心的交融,徹底的放鬆,在茶意中放下煩勞、放下執著,讓心靈迴歸平靜,哪怕是片刻的內心寧靜,也是自己內心的一種休息。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需有功夫,其次是鍛煉出的特別感覺。”這種特別的感覺就是人茶合一的意境。要享受這種清福就要花時間,親力親為,慢慢培養出品茶的意境。在競爭激烈,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夠享受這種清福,不是為了業務在酒桌豪飲,就是為了房貸在埋頭加班,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不過是隨意一泡,咕嚕暢飲,解渴之物而已,這樣飲茶怎麼能夠體悟茶之真味,人茶合一更是無從談起,也就與這種清福無緣了!其實這種清福也不難,找點空閒的時間,一處相對安靜潔淨的環境,親自燒水泡茶,慢慢品嚐,在這種過程中放下自己的壓力,卸下自己的包袱,一心融入這種過程中。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偉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中,茶是閒適生活最好的伴侶,是去除煩勞、不快最好的飲品。慢慢飲茶,慢慢生活,是一種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趙州禪師三句“吃茶去”,既是佛門萬千偈語的經典,也是茶文化最著名的典故,亦是禪茶一味的真諦。“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問吃茶,還是吃茶。”是禪意與茶的完美結合。禪是什麼?佛有在哪裡?只有當下,才是我們真正的生活。朋友來了,吃茶去;獨自無聊,吃茶去;心情不好,吃茶去;心情好;吃茶去。“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何必執著,何必苦惱,不如飲一杯清茶,順其自然。

    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凡凡的做人,閒來兩碗茶,知足常樂。

  • 4 # 涉釣江湖傳

    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淨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以早達到清淨的彼岸。

    茶沒貴賤之分,茶客需做到兩點:一是心靜,二是體悟。在烹茶過程中,領悟茶之靜,茶之逸,茶之真。禪茶一味,共參禪機,茶理。佛是茶的昇華,茶是佛的禪心。是感悟,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協調。

    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人茶合一,底蘊傳承,不僅是傳承更是一種超脫,讓人在紛擾繁雜的生活中忘卻裕世,洗淨塵心細品茶之真味。

  • 5 # Fandy

    茶香與書香、墨香,號稱“三香”。茶之清淡,書之高雅,墨之濃厚,三香融合一味,謂之中華文化精神芳香。

    茶道至簡,人道儉德。

    茶道即人道。

    茶器精美,茶法精湛,茶藝唯美。但茶道不侷限於茶法茶器,有更為深厚的內涵。陸羽在茶經上寫道,茶性儉,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能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定有淡泊名利的品行,君子之交的友情,兼濟天下的胸懷。所謂志同道合之人。

    以茶待客的人,對己,簡樸自律;對客,以禮相待。茶道既含修心,又兼待人、處事、接物。

    一杯茗茶如清風,至簡清靜無為。

    茶中帶禪,禪茶一味。

    禪是一種心境。放空自己,放下所有,無人無我,無風無雨無天地。唯有一池清水,平靜不起波瀾。

    人生如一場旅途,年輕為自己,老了為兒女,沒有一刻不在奔波。停下來,飲一杯茶。那一刻放下所有塵勞,品味茶的苦,茶的香,茶的甘。

    品茶則如參禪。心與茶相通。迴歸本性,清靜安詳。

    人茶合一,專注無二。

    一味一念。一味生百味,一念念不斷。

    趙州禪師說,吃茶去。吃茶便吃茶,既不想種茶製茶烹茶,也不思身前身後事。

    一念專注,便能品出茶中一味。過去不憶,未來不憂。此刻一念,便是永恆。

    這時是你喝茶,還是茶喝你,已然分不清了。

  • 6 # 喜歡茶的女孩

    愚見。

    中國的茶文化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這顆大樹下的一個小枝丫。所謂能達到人茶合一,禪茶一味這種境界的人,肯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人,就像心學大師王陽明所寫的那樣(他自己曾對著竹子格物格的吐血),我想如果能對茶研究的透徹明瞭,再加上自己所經歷的過往,文化積澱,是可以達到人茶合一,禪茶一味的。

    看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就會發現很多茶的細節,例如:春天的茶和夏天的茶味道不一樣,東山的茶和西山的茶也有區別,江水和井水泡茶同樣味道不一等等,為何他能對茶如此瞭解呢?那是他遊歷大江南北,遍訪名茶名師,品鑑各地山泉江水所得來的!

    至於天人合一,禪茶一味這種高深的修養,也可以從泡茶中慢慢領悟。粗談一二,首先要敬畏,一片樹葉,要幾經生死才能來到你的身邊?從插枝生長,採摘製作,到運輸流通,投茶沖泡,這各中過程確實滿含心血!再者在沖泡過程中的端茶敬客的禮儀,落座的順序,持杯的姿勢,合乎當季的插花,處處提現著尊敬與禮節,我感覺這就是人茶合一的表現。

    文末,摘抄一句千利休留下的詩,共勉:先把水燒開/在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是的,一無所有,卻又包羅永珍!

  • 7 # 百花袁

    華人飲茶崇尚自然,不重形式,不象日本茶道那般,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

    蘇東坡在《汲江煎茶》中寫道: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東坡的這首詩寫出了閒適悠然的雅意,寫出了月夜臨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稱茶境虛靜清幽的上乘之作。

    我們常說的“禪茶一味”“天人合一”都得一個“靜”字。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教更主靜。靜可內斂,可虛懷若谷,靜與美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透過茶事創造出一種空靈虛靜的氛圍和心境,讓茶香浸潤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心靈和精神就會在虛靜中得到淨化和昇華,就會在虛靜中自然而然的與大自然融匯。這就是“天人合一,禪茶一味”的境界,他的含義就是修身養性,讓自己放飛心靈,放牧天性,使自己身心健康,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真實。

  • 8 # 旭哥的茶人生活日記

    人茶合一、茶禪一味;是指自我修行!借茶來修行,茶只是媒介!可以是喝茶也可以是畫畫!是否能達到茶茶一味的境界不在茶在於人!有這樣的修行境界做任何事都是修行!對我來說喝茶就只是喝茶,與修行無關!因為沒到那個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的拍照效果真的那麼好嗎?可是它的美顏很強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