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寓道於教

    為什麼我老是看到好多職場問題,說明這真是一個問題。

    學生進入職場最重要的就是職場每一件事你都要負責,沒有做錯的機會。職場不會給你犯錯的機會!

    好懷念學生時代啊,那個時候逃個課,上個網,晚上也不回宿舍,假裝跟班主任請過假了,泡在網咖,打遊戲。根本不怕學校的規章制度,因為大不了寫個檢討什麼的,只要你自己學習成績好,誰能管住你。

    但是職場不一樣,你犯了一個錯,領導對你印象就差了,你可能2到3年失去了很多機會。

    難受想哭

  • 2 # 阿來顧問

    學生生活和職場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大部分大學生步入職場後,從思維、行為方式、生活習慣上都會有很大的衝擊和變化,這也是我們轉變學生思維需要改變的地方。一、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大學生在學校裡面,除了以興趣為主的社團和課外輔導,學習的動機多以考試為導向,即學習的發生大都為了考試或考證。大學生普遍學習頻率最高的時候是考試前,平時對專業課的學習也多停留在吸收課堂知識以及完成課後的作業或小組專案,而往往缺乏廣度和深度的自主學習。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高分或考取證書,而不是完善個人知識體系和提高專業能力。進入職場後,由於職場內的競爭與業務的壓力,職場人需要主動去學習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例如認識相關的職場人士,進行經驗學習或透過參加週末的培訓和閱讀書籍,補充相關知識理論。由於職場的學習是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工作、反哺實際運用,進入職場後即使沒有了老師、家長的監督,也沒有考試的約束,我們也會為讓自己在職場中更有價值而去自主學習。二、人際敏感度提升大學生在大學的人際關係相對於職場是簡單純粹很多,當然現在的大學也存在一些複雜的情況。大學的時候,我們周圍都是同學、舍友或同個社團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太多的利害關係,也沒有太多的戒備。進入職場後,我們不會認為自己是來交朋友的,我們也很少再會和某個同事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稱得上閨蜜或兄弟的很少是自己的同事。一方面我們很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和依賴職場上認識的人,另一方面我們開始積極主動地去結實同行業或不同行業中我們認為以後能夠給自己帶來幫助的人。為了工作更加順暢,我們也開始有意識去學習察言觀色,和他人保持距離,又維持良好關係。人際敏感度的提升,讓我們都清楚認識到“人脈”的重要性。三、執行力變強大學的時候可能還會強調自己是“拖延症”,所以總是等到考試前才想著要開始認真複習,到了“deadline”前才開始做作業或小組專案。但是到了職場,沒有那麼多借口,再漂亮的理由最後都是結果說了算。不會再有人在意你過程有多困難,有多努力,大家都只承認拿出來的成果是什麼。於是,我們關注的也不再是怎麼“克服拖延症”,而是怎麼“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在職場上,永遠沒有最好的時機,也沒有萬全的準備,一個想法出來,可能就先要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再不斷地完善。在你猶豫要不要向上級彙報自己的方案,覺得自己的方案還有很多不足,怕被否認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走在你的前面,用網際網路的說法,已經迭代了2.0、3.0了。沒有什麼很牛的原因,就是環境逼著你會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學生到職場,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很多人都會在進入職場後開始懷念學生時代的生活,那是因為適應和變化的過程也是一個跳出舒適圈的過程。進入職場後有了各方面的壓力和責任,很多事情不都完全出自自己的意願。但是,我們也不能直接判定這些變化是壞的或好的,只能說我們都只是在適應的過程成為了自己。

  • 3 # 達西格子間

    職場不同於學校,成為一名職場人後,必然會要迎接變化。如果要說最大的變化,我想是“心態”的職場化。

    首先,很多人希望培養專業的形象,更注重職業化著裝,更偏向穩重,因此改變以前在學校稚嫩的穿衣風格。這是心態上職場化的表現之一。

    其次,心態上的職場化的另一改變,就是自我認同的方式。在學校,有同學的鼓勵,老師的肯定,考試機制的及時反饋,所以對自我認同更多來自於外界。而到了職場,做的工作都成了分內之事,理所應當。做的事情得不到外界的有效反饋成為了很常見的事情。所以,進入職場,需要改變自我認同的方式,應該更加關注自己對自身的評價,與每個階段的自己比較,而不是依賴外界的對自我的肯定。

    心態上的職場化,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學會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自己。比如每個人的職場生涯都會遇到不同領導風格的領導,作為下屬,職業化的表現就是要主動去適應不同領導的風格,而不是抱怨領導不對你的胃口。

    綜上,我認為學生進入職場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心態上的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人常說的“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真正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