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能在下課時剛好講完?
18
回覆列表
  • 1 # 給力大象

      你說的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很多老師都可以做到掐著點下課,一節課的內容講完的時候,剛好下課鈴響起,學生覺得非常的神奇,老師也覺得自己對課堂的把握非常精準,很開心。怎麼樣做到這一點呢?其實是有一些小竅門的,作為一個教學幾十年的老教師,我來分享一下這些小竅門。

    適當分配每節課的內容

      要想做到準時下課,首先就要正確的給每一節課分配適當的教學內容。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這一點對新教師來說不太容易,但對老教師來說不算難。因為老教師已經重複講授這個內容很多次了,如果以前發現某一節課安排的內容太多,他就會在課後備課的時候把這個現象記錄下來,下一次在講授這個內容的時候就進行調整。

      在這裡可以告訴你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新老師上的第一節課,一般來說都是時間太多了,內容太少了,講的太快了。噼裡啪啦就把備課準備的內容就講完了,離下課的時間還差好遠呢。老教師一般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用PPT的頁數來規劃和控制時間

      根據所講授的內容不同,每頁PPT大概講授多長時間,每一個老師心裡都有數的,所以根據備課的時候所準備的PPT頁數,就知道這一節課大概講授多長時間,然後再適當安排課堂問答,就可以控制一節課的授課時間,基本上做到講完就下課。

      老師在製作PPT的時候,可以在頁面上顯示頁碼,上課的時候注意一下,自己講到第幾頁PPT了,回憶一下備課的時候準備了多少頁,就可以控制時間。

    課堂上語速控制

      有了PPT的頁碼做標誌之後,老師就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內容要講,這一節課大概還剩下多少時間?根據時間的多少,老師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語速,說話慢一點,清晰一點,講到某一個要點的時候暫停幾秒鐘,看起來像是給學生一點時間思考一樣,這樣就可以很自然的控制時間。

    課堂提問可多可少

      有一些環節是可以在課堂上靈活變化的。比如說課堂提問,老師問一個問題,可以請兩個學生回答,也可以請四個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之後老師點評多少也是可以隨機應變的。這樣也可以調整上課的時間。

    偷看手錶手機

      哈哈哈!你沒有發現嗎?老師上課之前會把手錶摘下來,放在講臺上,這樣他低頭看課本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手錶,於是他就知道時間了。如果距離下課還有十分鐘,想在心裡讀秒,精確的控制下課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只有兩分鐘或者一分鐘,在心裡面讀秒是很容易的,再配合語速上的變化,把結束語隨機應變的做一些調整,就可以做到精確的配合下課鈴結束這一節課。

      總的來說吧,大部分老師要想做到配合下課鈴,準確下課,都要採取一些技巧,真正完全憑感覺就能踩中下課鈴聲的老師是非常少見的,除非這一節課他已經反覆的講過很多次了,真的把整節課每一個字都背下來了。

  • 2 # 思並快樂著

    這是一種熟能生巧的技術。

    一個老師的破繭成蝶,一般需要:責任心+職業認同感+深厚學養+口才+經驗+隨機應變的能力……

    好老師和好課程體現在很多方面,對課堂時間的精確把握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

    在大學,我的經驗,一門課一般要上至少三輪才能成熟。成熟包括豐富立體的課程內容、明確清晰的課程建設目標、對課程進度恰到好處的設計和把握、相對準確和客觀的的課程考核和評估體系等,這其中,就包括了具體到每一節課課程內容和時間調控的準確把握。

    一般而言,初為人師,或者面對一門全新的課程,老師的第一輪授課往往可能面臨“狀況百出”的窘境:包括課程內容單薄,授課手段單一,課堂掌控或駕馭能力差,提前下課或拖堂會成為常態,由於提前下課違規,所以課時不夠“閒話”或影片來湊也是常有的事。大學裡不乏一些老師把課堂變成了“八卦閒聊”的個人舞臺,一節課45分鐘,與課程內容無關的八卦要佔到一半時間以上。當然,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上課法,容易被學生詬病。

    有責任心的老師,一輪一輪上課的過程,也是一輪一輪課程打磨臻於完善的過程。包括根據前一輪上課內容版塊重新劃分設計進一步合理化的過程,包括進一步充實完善上課資料以備“不時之需”的準備,這是夯實根基的重要一步,叫做“不打無準備之戰”,準備越充分,課程呈現會越完美,也就越有可能達到時間把控上的“遊刃有餘”。

    當然,除此之外,“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熟能生巧”的技術和經驗也很重要。比如我自己的一個經驗:上課如果學生反饋很好,可能就會講high,任憑思維“信馬由韁”,基於課程的拓展和延伸會比較多。這種情況下,原先設計的課程進度可能就會臨時調整。比如原先設計的一節課要講完的多個知識點可能會調整為兩節課講完,但這個臨時調整可能學生根本不會感覺到。為什麼學生一般不會感覺到這個臨時調整和改變?我覺得可以歸功於教學年限和教學經驗,經驗越豐富,會越來越懂得把控時間和講課節奏,在上課過程中不露痕跡地透過“起承轉合”,形成一種渾然一體、一氣呵成之感。

    所以,學生感覺到的老師正好能在下課時間把課踩點講完不外乎幾個原因:準備充分;熟能生巧;隨機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訊息給男生,他不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