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國泥趣史御伽眾

    三國同盟鬆動與第四次川中島會戰

    1560年,甲相駿(甲斐武田、相模北條、駿河今川)三國同盟出現了重大問題:

    桶峽間奇襲

    駿河今川家當主今川義元決意上洛進京,率軍25000(真土豪),途經尾張國境內被戰國最著名的傢伙——織田信長奇襲於桶峽間,陣亡。戰死士兵約2000~2500人。

    今川義元是一個著名的、文武兼備的“紳(bian)士(tai)”大名,不只會踢球,還精通連歌、能劇...還有...臠童

    桶峽間奇襲時,被織田家服部小平太、毛利新助合力斬殺。

    據說小平太用長槍刺穿今川義元的大腿,自己也被今川義元砍掉了一條腿!

    毛利新助趕上來與今川義元搏鬥的過程中還被咬掉了手指,才殺死了今川義元。

    牛X的爹大多都有不靠譜的崽

    今川義元長子今川氏真繼承家督(主公),和所有歷史上的情況類似,牛X的爸爸總有不成器的兒子,今川氏真也並沒有給人驚喜(除了球技)。自此今川家成為“甲相駿三國同盟”中最薄弱的環節;

    更關鍵的是另一個角色走上歷史舞臺,那就是一直在今川家做人質的——

    松平元康(德川家康)

    趁今川家內部混亂的機會,帶領家臣在三河國岡崎城宣佈獨立。

    第四次川中島會戰

    -1561年-

    ●上杉謙信親點16000士兵離開越後國,進入信濃北部川中島地區。

    ●得知戰報的武田信玄立即召集18000人開赴前線海津城與守將高阪昌信(約2000守軍)共同對抗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非常小心謹慎,此戰僅帶了16000人,還分兵3000保證補給線安全,大本營春日山城還駐紮約20000人以備不測。

    ●武田信玄方面全軍18000+海津城2000人,大約20000兵力嚴陣以待。

    ●雙方在陣地前對峙多日,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武田信玄“軍師”山本堪助提出作戰方略“啄木鳥戰法”

    啄木鳥戰法?

    用一隻奇襲部隊猛攻上杉謙信位於“妻女山”的本陣,迫使其後撤,再由武田信玄帶領的本陣人馬在預定地點待命,對慌亂的敵軍部隊進行掃蕩的策略。

    就如同啄木鳥在樹木背面不斷敲打樹幹,讓蟲子受到驚嚇而向洞口爬去,一旦露頭啄木鳥再將其吃掉而得名。武田家在以後的戰爭中還多次使用過這個戰術。

    信玄採納了這個建議,奇襲隊由武田信玄最著名的男朋友——

    逃彈正 高阪昌信

    帶隊12000人,馬場信房為副將,連夜從海津城開拔,目標是繞到上杉軍本陣妻女山側翼,發動偷襲;

    而信玄自己,帶領剩餘的8000人,在預定地點等待上午6點的總攻訊號;

    你想的美!

    事情並不像預計的那麼順利,據說上杉謙信的探子深夜看到海津城的炊煙,上杉謙信立刻判斷出武田軍會有軍事行動,正在提前吃飯!

    上杉謙信凌晨2點就緊急出動,留下1000人馬在妻女山本陣,親率剩餘的12000人直接下山直奔八幡原,準備將計就計直接突擊武田信玄的本陣8000人。

    “小玄玄,我知道你想幹什麼...哼哼”

    次日清晨的濃霧剛剛散去一部分,武田信玄本陣前人聲鼎沸,當人馬靠近才發現,根本不是上杉謙信的殘兵,而是整齊的上杉家主力部隊

    意外的混戰!

    史料中也記載武田信玄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顯得狼狽不堪,立即倉促命令本隊佈陣迎敵,戰鬥剛開始武田信玄的軍隊就陷入了不利局面:

    ◆上杉軍柿崎景家僅靠數百人就撕破了武田名將飯富昌景(山縣昌景)尚未列好的陣勢,飯富昌景的部隊陷入各自為戰,沒有指揮的狀態;

    武田信繁的部隊也在上杉謙信“車懸之陣”的輪番攻擊下沒有了隊形,武田信玄本隊8000人開始陸續後退,面臨全軍陣形要被衝散的局面;

    ◆留在妻女山牽制奇襲隊的1000人由上杉軍甘粕近江指揮,他的身份幾乎等於棄子或者炮灰,然而這1000人的浴血奮戰竟然讓高阪昌信12000奇襲隊久攻不下,無法趕下妻女山陣地救援主將武田信玄。

    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是武田家目前除了信玄以外最高級別的統帥,眼看著上杉計程車兵和潮水一樣湧向信玄本陣,武田信繁策馬高呼自己的名字

    “我乃武田典廄信繁!有本事拿走我的首級領賞!”

    上杉軍兵士立刻被這升官發財的機會引誘了,大量計程車兵改變路線直撲武田信繁,而武田家老臣諸角虎定(信繁的師傅)也趕到武田信繁身邊奮力拒敵,最終雙雙力盡陣亡(信繁36歲、諸角虎定81歲)。

    關於武田信繁的戰死:

    信玄的這個弟弟當初就很被父親喜歡,過去差點就打算廢長立幼,信玄也覺得這是個禍害,一直想讓他送死拉倒,信繁也知道自己人緣聲望很高,看過信玄的文治武功,相信哥哥信玄可以當好這個家,於是自願戰死安定自己的家族;

    信玄其實非常信賴自己的弟弟信繁,加上相貌接近,一直讓他頂著自己的名頭出去打仗(影武士),這次由於信玄的長子武田義信擅自出擊,信繁是為了去救信玄的兒子才陣亡,如同劉備心疼長坂坡趙雲的情緒,畢竟趙雲活著回來,信繁死了,於是對長子義信產生了不滿,日後埋下了義信謀反的伏筆;

    不論怎麼解說,我們從史料中無法找到義信當日是否犯錯的證據,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信玄忌憚信繁,但是信繁的勇猛確實被人牢牢銘記;

    武田家名將真田昌幸就把自己的次子起名叫做真田信繁,希望他以後也能成為頂天立地的武士,而這個真田信繁,也就是以後活躍在大阪之戰的日本第一強兵——

    真田幸村(信繁)

    武田信繁與諸角虎定戰死,對武田軍產生了巨大的打擊,武田信玄自是悲痛不已,而謀劃這次戰術的山本堪助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山本堪助

    “我軍面對的上杉軍的輪番攻擊,久負盛名的武士以一擋十陸續戰死,而我們還在等待奇襲隊回來,這明顯是我的策略失敗的結果。”

    引咎策馬衝進上杉軍,左右衝殺,斬敵十餘人(一說三十餘)後被圍攻陣亡;

    進攻妻女山上杉謙信本陣的高阪昌信奇襲隊終於突破甘粕近江1000人的防守牽制,於上午10點左右進入主戰場夾擊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本陣士氣大幅提升,奮勇衝殺,戰局終於發生了逆轉,上杉謙信率軍開始後撤。

    【山本堪助同志,臉皮再厚一點點就不用死了...】

    單挑!單挑!!

    傳說中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唯一一次的單挑在此時發生,有記載稱:

    白袍將軍(上杉謙信)騎駿馬(放生月毛)直衝武田信玄本陣,士兵竟然沒有人能阻攔,白袍將軍徑直衝向指揮的武田信玄,連砍三刀,信玄用手中軍配(葫蘆型的鐵扇子)擋住了兩刀,第三刀被砍中了肩膀。旗本(近衛軍)陸續湧來,白袍將軍不得已縱馬離開武田軍本陣......

    雖然感覺和小說一樣,但是不得不承認說的挺刺激,你看,大家聽了也都當真了:

    戰鬥結局

    上杉謙信帶領剩餘部隊撤回越後;

    武田信玄鞏固了自己在信濃國北部的統治;

    上杉謙信16000人,死亡3470、傷9400(傷亡率72%)

    武田信玄20000人,死亡4630、傷12000(傷亡率88%)

    有人曾經戲稱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日本歷史上單次戰爭傷亡總計人數確實很少過30%以上,而第四次川中島會戰的傷亡人數竟然超過了終結日本戰國的大阪夏之陣(日本歷史最大規模戰役,兵力總數雙方達到23萬人)。

    戰爭勝負:

    從結果上看,第四次川中島會戰,武田家基本佔據信濃國全境,武田勝利;

    從人才的角度上來說,武田家的“董監高”則戰死多人,卻是一場慘敗;

    【當前武田家石高粗略估算60萬石】

    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之謎

    疑問一:這個戰爭有沒有發生?

    歷史中武田與上杉勢力在川中島地區發生的第四次軍事衝突,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如果單單隻說“川中島之戰”,一般說的都是這一次戰役。

    然而,這一次戰役卻是史料最不充分的一次,並沒有什麼歷史材料對此戰過程進行過記錄,除了武田家的《甲陽軍鑑》一書,也就是所謂的孤證。

    《甲陽軍鑑》

    傳說...

    此書是武田信玄的男朋友高坂昌信,在病重時,為了勸說繼任者武田勝賴,自己口述,他人(外甥春日總次郎、家臣大藏彥十郎)記錄的一本著作。

    高坂昌信死後,流亡中的春日總次郎繼續完善這本著作,直至去世。

    這本書輾轉到了“小幡下野守”手中,此人在作者中,添加了自己的名字之後儲存下來。

    史學家認為這個“小幡下野守”很大機率是曾經高坂昌信手下家臣,武田家滅亡後投靠上杉的“小幡光盛”或其後代。近代有出版過小幡家流傳下來的版本。

    又傳說...

    此書是武田家足輕大將小幡虎盛的兒子,小幡景憲編輯整理的。因為目前發現的抄本中,年代最久遠的是小幡景憲版本。

    雙傳說...

    肥前松戶藩松浦鎮信在他的著作《武功雜記》中,明確寫到:

    《甲陽軍鑑》根本就是山本勘助的兒子,在寺廟中做學徒時候,為了誇大父親的戰績,假借高坂昌信的手法、故事,創作的一本偽作!

    不過鬆浦君忘記了一個事情......山本勘助是不是確有其人都無法下結論= =

    湯淺常山在他的《常山記談》中明確寫到:

    《甲陽軍鑑》根本就是“滿紙荒唐言,盡皆虛妄事”!

    【上文提到的《武功雜記》和《常山記談》,其真實性和史料性均高於《甲陽軍鑑》】

    如此來說,嚴格意義上僅僅是一本軍旅小說,成書在江戶時期,作為史料典籍總有那麼點上不了檯面,而後世對第四次川中島之戰,過程、記載,大多數都源於此書中的內容和想像。

    這是不是說,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不存在!?

    筆者表示未必!

    另外一本《勝山記》(風土記)中,有過關於上杉家的感狀(軍功獎狀)內容,以及《歷代古案》中,近衛前久寫給上杉政虎慶祝戰勝的書信來看,1561年武田與上杉兩大勢力確實發生過大規模軍事衝突,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應該確實存在

    疑問二:山本勘助到底是誰?

    有很多人表示,要不是因為山本勘助這麼冒險的策略,也許第四次川中島之戰就不會這麼殘酷。

    然而這個人很大機率是創作出來的虛擬人物:

    1、遍查資料,武田家只有一個叫做山本勘介的低階武士;

    2、記載山本勘助的資料只有《甲陽軍鑑》和《御證文之覺》,然而這兩本書成書都在江戶時代,兩本書之間不但存在矛盾,連眾所周知的事情都記錄錯誤,比如武田信玄出家的時間這種已經被定案的歷史事件,所以可信度極低;

    3、軍師這個稱呼、崗位,從沒有在武田家被提及過,武田信玄基本上都是一言堂,不可能設定這種職務;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本戰國時代的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分別號稱越後之龍、甲斐之虎,被時人譽為日本戰國的諸葛亮和周瑜。他們之間的川中島之戰,雙方敗中有勝、勝中有敗。正因為雙方文韜武略皆相近,所以川中島之戰才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甚至被譽為佔據了整個戰國時代一半的精彩。

    川中島之戰的起因原本與上杉謙信本無直接干係,而是武田信玄進攻信濃的村上義清,而村上義清則前往越後投奔上杉謙信。在戰國亂世各路割據諸侯大名中上杉謙信屬於一個比較另類的角色——他的性格中頗有些古俠客之風——慣於鋤強扶弱。上杉謙信自認為是毘沙門天轉世——毘沙門天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任俠重義的上杉謙信當即借給村上義清5000人馬奪回了葛尾城。得知訊息的信玄於天文二十二年(1553)七月再度侵入北信濃,沿途武田軍一直採取焦土戰法,不久便攻到村上義清所在的塩田城,村上義清再次流亡越後。

    上杉謙信面對武田咄咄逼人的攻勢決定親自出馬:九月他率軍出戰北信濃並在佈施之戰中擊敗武田的先鋒部隊。首戰失利的武田信玄決定避免決戰,轉而固守塩田城。上杉謙信在取得一定戰果後也決定不決勝負,引兵退回越後。見上杉退兵後武田也於十月退回甲斐。在日本戰國兩大絕頂高手之間的首次對決中:上杉謙信獲得了善光寺平地大部分反武田勢力的支援,同時確立北信濃的村上氏為越後的前哨和防線;武田信玄則獲得了原本村上氏的核心領地,阻斷了上杉謙信從善光寺南下的通道。雙方各自都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與此同時雙方也都審慎地避免主力決戰。

    戰後上杉謙信隻身赴京都晉見將軍足利義輝並獲得了後奈良天皇頒佈的允許其討伐武田的諭旨。與此同時武田信玄也在加緊整軍備戰——武田家將《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寫在自家軍旗之上。在這一戰術思想指導下打造出來的是當時日本最強的騎兵隊——在武田騎兵隊出現前日本對騎兵的使用一直不得其法:作為島國的日本並無太多開闊平原可供馳騁,日本馬也和日本人一樣相對矮小。況且訓練一支成熟的騎兵隊伍所花費的開支遠遠比步兵高昂得多,偏偏日本又處於諸侯大名割據一方的狀態,各家大名有限的財力也難以供養一支騎兵部隊。武田信玄憑藉甲斐的金山組建了一支以快速突擊聞名的騎兵部隊。此後武田騎兵就以風林火山之名享譽日本。

    天文二十三年(1554)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義元、相模的北條氏康在善得寺會面並締結三方盟約,這使武田信玄得以騰出手來對付上杉謙信。天文二十四年(是年改元弘治,所以也是弘治元年,1555)善光寺的慄田鶴壽倒向信玄,上杉謙信隨即出兵善光寺北並渡過犀川攻擊武田軍。雙方在犀川對峙200多天後都出現了兵糧補給方面的問題,於是在駿河的今川義元調解下將川中島地區(位於今長野縣北部的長野市千曲川和犀川交會三角洲平原)一分為二,雙方各佔一半,由此雙方各自退兵。

    這次交鋒後雙方都加深了對對方的瞭解。信玄在戰後平定木曾郡,徹底控制了南信濃。而上杉家則發生了一起風波:弘治二年(1556)上杉謙信突然提出要到高野山出家,這一訊息震驚了越後的家臣團。上杉謙信喜好佛學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不過這在越後引起了一場政治風暴,身為戰略家的武田信玄自然捕捉到了這個天賜良機:是年武田信玄趁越後內部動盪之機煽動北信濃的地方勢力投靠武田並命令真田幸隆攻取善光寺以東的尼嚴城,不過這還只是小打小鬧之舉,信玄真正的殺手鐧是挑動越後的重臣叛亂——負責上杉家財稅開支的“財政大臣”大熊朝秀在武田信玄的煽動下起兵叛亂。上杉謙信平定了這場叛亂,大熊朝秀逃亡甲斐。此事引起上杉謙信勃然大怒,還沒等他採取進一步行動武田信玄趁冬季大雪封路的良機搶先攻佔了上杉家在川中島的據點葛山城。

    來年雪融後上杉謙信第一時間出兵川中島,這時上杉謙信立足於暫時奪回被武田佔據的領土,而不是與武田主力進行全面決戰,更不是反攻武田家治下的甲斐。不過兩月時間上杉謙信就奪佔了北信濃的武田方城池,八月雙方在上野原對峙。上杉謙信鑑於自己收復失地的戰略目標已然實現並且難以取得更大的成果,於是引兵退卻,武田信玄在留下牽制兵力後也退回甲斐,雙方重新回到第二次交手後的局面。

    謙信和信玄在川中島對峙之際京都發生了重大變故:三好長慶、松永久秀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發生衝突。希望強化自身權勢的義輝決定透過調停武田和上杉的矛盾以換取上杉謙信對自己的支援。任俠好義的上杉謙信表示願意尊奉幕府的命令以換取天下安寧,武田信玄則以幕府承認其為信濃守護作為交換條件而與上杉謙信講和。此後上杉謙信趕赴京都面見足利義輝並獲得後者對自己就任關東管領的支援,事實上謙信正是在這時才入繼上杉家並繼承關東管領一職,嚴格意義上在此之前他還叫長尾景虎,只是為了上下行文方便才在本文統一使用上杉謙信這個名字。

    後世的日本人評價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為日本版的周瑜和諸葛亮,事實上二人也確實頗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幕府主持的和平協定墨跡未乾之時武田信玄就出兵北信濃,當越後上杉家和幕府責問其違背協議的原因時他理直氣壯地反駁:“本人作為信濃守護有權驅逐領地內的入侵者!”永祿四年(1561)上杉謙信南攻北條氏康,此前武田信玄曾與今川義元、北條氏康締結三方盟約,因此北條氏康向武田信玄求助。武田信玄決定採取圍魏救趙之策:不去直接解救北條,而是再次出兵北信濃的川中島並在此建海津城作為據點。當年八月十五上杉謙信被迫將部隊從和北條對峙的前線調往川中島,雙方第四次(也是最激烈精彩的一次)對決即將拉開序幕。

    據說此戰中武田家的軍師山本勘助提出了“啄木鳥戰法”:啄木鳥在捉蟲時在樹的一邊敲擊,受到聲音驚嚇的蟲子就會從另一邊逃出,結果被早已守候在此的啄木鳥逮個正著。山本勘助這一計劃正是模仿啄木鳥的行為:武田軍兵分兩路——一路組成大規模的機動部隊繞到上杉軍的背後;當上杉軍從正面躲避攻擊時埋伏在正面的武田軍本陣就配合夾擊。九月九日深夜高坂昌信、馬場信春率武田家機動部隊12000人向上杉軍駐紮的妻女山進發。信玄則率本陣排成鶴翼陣型在八幡原佈陣。上杉謙信一直在觀察武田軍的動向,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並且他敏銳地意識到了武田軍的真實意圖,於是他命令全軍偃旗息鼓,人銜枚馬裹蹄,下了妻女山並在夜色掩護下渡過千曲川。除了留下1000人看守渡口以防備武田的機動部隊外,上杉軍的主力悉數抵達八幡原。

    當第二天的晨霧漸漸散去時坐鎮本陣的武田信玄赫然發現:上杉軍並不是被自己的機動部隊趕進了自己布好的口袋,而是面對面出現在自己的本陣前。這下武田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一片愕然——他們知道“啄木鳥戰術”失敗了。這時上杉家的猛將柿崎景家為先鋒排出“車懸”之陣——各部隊配置成車輪狀輪番攻擊。久經沙場的武田信玄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果斷下令部隊呈鶴翼陣型展開,從兩翼包圍上去迎戰。此時上杉的主力部隊佔有數量優勢,又佔了突襲的便宜,激戰之中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猛將諸角虎定等人陣亡。另一方面高坂昌信等人率領的機動部隊到達妻女山後發現撲了空,他們當然知道上杉軍一定是擺脫了自己前去和武田本陣交鋒了,於是他們拼命突破了上杉軍留在渡口的1000後備部隊,於午時趕到八幡原配合本陣與上杉軍戰鬥。認為自己該對“啄木鳥戰術”失敗負責的山本勘助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最終戰死沙場。戰況最激烈之時上杉謙信單槍匹馬衝入武田陣中揮刀砍向武田信玄,信玄用手中的軍扇擋住了謙信的刀,但還是被謙信砍傷。

    當天黃昏時分雙方各自撤兵,儘管相比前幾次較量這次的確足夠激烈,但最終仍是各自退兵,誰也沒能殲滅對方。戰後雙方都宣稱自己是戰勝者,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甚至點評此戰聲稱:“上半場上杉勝;下半場武田勝”。綜合看來:儘管最終此戰仍是以雙方各自退兵告終,但考慮到武田軍高階將領大量陣亡的客觀現實還是隻能說上杉略佔上風。武田軍之所以在此戰中落於下風主要是因為“啄木鳥戰術”的失敗——事實上敵人永遠不可能按自己事先設定好的計劃行動,然而武田軍卻沒對可能出現的戰場突發情況準備第二套預案。

    永祿七年(1564)武田與上杉在川中島進行了最後一次對決:由於蘆名盛氏入侵越後,上杉謙信出兵抵禦,武田信玄則乘機偷襲北信濃的野尻城。同年飛騨守護三木賴綱和華人江馬時盛為爭奪飛騨的霸權而展開爭奪。信玄為控制飛騨而支援江馬時盛,三木賴綱則向越後求援。上杉謙信為預防武田信玄出兵飛騨而再次出兵川中島。信玄考慮到上次的慘烈後果而選擇避免決戰,固守塩崎城。雙方對峙兩月後不了了之。歷時12年的川中島大戰至此落下帷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這些麼多山塞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