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惠民141473888

    我認為有些食物達到精就有它一定程度的化學性,對人的身體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反正我吃味精雞精後口中就有點澀和非常乾渴!並且現在好多食品調味品被強行味精化造成全是一個味道道沒有了過去那種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味道和手藝的特點!國家應該在食品法方面明確規定嚴禁各種食品中不經對方同意就強行新增味精的不良行為!

  • 2 # 鮮百味

    拋開劑量談毒性、談效果,都是耍流氓。味精作為一種調味品,畢竟不能當飯吃,所以如果只要適量,危害是非常有限、就可以忽略不計的。什麼東西都有個度和量!味精中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所以味精吃多了的時候首先是渴,可以想想一下鹽吃多了首先會怎樣?

    吃味精過多時,還有可能引發高血壓。因為味精中含有一定量的鈉離子,除了會讓人感覺到口渴外,還有可能引發高血壓。所以老年人和 患有高血壓 、腎病、水腫的人是不宜吃味精。味精放多了會發苦,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慾,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但放多了適得其反,還要注意放味精的實際,不能高溫,會分解有害物質,另外也不是所有菜品都適合放味精,會影響食物本來該有的味道。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什麼配料都是一樣,都要注意適量食用為好。

  • 3 # 血脂線上

    說味精有害是在不提劑量談毒性。

    其實,適量吃味精是沒有害處的。為什麼味精越來越被妖魔化了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味精起源於日本,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傳入中國,深受華人喜歡。漸漸的,味精成為各大餐廳的調味品,並跟隨中餐廳傳入世界各地。

    1968年,味精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美華人Robert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寫了一封信,稱自己每次在中餐廳吃完飯後,都會出現一些病症,比如渾身無力、心悸、後脖子和手臂還麻麻的等。

    《新英格蘭雜誌》收到信後,立刻把矛頭指向了味精,認為是它罪魁禍首,並且將這種症狀冠名為“味精症候群”。

    隨著雜誌的釋出,對味精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更可怕的是,一味叫大麥顆的美華人,經常去中餐廳吃飯,後來無故去世了。這下味精讓人“聞風喪膽”,人們紛紛相信味精不是好東西。為了迎合外華人的喜好,中餐廳紛紛拋棄味精。

    到了1980年,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透過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FASEB)的研究,認為在正常狀況下,味精是無害的,但仍然質疑與味精過量接觸會造成傷害。

    1986年,又被研究了6年之後,味精終於從實驗室解放。美國下了定論:味精對人無害。他們認為,出現“中餐症候群”的人,可能是對味精過敏或對食物中的其它食材過敏導致,這跟對花生醬或者牛奶過敏沒什麼倆樣,並不能因為過敏人群就把味精打入大牢。

    到2006年,德國科學家透過動物研究,確定了每千克體重攝入6克/天,都是安全攝入量。至於人體,就算是一次性攝入147g每天,連續吃30天,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但是,味精並沒有被大眾重新接受。在中國,隨著《別再吃味精了…看完真心疼!!》《味精?你可別吃了!》《味精會致癌?真相竟然是這樣……》等稿件的傳播,味精更是成為大眾的禁忌。

    其實,適量吃味精是危害的。如果過量食用的話,會有哪些危害呢?

    一、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穀氨酸。穀氨酸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過多攝入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因此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食用過量的味精之後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狀。

    二、過多攝入味精,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

    三、當味精的攝入量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

    四、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會口渴。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 4 # 特色萬州烤魚

    說起味精,味精只是調味品,少量是對人體無害的。如果使用過量肯定對人體是有害的(胃脹,頭痛,四支無力)。

    最好吃的食物,不要改變食物原本的味道,少鹽,少加左料,不加味精,雞精才好吃。味精在中國是歡迎的,大到酒店小到餐館,直到家庭都在使用味精。到飯店吃飯很少有客人說不要味精。有些飯店廚師好像離開味精就做不了菜。大家討論討論味精在中國,明知對人體有害人們還要吃味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登保羅2018年能帶隊打進西部決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