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區旅法師
-
2 # 使用者53311601059
以成敗論英雄,講的是結果,省去了過程。就好比兩個學生一個考了100分,一個0分,但其中考0分的學生在考試中睡覺了。我們就可以篤定的說考100分的學生比考0分的學生聰明很多嗎?『①從學生的現學習階段來說可以認為考100的比考0分的聰明。』『②細究下去可能不會這麼認為了,考0分的學生之前的學習如何,他這次考試是不是生病了所以考試時在睡覺,最後考了0分?』假設這次考試就是他們的終點了:那麼在①想法裡也就是以成敗論英雄觀點上100分的那個成功了,0分的那個失敗了。不以成敗論英雄也就是第②種想法。
而東漢末年的“舉孝廉”就是第②種想法,先學會做人後展現能力。在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下,久而久之人們說一個人是英雄是成功人士就會綜合那個人的各個方面去評價。
【這一觀點有個事例可以佐證。】
初,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布破,諶生得,觽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三國志·曹操傳》這記載說的是畢諶兩次投靠曹操的事,用成敗論英雄來說:從整個過程中來看畢諶是成功的,最後官至魯相。用不以成敗論英雄來說:畢諶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孝心。
-
3 # 真雞隊隊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為西漢,東漢,其次三國,三國確實人才輩出,三國再混亂就是華人自己窩裡鬥,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的人自相殘殺,自己都想稱王,稱帝,在中國的歷史中,很少有三個以上的國家爭鬥,(戰國不算,畢竟國家沒統一,各自有各自的思想和政策)英雄大多數都是保家衛國的人,在中國邊疆守國土,殺蠻夷,在華人心中稱為英雄,並不是武力值強就是英雄,還有就是英雄是將,在中國皇帝怎麼多,也有很多皇帝打仗挺厲害的,稱為英雄的,幾乎沒有,曹操,劉備,孫權(畢竟三國孫權出場戲份比較多,孫堅沒建立吳國,孫策死的早)可以說是一國之君,國家治理好稱謂明君,治理不好稱謂昏君,暴君,和英雄兩個字不搭邊
本人小學畢業,整理文字不嚴謹,忘見諒
-
4 # 汐水柔情
誰還在以成敗論英雄,這種人的思想有多落後呀,中國從孔子儒家思想以來,還以成敗論英雄的基本都是匹夫之勇的武將,用武力來證明自己是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然而在百姓眼裡,英雄不單單指武將,也只文將,只要能為百姓著想,服務百姓的,為百姓付出犧牲的就是英雄。
論三國,曹操雖是梟雄,雖說想統一中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統一北方,稱得英雄,然而他的一些做法,讓百姓很不滿意,讓百姓稱為奸雄,曹操殺呂伯一家,屠城,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這種兇狠的人,哪個百姓喜歡,願意跟隨?劉備以仁義之稱,對百姓很好,易親和,為百姓著想,得民心,不怕失敗,寧肯方面面子,三顧茅廬請諸葛,這種英雄哪個百姓不願意追隨。司馬一族謀取曹氏的家業,一統天下,其做法就寧百姓不滿意,然而又將百姓至於水生火熱之中,這種人誰有敢追隨,只顧自己,不顧百姓死活,哪個百姓願意追隨你。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來就是這個道理,劉邦與項羽的對決就是典型的,項羽匹夫之勇,不得民心,不用身邊的謀士,用其軍事力量壓百姓,這種人豈能不敗。人們稱其為英雄是因為,項羽一開始為百姓而反,其英勇無人可敵,稱其為英雄,但是其後期的做法著實令人失望。英雄就是人們心中,為人民打抱不平,為人民服務的人,方能稱為英雄,不是以你的成敗來論的!
回覆列表
打仗是要分天時地利人和的,天下無常勝之人。
讀罷三國,才感覺劉備是真英雄。
起兵多年,四十多歲,寄人籬下,多場慘敗,妻離子散,兄弟四散,這些都沒能阻擋這個意志堅定的人,劉備上無天時,下無地利。
在這種情況下,徐庶走了,曹操大軍壓來,他仍然有耐心三顧茅廬,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在那個平均壽命三十多歲的時代他仍然努力前行,意志堅定,這樣的男人,怎能不是英雄?
再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妙計無數,贏了嘛?終究沒有收復中原,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是在後世眼中,武侯仍是英雄,不是因為哪一場戰役的勝利,而是因為那出師表裡的赤誠忠心,那白帝託孤後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笑到了最後,熬死了所有英雄豪傑,但是他是英雄嗎?不,後人稱他為奸雄梟雄,但卻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