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賽季胡金秋場均20.1分,11.1個籃板,06年阿聯的資料是20.3分,9.5個籃板。
單從資料上對比,胡金秋和阿聯確實不相上下。
但是如果翻開05-06賽季的廣東隊的全隊資料,你就能看出阿聯這個這個資料的含金量了。
十一年前,彼時CBA的外援能力還沒有如今這麼強,他們還沒有成為CBA的絕對主角。當時廣東隊五大得分高手分別是阿聯、杜鋒、王仕鵬、朱芳雨和後來成為廣東功勳老外援的積臣。
阿聯的場均分是20.3分,杜鋒是18.5分,朱芳雨15.2分,積臣15.6分,王仕鵬12.5分。當時廣東全隊有六個球員得分在10分以上,這六個人中有四個是本土球員。
所以,在這樣的競爭環境裡,阿聯的球權以及出手次數要被這些人“瓜分”。廣東的得分點多,也不需要易建聯每一場拼命的得分,只要贏球了就收著打。在這種情況下,易建聯的場均20.3分的含金量就變的非常高了。
如今的廣廈隊,除了雙外援之外,胡金秋是唯一一個場均得分上雙的球員,他的出手次數和球權也是僅次於雙外援,屬於國內球員的第一。
目前胡金秋的進攻手段多樣,不過作為一個靈活性內線,在如今的世界籃球小球化格局下,他還欠缺遠距離的攻擊能力,當年易建聯是內外均有超強得分能力的球員。在那個時代,像易建聯這樣的身高大個子能有敏捷的反應,出色的手感,尤其還有三分投射能力,這些都為他選秀添色了不少。
另外,從身體素質對比上,胡金秋和當年阿聯有相當差距,無論是從爆發力還是移動敏捷度,他甚至都比不過周琦,更不要說比肩阿聯了。
胡金秋想進NBA,想把自己戰術地位提升到了外援之上,成為球隊絕對的核心,那個時候再去嘗試衝擊NBA,才是最現實的。
這個賽季胡金秋場均20.1分,11.1個籃板,06年阿聯的資料是20.3分,9.5個籃板。
單從資料上對比,胡金秋和阿聯確實不相上下。
但是如果翻開05-06賽季的廣東隊的全隊資料,你就能看出阿聯這個這個資料的含金量了。
十一年前,彼時CBA的外援能力還沒有如今這麼強,他們還沒有成為CBA的絕對主角。當時廣東隊五大得分高手分別是阿聯、杜鋒、王仕鵬、朱芳雨和後來成為廣東功勳老外援的積臣。
阿聯的場均分是20.3分,杜鋒是18.5分,朱芳雨15.2分,積臣15.6分,王仕鵬12.5分。當時廣東全隊有六個球員得分在10分以上,這六個人中有四個是本土球員。
所以,在這樣的競爭環境裡,阿聯的球權以及出手次數要被這些人“瓜分”。廣東的得分點多,也不需要易建聯每一場拼命的得分,只要贏球了就收著打。在這種情況下,易建聯的場均20.3分的含金量就變的非常高了。
如今的廣廈隊,除了雙外援之外,胡金秋是唯一一個場均得分上雙的球員,他的出手次數和球權也是僅次於雙外援,屬於國內球員的第一。
目前胡金秋的進攻手段多樣,不過作為一個靈活性內線,在如今的世界籃球小球化格局下,他還欠缺遠距離的攻擊能力,當年易建聯是內外均有超強得分能力的球員。在那個時代,像易建聯這樣的身高大個子能有敏捷的反應,出色的手感,尤其還有三分投射能力,這些都為他選秀添色了不少。
另外,從身體素質對比上,胡金秋和當年阿聯有相當差距,無論是從爆發力還是移動敏捷度,他甚至都比不過周琦,更不要說比肩阿聯了。
胡金秋想進NBA,想把自己戰術地位提升到了外援之上,成為球隊絕對的核心,那個時候再去嘗試衝擊NBA,才是最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