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理,總計整理出了這樣長長的一份書目,66條,讀完你絕對是明清史方面的專家了!
1、孟森:明清史講義
2、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3、黃彰健:律例辨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所附三書所載明律之比較研究
4、王世華:朱元璋懲貪“剝皮實草”質疑
5、羅元信:也談“剝皮實草”的真實性
6、黃彰健:論明史所記四輔官事
7、王毓銓:明朝的配戶當差制
8、王毓銓:明代的軍戶明代配戶當差制之一例
9、何炳棣:明清土地數字的性質
10、梁方仲:一條鞭法
11、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
12、王鍾翰:關於滿族形成中的幾個問題
13、郭潤濤:帝國終結時期的官僚政治體制與運作系統(清)
1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5、吳承明:論清代前期中國國內市場
16、陳春聲:清代經濟運作的兩個特點
17、傅衣凌:中國傳統社會—多元的結構
18、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種解釋
19、王天有:《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20、南炳文、湯綱.《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戴逸:《簡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22、張顯清、林金樹:《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
23、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杜婉言、方誌遠:《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25、關文發、顏廣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26、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27、李龍潛:《明清經濟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王毓銓:《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
29、南京大學歷史系:《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0、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31、韋慶遠:《明代黃冊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32、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33、粱方仲:《明代糧長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34、慄林宣夫:《裡甲制の研究》。東京:文理書院,1971年。
35、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36、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數字的考釋和評價”,《中國社會科學》1985年第2-3期。 37、鄭振滿:“明清福建里社考”。《家庭、社群、大眾心態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8年,第255-267頁。
38、邱仲麟:“敬老適所以賤老──明代鄉飲酒禮的變遷及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本第1分(2005年3月)。
39、劉志偉編:《粱方仲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40、王業鍵:“清雍正時期(1723-1735)的財政改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2冊(1961年),第47-75頁。
41、郭松義:“論?攤丁入畝?”,《清史論叢》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4、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葛兆光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42、馬丁.海德拉(Martin Heijdra):“明代中國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崔瑞德、牟復禮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第401-55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43、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44、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45、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46、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譯,《徽商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47、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8、張彬村:“美洲白銀與婦女貞節:1603年馬尼拉大屠殺的前因與後果”,《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經濟脈動》,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年。
49、鄭振滿:《明清福建的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50、科大衛、劉志偉:“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頁。
51、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2、陳柯雲:“略論明清徽州的鄉約”。《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3、朱鴻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十章。
54、陳寶良、王熹:《中國風俗通史.明史卷》。
55、林永匡、袁立澤:《中國風俗通史.清史卷》。
56、趙榮光:《滿漢全席源流考述》。崑崙出版社,2003年。
57、郭松義、定宜莊:《清代民間婚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58、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96年[1944]。
59、陳來:《宋明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五章。
60、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索介然、龔穎譯。中華書局,1997年。
61、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1982年。第七章。
62、粱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3、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
64、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
65、艾爾曼(Benjamin Elman):《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1984]。
66、林慶彰:“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浩瀚的學海》,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第285-342頁。
經過整理,總計整理出了這樣長長的一份書目,66條,讀完你絕對是明清史方面的專家了!
1、孟森:明清史講義
2、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3、黃彰健:律例辨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所附三書所載明律之比較研究
4、王世華:朱元璋懲貪“剝皮實草”質疑
5、羅元信:也談“剝皮實草”的真實性
6、黃彰健:論明史所記四輔官事
7、王毓銓:明朝的配戶當差制
8、王毓銓:明代的軍戶明代配戶當差制之一例
9、何炳棣:明清土地數字的性質
10、梁方仲:一條鞭法
11、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
12、王鍾翰:關於滿族形成中的幾個問題
13、郭潤濤:帝國終結時期的官僚政治體制與運作系統(清)
1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5、吳承明:論清代前期中國國內市場
16、陳春聲:清代經濟運作的兩個特點
17、傅衣凌:中國傳統社會—多元的結構
18、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種解釋
19、王天有:《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20、南炳文、湯綱.《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1、戴逸:《簡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22、張顯清、林金樹:《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
23、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杜婉言、方誌遠:《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25、關文發、顏廣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26、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27、李龍潛:《明清經濟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王毓銓:《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
29、南京大學歷史系:《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0、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31、韋慶遠:《明代黃冊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32、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33、粱方仲:《明代糧長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6]。
34、慄林宣夫:《裡甲制の研究》。東京:文理書院,1971年。
35、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里甲賦役制度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36、何炳棣:“南宋至今土地數字的考釋和評價”,《中國社會科學》1985年第2-3期。 37、鄭振滿:“明清福建里社考”。《家庭、社群、大眾心態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8年,第255-267頁。
38、邱仲麟:“敬老適所以賤老──明代鄉飲酒禮的變遷及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本第1分(2005年3月)。
39、劉志偉編:《粱方仲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40、王業鍵:“清雍正時期(1723-1735)的財政改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2冊(1961年),第47-75頁。
41、郭松義:“論?攤丁入畝?”,《清史論叢》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4、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葛兆光譯,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42、馬丁.海德拉(Martin Heijdra):“明代中國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崔瑞德、牟復禮編:《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第401-55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43、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44、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45、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46、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譯,《徽商研究論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
47、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8、張彬村:“美洲白銀與婦女貞節:1603年馬尼拉大屠殺的前因與後果”,《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經濟脈動》,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年。
49、鄭振滿:《明清福建的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50、科大衛、劉志偉:“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頁。
51、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2、陳柯雲:“略論明清徽州的鄉約”。《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3、朱鴻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十章。
54、陳寶良、王熹:《中國風俗通史.明史卷》。
55、林永匡、袁立澤:《中國風俗通史.清史卷》。
56、趙榮光:《滿漢全席源流考述》。崑崙出版社,2003年。
57、郭松義、定宜莊:《清代民間婚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58、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96年[1944]。
59、陳來:《宋明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五章。
60、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索介然、龔穎譯。中華書局,1997年。
61、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1982年。第七章。
62、粱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3、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
64、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
65、艾爾曼(Benjamin Elman):《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1984]。
66、林慶彰:“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浩瀚的學海》,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第285-3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