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是蘇聯勝。德國進攻蘇聯是閃擊戰,以突襲方式進攻毫無防範的蘇軍,蘇聯最高統帥戰略發生重大失誤,無防範倒也沒什麼,最要命的沒有戰略縱深,讓蘇軍在邊界上“一”字排開,沒有設定第二、三道防線,當德軍衝破蘇軍防線後,由於沒有戰略縱深,蘇軍潰敗,損失軍隊近百萬,武器裝備不計其數。如果蘇軍有備而戰並設有防禦縱深,恐怕德軍前進200公里都很困難。

  • 2 # Prussia

    德國被蘇聯打敗其實並不是德國的軍事實力問題,而是德國找錯了對手:即不該頭腦發熱鋌而走險進攻蘇聯。

    一、蘇聯的廣袤地域和兵源的優勢

    蘇聯地域遼闊橫跨歐亞,其十分廣闊的超大戰略縱深使蘇聯很難被德國征服:即便就算是莫斯科被佔領,德國在短時間內也難以佔領蘇聯的亞洲部分,包括遼闊的中亞部分,以及廣袤的遠東部分。而且蘇聯的各加盟國還可以為蘇軍提供充足的後備兵源。

    二、蘇聯軍工生產實力的優勢

    蘇聯第三個五年計劃1938年開始,計劃重點發展國防軍事工業,同時建設軍民R產業,為未來的戰爭預作準備。重點是航空。當時蘇聯在伏爾加和沿岸和烏拉爾山山麓地帶大規模建設航空工業基地,攤子鋪的極大。1938年當年,蘇聯飛機產量比1937年翻了一番,達到7500架。而到了1939歐戰爆發後,年產已經穩定在1萬架的規模。隨著二戰的爆發,蘇聯繼續加大投資和修改原定計劃的進度。到了1940年,蘇聯的武器生產額達5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英美兩國的總和,僅次於德國,位居世界第二。到了1941年,就以85億美元的規模成為世界第一。蘇聯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在1941年6月因為蘇德戰爭爆發而中斷沒能最後完成。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戰爭拼的是硬實力:包括強大的工業科技實力和經濟承受力,以及廣袤遼闊的地域空間。德國與蘇聯對決,就像一個輕量級拳擊手挑戰一個重量級拳擊手一樣結果可想而知。

  • 3 # 使用者5878220023

    當時德國是世界第二經濟體,蘇德之間的差距極大,如果德國集中所有戰爭力量攻打蘇聯確實獲勝的機率較大。

    主要原因有幾點:

    1.蘇聯對德國全力入侵沒有十足的準備,蘇聯工業的基礎建立跟德國技術的輸出有極大的關係,德國對蘇聯行程經濟技術碾壓;

    2.德國首先攻打蘇聯和英法的意圖是一致的,在全力攻打蘇聯過程中,英法也許會趁機發戰爭財。德國和蘇聯的錢都賺,另外一旦一方快被滅掉時,這些貨們一定會調停或者暗中幫助弱的一方,蘇德打的越是慘烈,英法得益越大,各位看客們,可否懂得?

    3. 分析各方的利益點很重要:德國最恨的其實不是蘇聯,而是英法,一戰的戰敗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德華人民事實上已經成為了英法的半殖民地或者叫奴隸國,撤掉身上的枷鎖是德意志民族的第一要務,這叫國仇,蘇聯只能說是外敵,或者還可以是朋友,畢竟德國跟蘇聯有共同的敵人英法。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4.德國全力攻打蘇聯有可能造成自己雙線作戰,英法背後的刀子時刻盯著德國的心臟呢。

    結論,德國如果全力攻打蘇聯,必須建立在與英法達成反蘇同盟的基礎上,不過也不能太過輕信這種同盟,不一定能靠的住。

    最大的可能是德國跟蘇聯拼死,英法如果看到德國做強,會在關鍵時候出手幹德國。

  • 4 # 使用者聽松閒人

    這個提問似是說假定的意思?即納粹如果沒有西線英美盟軍和法國原先的地下反法西斯的戰鬥,分散了希特勒的兵力?如果說希特勒傾全國的力量去應對170O多萬平可公里和應對蘇聯的一億九千萬人口。即使希特勒突襲成功,要對付蘇聯的反法西斯的持久戰,那也是很困難的。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二戰當時雙方的兵力和裝備各自又如何呢?

    1941年,蘇軍的總兵力為537.3萬人。坦克2.4萬輛,大炮8萬門,戰機1.9萬架。面對德軍在西部邊境的進攻,蘇軍陣兵190個師,300萬人,坦克1.4萬輛,火炮5萬門,戰機1萬架。

    德軍進攻蘇聯時攜兵180個師,540萬人,4200輛坦克,41700門火炮,5000架飛機。這些已是納粹的全部家當。

    從表面資料看:兵力幾乎相當,而投入的裝備,蘇聯稍強。只是這二個國家的領導策略不同,希特勒的精明在於欺騙而突襲。斯大林被《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所矇蔽且在兵權問題上的專權。讓朱可夫大將的兵力分解成陸軍455.3萬,47.6萬為空軍,30萬的紅海軍。還有形成了野戰部隊存在了戰備部隊和預備隊。這中間還有15.4萬內務部隊,朱可夫總參謀長無權干涉。但這30萬的紅海軍卻在西邊3海2河地區抗擊德軍時被忽略了,而且常期被忽略。這是“偉大的衛國戰爭”起初的失誤。3海2河五艦隊,在兵力、裝備上面對德軍艦隊和羅、芬海軍,存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三軍協同緊密,如破竹的德軍面前卻顯得毫無作為。德軍將蘇聯這方面軍堵在了港口裡面,派兵駐守不得讓對方出來給德軍制造麻煩。其實,這些被忽略了的軍隊壓根就沒想與納粹戰個魚撕網破"!所以希特勒能對蘇聯突襲成功,蘇聯領導層的決策是存在失誤的。

    我們再看一下蘇德的工業生產能力:無疑二戰期間這二個工業國都是世界上的強國,從資料表明,德國工業產值可佔世界的13%;蘇聯可佔世界工業產值的17.5%。在此可看出蘇聯超出了德國的4%多一點。而蘇聯的軍力潛力在二戰年代明顯比德國存在優勢。假定納粹不能迅猛一下子攻下蘇聯,戰爭處於特久階段,德國必敗。再者蘇俄一直是世界上的老牌殖民主義者,素有戰鬥民族的稱號,其強悍的程度歷經了數百年,而德國才從1871年才統一,且其發達的過程只是爆發性的,加上一戰的失敗,早已讓德國傷痕累累,據此,希特勒只是發了瘋才發動了二戰。

    正由於德國的一戰,在世界地位上已沒有值得國際支援的可能。因此說:德國的二戰是自掘墳墓,失敗也在必然!

  • 5 # 貓爪鋒利

    又是蘇德對戰問題,可謂是老生常談。根據題目中明確所說,蘇德兩國交戰,因而不能考慮英美對德國的牽制,不能考慮英美對蘇聯的軍援,當然,也不能考慮親德主權國如義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對德國的支援(被直接控制地區或傀儡國不算),也不能考慮日本對蘇遠東軍團的牽制。如下,便簡單分析一下兩國總體實力的對比。 蘇聯從地緣上講,基本佔據了歐亞大陸心臟地帶,更是完全控制心臟地帶的核心----東歐平原,如以麥金德的觀點來看,完全可以主宰世界島。反觀德國,進攻蘇聯前一直在努力的整合歐洲----所謂的歐亞大陸西邊緣地帶,並且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已經基本控制了Continental,根據斯皮克曼的觀點,佔據東西任意一個邊緣地帶,即可向新大陸中心美國提出挑戰,而其認為,新大陸中心,略強於心臟地帶。由此可以看出,從實力上分析,Continental約等於蘇聯,或者稍弱。雖然德國剛剛佔領Continental其他地區,未能充分整合,但蘇聯對心臟地帶的開發遠遠不到位,況且其工業水平相對於歐洲還是有一定差距,雖然在追趕,在這一點上,二者基本持平。 現在如題中所要求的兩國開戰,則德國以聯盟為主控制的南歐便被排除在外,不能提供支援,唯有憑藉以其直接佔領或設定傀儡政府的方式控制的西歐北歐與蘇聯對抗,即以2/3個西邊緣地帶對抗90%的心臟地帶。這樣來看,不用其他資料比對,德國總實力要弱於蘇聯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蘇勝德敗,那 也未必盡然。論總體實力,蘇聯的確優於德國,但這僅僅是實力而已,戰爭是什麼,要做什麼?就是要改變實力對比,打破均勢。蘇聯雖然相對於德國實力佔優,但還達不到壓倒性優勢,一場像基輔會戰那樣的失敗,便可讓實力的天平悄悄發生傾斜,而事實,德國也的確做到了。大清洗後蘇軍表現出的比義大利高不到哪兒去的戰力給了德國擊敗比他實力強大的敵人的機會,參考真正的蘇德戰爭,不難得出,蘇聯將在開戰四個月後,將戰前幾乎所有的實力優勢喪失怠盡,隨後的僵持消耗,沒有其他國家輸血,憑戰場上經常出現的五比一的交換比,勢必會在德國倒下之前,流乾自己的最後一滴血,要知道,這種情況下,德國擁有穩定的後方,這也是關鍵。更何況德國還有科技優勢,像原子彈,噴氣機這樣的大殺器出來之後,同樣會使德國贏得戰爭。 總之,僅蘇德兩國交戰,德國勝率極高。

  • 6 # 五服拱衛光耀繁盛

    德國攻勢戰略的核心是閃電戰,閃電戰的要害是後勤……從後勤的角度,集中全部德軍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沒法保障後勤!德軍在蘇聯缺少冬裝可不是德國不能生產,而是油料彈藥的運輸優先度高於被服。由此可知,德軍最多也就是在軍事頂點事時戰果更大一些。滅國就不要想了

  • 7 # 上進花貓F9

    只能相對看好德國一些,畢竟德軍裝備和軍人的軍事素養明顯優秀於蘇軍,但決定戰爭走向的最大主要因素往往並不是戰爭雙方本身,蘇德不論打成什麼樣,真正決定他們成敗的卻是美國,美國參戰加入哪個陣營,哪邊就會贏,因為在絕對實力面前,不確定性的機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8 # 蘇172916210

    沒有美國援助,就沒有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美國的援助基本上支援了百分之六十的戰略物資,連糧食罐頭等也包含在內。絕大多數特種鋼鋁,航用油,橡膠這都是蘇聯繼續作戰的根本。

    沒有美國,蘇聯已經垮了,先後兩次接觸談判。從四三年美援大量趕到,斯大林再也不想談判了

  • 9 # 滌塵20

    如果這樣的話,德國能快速擊潰蘇軍,並佔領其歐洲大部地區。但蘇聯不會亡,因為他地盤太大,可退入遠東地區組織力量與德對抗。兩國將陷入長時間消耗 ,在沒有外部介入的情況下,兩敗俱傷的可能性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用沒泡沫的洗面奶臉起皮屑,用有泡沫的洗面奶臉刺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