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心沒有毛

    以下為個人感覺,不同情況還要多結合自身情況。

    1. 首先不要害怕看不懂,要有信心。優秀的SCI論文都是邏輯性很強的英文文獻,在閱讀和理解上問題並不大。幾年前我和外教老師一次交流中,對方表達自己會讓自己家孩子(小學生,在中國讀書的美華人)在上學之後就開始閱讀sci文章,所以大多數也不難理解,當然需要認識所有專業名詞也是入門的第一關。

    2. 其次,優先閱讀身邊人做的研究。如果確定了導師和研究方向,那麼第一時間可以找之前的師兄師姐發表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不但入門快,而且遇到不懂的東西可以第一時間請教師兄師姐少走很多彎路。還有,你未來導師做通訊作者的文章,這個也必須要看的,對吧。

    3. 對於影響因子。不論什麼領域,總有分高分低。化學材料生物這類能高到三十分,但是這些東西大部分是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團隊的支援,模仿是很難的,但是作為入門的研究生可以去多瞭解一下行業最先進的技術發現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檔次比較低的文章,比如幾分的也不要看不起,有些文章影響因子就是不高,但是確實某些行業入門者必須發表過才會得到同行認同。我就不舉例子了,因為專業差異容易誤導。總結一下這一點,高分的要看,低分的也要看。選擇高分看方向,看熱點,看尖端技術,新發現。看低分,看行業認可,看實驗設計,看是不是可以模仿,有沒有參考價值。

    4. 對於年代。一般來說,閱讀3年內的就可以,比如今年2018年,2015之前的不看也罷,有時候三年前的東西早就被人否認了或者是follow一遍了。當然也不絕對,對於高水平的研究,如果引用率很高,也是依然有參考價值的,但是一般沒必要精度。

    5. 對於型別。一般無非四種,綜述類的sci文章一般水平都很高,這也是和國內截然不同的地方,中文的綜述一般就別看了,意義不大。通訊類文章一般都是為了快(自然通訊除外),或者只解決了一個小問題,可以讀,要是非常契合的可以精讀。另外兩種我現在看來區別不大,都是正常長度。每個部分也都寫的很細緻,如果外表很大可能今後也是這類的文章,所以不光要看方法,內容,更要看結構。起承轉合在sci閱讀中一樣重要。

    6. 做好積累,這個很重要。要是已經開始看了,好的句子一定要蒐集起來,以後寫作很可能會用到。

    在做實驗,大概想到這麼多。如果以後想到了,我會來補充一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人類有能力將月球移到地球表面,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