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功夫AUTO

    距離徐留平“幹掉”一汽技術中心已經過了兩個多月l 。

    經歷了從一個“技術中心”分成“四個院”,這次的拆分,無疑對一汽有著很大的影響。

    不過,從其成立的新能源開發院以及智慧網聯開發院可以看出,一汽將未來集團的發展方向放在了新能源汽車以及“車聯網”這兩大塊上。

    而這也是目前國內車企共同的發展方向,可以說,這次一汽改革總算跟上了行業的步伐。

    改革也總是伴隨著陣痛,許多的技術人員或流失或被強制“精簡”。

    所以阿寶今天想聊一聊的是,那些流失或被“精簡”的人,能跑去了哪裡呢?

    還是選擇傍著“國有車企”這個大款

    對於像李駿院士這樣的高管,他們在傳統車企的職業生涯,不可謂不輝煌。

    無論走到哪裡,即使選擇回到傳統車企,依舊擁有相當的地位。

    但同時也都面臨著“天花板”的尷尬與瓶頸。

    我們都知道,傳統車企傳承久遠,在制度方面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健全了,但這個制度也會限制他們的發展,不敢放開手腳來搞東西,總是有那些框框架架。

    阿寶還曾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大企業形成於上個世紀的平衡邏輯和管理體系,雖然不磨滅個人發展,但也不夠支援,在一定邏輯下更是阻礙。”

    雖然得到的不多,卻也沒有失去的風險,這是傳統企業作為“鐵飯碗”的重要保證。

    所以一些技術人員依舊跑去這些企業也不算奇怪,畢竟也算做了一些年,對這些企業也是知根知底,回去還算是“重操舊業”呢。

    選擇民營車企,做民族的脊樑

    不用說,工資高是第一要義。

    在高管這一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比亞迪汽車都比較慷慨(畢竟競爭激烈),如果技術咖們跳去民營車企,可能就沒以前那麼輕鬆。

    畢竟跟國有汽車企業躺在合資企業這張舒服的椅子上不同( 阿寶給個大家都懂的眼神),中國民營車企一沒資源二沒技術,因此只能靠自己,逐漸透過學習吸收引進最後開始自主正向研發。

    透過十幾年的發展,如吉利、長城等品牌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研發體系,雖然在核心三大件上,有差距,但是在品質、做工,尤其是安全領域,已經有長足進步。

    而此前李駿院士就傳出可能會去比亞迪,雖然後來比亞迪就很快出來闢謠了說是“假訊息假訊息”,但也不乏去民營企業的可能性,畢竟相較國有的框框條條和網際網路造車的不靠譜,跑去那些比較厲害的民營企業可能性還挺大的。

    跟緊潮流,選擇“夢”之網際網路造車

    在新一輪汽車產業技術的升級中,自動駕駛、新能源、人工智慧和大資料不僅擊碎了傳統機械技術的一手遮天,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自我翻新。

    BAT把手伸進汽車行業就可以略窺一二。

    這些領域都為汽車從業者提供著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與其在國有企業被束手束腳順利終老,倒不如當一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位人才常年在傳統且穩定的工作中工作,不去尋求新的突破,那麼慢慢的人才也會變為庸才。

    前一汽技術研發院副院長劉明輝就有這種果敢,選擇小鵬汽車成為其副Quattroporte。

    阿寶個人覺得,在個人履歷的最終階段有個“網際網路汽車人”這樣的稱號,對於職業汽車人來說,也算是座里程碑了。

    但是,凡事尤其兩面性。

    想要顛覆百年的傳統汽車產業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從汽車的生產,測試,直到可以上路,再到銷售等等這條路也是很長的,君不見特斯拉也跪在產量之路上緩緩爬著。

    網際網路造車可以說在現在的汽車產業鏈中屬於最前端的位置。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汽車的趨勢越來明朗化, 對於這些準備跳槽技術咖們,有著一汽背景選擇網際網路企業,雖然在薪酬、職級有所提升,但網際網路造車企業能活多久,活多好,沒有任何“前車之鑑”(樂視算嗎?)。從長遠來看,風險猶存。

    總結

    無論選擇堅守傳統國有車企還是民營車企,抑或轉投網際網路造車,都是在做車。

    跑不開一個圈子,只是各位其主,但大目標還是中國汽車業。

    所有的汽車高管們都在努力用自身的專業性和努力,去不斷擴充套件中國汽車產業的寬度與深度,讓中國汽車行業實現共贏,才是終極奧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G可以用5G的手機嗎,現在想換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