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娛or自樂
-
2 # 材料科學楊博士
我自己遇到的情況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人名,尤其是一些沒有通用翻譯的名字。如果只用中文翻譯,讀者可能會不清楚指的是誰。而給了英文原名,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查詢。
上圖為我最近正在看的一本電子書,書中就把英文人名給出了,方便讀者後續查詢對應人物的資訊。
2. 專有名詞,多見於科技領域。現在科學發展速度非常之快,有些專有名詞還沒有獲得廣泛共識的中文翻譯,為了避免由於翻譯不同造成的誤解,就會給上英文原文,既防止翻譯可能造成的理解上的偏差,同時也方便感興趣的人自行查詢原始或是相關資料,見下圖。或是有些著作為了讀者能夠快速地積累該領域的核心英文詞彙,也會在中文後標註英文。像我們博士畢業論文寫作,都是要給專業名詞標註英文的。
3. 英文縮寫的全文。我們生活中也有遇到很多英文縮寫,像是ATM機,NBA這種,給出英文全文,就能很直觀地瞭解為什麼會這樣縮寫,也能防止一些誤解。學術著作裡這樣的縮寫也是非常多的,我們一般會在第一次縮寫的時候給出全文,明確縮寫的含義,之後就只採用縮寫了,不然篇幅就太長了。
4. 圖書或電影等文學藝術作品的名字。文學作品名字的翻譯很有講究,最好是經過翻譯大家的反覆推敲,比人名的翻譯更為複雜。同樣,在中文翻譯名字被廣泛接受之前,加上原文會更方便讀者找到目標。
5. 有關國外生活場景的一些詞語。比如有些人在形容美國的住房是會使用英文來表達,主要還是國情不同,國內可能沒有簡單表述這種事物的短詞,得用一個句子來表達。為了簡化表達,就直接用原詞彙了。
總結一下,由於現在資訊量暴增,新詞出現得越來越快,不同語言間的翻譯跟不上資訊交流的速度,因此對於一些特殊的詞彙在中文翻譯之後新增上英文原文,有助於讀者隨後查詢原始或是相關資料。
當然,可能也會有一些人出於炫耀的目的中英夾雜著用,這種就很不可取了。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看個人習慣吧。像有些英語專業的人習慣了全英語模式。然後寫一段文字可能有些中文不好表達的就用英語表達了。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呢,就是純粹好玩。比如我遇到過一個人,挺喜歡聊天的。但是他一說話就容易用“why”和“because”。簡直沒誰了。
最後一種呢,就是純粹裝x的。覺得一段話不用幾個英語就很low。覺得這樣很高大上。很酷。然而在其他人看來。這種人就是撒幣。
不過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如果有什麼冒犯之處,希望各位大哥多多海涵。不然我這42碼的大鞋可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