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微微笑
-
2 # 妙亮鮮果
中秋節吃月餅已經在我們觀念里根深蒂固了。這是傳統當然不會被淘汰。另外月餅本身也不難吃,熱量高是真的。現在月餅發展出了很多新品種,品類更多了也更好吃了。
-
3 # 王秋霞營養師
有人說中國的節日都和吃有關,比如春節的餃子,年糕,立春要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立夏,立冬,冬至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小年吃糖瓜。。。還有很多各地習俗都和吃脫不了關係。雖說是調侃,但足以看出中華民族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裡聊天賞月,等奶奶拿下供奉的月餅分給大家,說吃了供品全年消病免災。現在想想雖然不至於全信,但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祝願。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月餅似乎已經淪為雞肋。熱量高又難吃,卻依然存在,我想人們過的是傳統,吃的就是一種情結吧。
得益於食品加工的突飛猛進,食品從顏色,味道,口感等各方面滿足著人們的要求,挑逗人們的味蕾,月餅也不例外。從最早的五仁月餅,幹厚的餅坯,青絲,紅絲果仁為餡兒,再見到冰糖,即可奉為上品;現在清香軟糯的餅坯,餅餡兒有葷有素,有甜,鹹,香,辣,酸各種口味,總有一款讓你滿足。月餅口感和味道的改善來自於更多的糖和油,當然也伴隨著高熱量。粗略算算,一塊80克的月餅熱量在260-350kcal左右,相當於2-3碗米飯的熱量。但每塊月餅含蛋白質1.1-4.6克,脂肪7.9-17.3克,碳水化合物58.6-70.4克。由此可見,月餅和大多數糕點一樣,屬於高熱量,低營養,高油高糖食品,不適合每天吃,大量吃。
過多的攝入精製糖不僅會導致齲齒,過多的能量還會增加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而中國營養學會也建議成人每天精製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所以對於月餅,為了應景過節,每天最多可以吃半塊到一塊,但同時減少正餐中主食的攝入量即可。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傳播營養相關科普知識,提倡全民自我保健,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月餅資料來自隨機拍攝,因不同食品的營養成分資料不同,此資料僅作舉例參考。參考著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國營養學會編著
回覆列表
為什麼月餅難吃熱量又高,但沒有被淘汰,只是因為中秋節。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
中秋節吃月餅有什麼寓意呢? 最初的月餅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最傳統的月餅是圓形的,寓意著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祝願。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演變成現在每年一度的習俗。
月餅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在中國早就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歷史。
月餅”這個詞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 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月餅寓意團圓,應該是明朝開始的。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其起源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