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紀巖松

    “酒能亂性”此言不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北宋名相寇準都愛好喝酒而且酒量極大,最終他們難逃酒後命運,一個酒後喪命,一個酒後鬥爭失敗。

    趙匡胤酒後喪命

    976年十月二十日夜晚。

    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在寢宮內,宦官宮女被屏退,兩人酌酒對飲。

    趙光義素來不喜喝酒,酒量一般。被屏退的宦官宮女,只遠遠見到燭影下趙光義時不時離席閃躲。

    之後時間已到三鼓,即夜半時分,趙光義離去,趙匡胤就寢,鼻息如雷。

    不久,身強體壯的一代雄主趙匡胤突然駕崩了。史學家們多數認為,趙光義利用此次酒局,陷害了哥哥趙匡胤,奪取了皇位。

    趙匡胤這一輩子,豪飲交兄弟、醉酒得天下、杯酒釋兵權,最終喝酒歸西天,也留下了陳橋兵變、燭影斧聲兩大歷史謎團,可謂得失皆酒也。

    寇準酒後失言

    1020年三月,寇準獨相。他眼見丁謂和後黨日益強勢,暗下決心,朝中大權決不能落入他們手中。

    此時皇帝趙恆身體越來越差,他擔心自己活不長。他跟大太監周懷政說,既然自己已經這樣了,不如請太子監國吧。

    寇準把握了機會,準備趁機驅逐丁謂等人,由自己為太子保駕護航,渡過這段危難時期。寇準抓住機會單獨與皇帝推心置腹。

    有了皇帝的尚方寶劍後,寇準馬上行動,他找來楊憶起草詔書,自己口授內容,大意是請太子監國、楊憶取代丁謂。楊憶生怕洩密,所以非常謹慎。他等夜深後,屏退左右,關上房門,自己點燭撰稿。

    可結果卻是寇準自己出了問題。寇準一如既往地口無遮攔,喝了點酒以後,一激動密謀就不知說出去了。

    事情功虧一簣。

    收到訊息的丁謂馬上採取反擊,倒打一耙,將寇準貶到南方,最後客死雷州

    這都是酒局惹的禍!

    再看現在,多少官員因喝酒喪命,參與者、組織者被撤職查辦或斷崖式降級,從副省長到軍長各個層級都有。

    所以大力整頓公款吃喝是多麼的重要

  • 2 # 一抒己見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殺機四伏的鴻門宴。

    雖然西楚霸王項羽不是直接死在宴會上,但是這次宴會卻使他失去了滅掉劉邦的大好機會,被認為是促成項羽敗亡的間接原因。

    題主說的“酒局”是不是類似於宴請之類的呢。

    春秋末期的吳王僚也是因酒席而亡,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這事還要從伍子胥說起。

    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殺死,他出逃到吳國,想借吳國的力量攻打楚國,報了家仇。伍子胥為了幫助公子光謀得王位,就把燒得一手好魚的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那日,公子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期間專諸端著魚來到吳王僚身邊,趁機掰開魚身,取出魚腸劍,將吳王僚一擊斃命,而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亂刀砍死。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魯桓公的。

    魯桓公攜著夫人文姜去文姜的母國——齊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一去,就沒有回來。

    文姜在出嫁前就與哥哥齊襄公有著不倫之戀。魯桓公發現了大舅子和老婆的醜事,便和文姜起了爭執。文姜一氣之下去找哥哥,齊襄公知道事情敗露,便起了殺心,就設宴邀請妹夫一起吃個飯談一談。席間,齊襄公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魯桓公畢竟是在他國,也不好撕破臉皮說什麼,只是一直喝悶酒,於是就喝得酩酊大醉。齊襄公派公子彭生去送魯桓公回去,魯桓公就死在了途中。

    太慘了!只怕魯桓公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吧。

    類似的事情還有好多,一時就想起來這麼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擁8省百萬大軍,李自成為何不到半年就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