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雜談驛站
-
2 # 販史者
個人淺見,二大主因。
1、缺乏優秀人才。同為鼎革領袖,劉邦有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的蕭何、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陳平、有戰必勝、攻必克的韓信。所以哪怕劉邦自己每每棄軍逃跑、熱衷聲色犬馬,仍然贏得了天下。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同樣擁有李善長、劉基、徐達和常遇春等人才。
反觀李自成。文臣之首牛金星一無建樹,唯有改六部為六政府、巡撫為節度使等“創官爵名號、大行署置“等微末之事。宋獻策、喻上猷等人也沒有張良陳平的智慧才幹,不足與謀!
唯一一位善撫百姓的李巖,主流學界還存在爭議,很多學者主張此人並不存在。
劉宗敏、李過和袁宗第等人雖然驍勇善戰,終不能獨當一面。
2、沒有穩固的後方。蕭何在關中坐鎮,頒佈利民法律、恢復生產、保證兵源、輸送糧餉,讓劉邦和項羽中原鏖戰,毫無後顧之憂。
朱元璋攻佔集慶(南京)後,就全力拓展周邊重地,大力推行軍屯、興修水利。高築牆、廣積糧,為1367年北伐、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自成手下大部分重臣都是陝西鄉黨,1643年攻佔西安後,本應像劉邦一樣,妥善經營。以此為根本,進可逐鹿中原,退能安守關中。不至從北京一路敗退後,桑梓之地都無法固守。1645年2月,一戰而失潼關。只有棄西安、走武岡,奔襄陽,在武昌全軍潰敗,最後逃到九宮山遇難。
正因為以上兩項,李自成縱有八省之地、百萬之眾,依然還是“流寇”本色,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
-
3 # 路生觀史
來得快,散得也快。當時天災,人們沒飯吃,給口吃的就幹,雖然意味著可能戰死,但總比直接餓死好。等吃飽了,一看沒情況,便散了。李自成的失敗就在這兒,不會留人,沒人給他賣命,重用的都是些不成器的人。在京封官時連六部文官都湊不夠。
-
4 # 天馬行空39469211
那個時代,李自成起義是想推翻明朝,建立新的王朝沿續封建帝王專制的!行封建專制那你就勢必要與當時的文人地主貴族等精英階層相結合才行得通!朱元璋當初之所以成事就是適時與精英階層結合而成功的!顯然,李自成不但沒做好這一點,感覺他壓根兒就沒這方面的計劃和設想!失敗是絕對的!之前歷史上眾多的農民起義和之後的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也是這個原因!
回覆列表
農民起義軍,要有強大的組織性,作為一個暴力集團,在戰鬥時反而更加好組織,因為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消滅敵人,而如果是面對得到的半壁江山,這種組織性更加重要,難度更大,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農民起義必須大量任用有治理才能的實權文人,能更好懂的治理打下的江山和讓集團有良好的組織性,同為農民起義,太平天國組織性比李自成做的好,但也同樣犯了致命錯誤,就是沒能管理好有兵權的各個武將